「今天,你為周杰倫打榜了嗎?」
在過去的兩周里,這幾乎成了許多80、90後們的日常問候語。
就在7月21日那天,之前一直在微博超話里不太顯眼的「周杰倫超話」以一億影響力打破微博紀錄,在超話榜上勇攀第一。
追溯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型夕陽紅團建」的起源,是一位豆瓣用戶發帖稱「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隨後引發了一波關於「周杰倫需要做數據嗎」的熱搜話題。
面對周杰倫到底有沒有那麼多粉絲的質疑,「潛水」已久的傑迷們再也坐不住了。
他們不沖則已,一衝就是第一。這段從零基礎到勢如破竹的打榜之路,仿佛在力證那句「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對此,連人民日報官微都發博稱:
「「夕陽紅」打榜團前赴後繼,送周杰倫上了微博超話榜首。中老年歌迷用一次行為藝術解構了數據與熱度:流量不等於流行,榜單在網上更在心上,音樂品格終究由時間檢驗。」
在這場短暫而熱烈的超話之爭中,對於「夕陽紅老年團」而言,這其中有戲謔的成分、有不服氣的因素,然而更多的大概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過去回憶里那段曾有周杰倫陪伴的青春歲月致敬。
話說回來,雖然周杰倫本人無意於此,但在粉絲的「被迫營業」之下拿了第一,那然後呢?他的人生軌跡會因此而改變嗎?
或許可以試著從他成名的道路上尋找答案。
01
正如當下很多人都寄成名的希望於音樂類的選秀節目,少年時的杰倫,也是由此發跡。
1997年的秋天,於淡江中學畢業後的周杰倫,在媽媽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一檔名為《超級新人王》的選秀節目,並最終獲得了當年比賽的亞軍。
《超級新人王》
時任《超級新人王》主持人的吳宗憲,對周杰倫的音樂才華頗為賞識,於是立刻將其收歸旗下。
起初,作為幕後創作人的周杰倫,一直是為別人寫歌。
或許是由於他的歌曲風格太過獨特,他為劉德華、張惠妹創作的歌曲,都接連遭遇被對方退歌的窘境。
直到公司新來的音樂總監楊峻榮提議,既然這些歌曲別人都唱不來,那麼不如乾脆就由周杰倫自己把它們唱出來好了。
彼時那個青澀害羞、尚無人問津的周杰倫還不知道,在公元兩千年以後,他會成為火爆全亞洲的華語樂壇頂級流行小天王。
在進入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冬天,周杰倫發行了首張由他擔任作曲、製作的個人專輯《Jay》。
《Jay》
專輯一經推出便一炮而紅,並獲得了第12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
隨後,周杰倫又發行了第二張專輯《范特西》,正是從這張專輯開始,周杰倫確立了獨屬於他的唱片風格。
一首《雙截棍》吹響了華語流行樂壇新時代的衝鋒號。中西合璧的說唱曲風,正式彰顯出周杰倫極富多元化的音樂想像力。
《范特西》
在《八度空間》之後,周杰倫又推出了一張以母親的名字命名的專輯——《葉惠美》。
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周杰倫,跟母親的關係一直很好。後來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聽媽媽的話》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也是得益於母親的悉心栽培,周杰倫4歲起就被送到幼兒音樂班學習鋼琴,從此便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周杰倫和葉惠美
周杰倫出道的年代,正是華語流行樂壇最後的黃金年代,也是唱片工業尚未全盤崩塌,但卻即將面臨大幅度崩壞的時代。
那時候最普遍的聽歌方式是CD,潛心做音樂的想法還留存在大部分音樂人的腦中。
適值新舊交替的變革時期,在周杰倫的歌曲里,恰好復古與新潮同在。
他巧妙地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各種音樂元素,其獨特的唱腔,也使聽者耳目一新。
這樣一來周杰倫的歌曲既符合了現代年輕人愛追逐時尚流行的口味,又滿足了大眾求新求變的個性喜好。
一系列極富韻律而又唯美浪漫的周氏情歌,席捲了21世紀初的華語流行歌壇。
這當中,有如《簡單愛》般青澀純粹的初戀,有似《七里香》式的詩意清新的甜蜜告白,也有俏皮可愛的《甜甜的》;
也有像《龍捲風》一樣,對於感情時過境遷的無可奈何,有黯然惆悵的《黑色毛衣》,有想《回到過去》的無限追憶,有略帶傷感懷舊的《晴天》,有撩人心碎悽美無比的《夜曲》……
除了R&B的抒情小調,周杰倫還大膽開啟融合了古典曲風與西洋曲風的全新中國風。
從具有「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的《東風破》開始,周杰倫和方文山這對樂壇黃金搭檔,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周氏中國風之旅」。
《東風破》中「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你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的離愁;
《發如雪》中「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的痴心;
《千里之外》中「那薄如蟬翼的未來,經不起誰來拆」的等待;
《菊花台》中「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的哀傷;
《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婉轉。
仿佛所有關於古典愛情的美好幻想,都在周杰倫的低吟淺唱中被一一道出。
02
草根出身的周杰倫,憑著一身天賜的音樂細胞,和對樂壇的一腔熱愛,一路披荊斬棘,在各大音樂榜單上獨占鰲頭,先後斬獲十五座金曲獎。
加上五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的經歷,他早已成為兩岸三地家喻戶曉的歌手。
就像張愛玲一句經典名言「出名要趁早」,二十多歲的周杰倫,早早就嘗到了功成名就的滋味。
然而很快,數字音樂、網絡歌手方興未艾,碎片化的商業運作模式開始大行其道。
此後,再也沒有一片可以孕育出天王巨星的土壤出現了。
與此同時,周杰倫開始不斷開拓自己的周氏帝國。
他先是與陳冠希、余文樂一起合作,在由同名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頭文字D》中,飾演擁有著超高賽車技術的藤原拓海。
《頭文字D》
接下來周杰倫又出演了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二皇子元傑一角。
《滿城盡帶黃金甲》
2007年,由周杰倫自導自演的電影處女作《不能說的秘密》上映。
這部帶有奇幻色彩的音樂愛情電影,展露出了周杰倫在影視領域也想要一展抱負的雄心。
《不能說的秘密》
隨後周杰倫又接連出演了《大灌籃》《青蜂俠》等電影,並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歌舞片《天台愛情》。
《天台愛情》
然而比起音樂,周杰倫的電影似乎總少了一些獨有的個人風格,口碑也飄忽不定。而忙於拓展影視版圖的他,出專輯的頻率也不再像過去那麼頻繁。
最近的一首單曲《不愛我就拉倒》的畫風,似乎也有逐漸走偏的跡象。
但好在憑著強大的歌迷基數,周杰倫的單曲銷量和演唱會的售票率,仍然以一騎絕塵的姿態遙遙領先於一眾歌手。
2015年,36歲的周杰倫首次以導師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的節目錄製。
從選手到導師,彼時的周杰倫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剛參加選秀比賽的毛頭小子了,他變得更加開朗健談,愛玩魔術愛喝奶茶。
至於結婚生子,一個「合格」的中年人應該具有的「標配」,周杰倫也一個都沒落下。
一路走來,從那個剛出道時讓人覺得口齒不清但卻又酷炫十足的少年,到如今代表著正能量的國民偶像,周杰倫一直都走得坦蕩蕩。
從非主流到主流,周杰倫的身上帶有明顯的時代印記。
過去的周杰倫更注重的是對於自我的表達,但慢慢開始,他也會逐漸考慮受眾的問題。
更年輕一代的粉絲,可能更喜歡周杰倫的《告白氣球》,相較於繁複拗口的歌詞,越來越簡單直白的音階,顯然更容易被普及。
至於多年老粉們,可能還是會默默捧著《以父之名》或者是《黑色幽默》這樣的老歌聽。
雖然打趣地以「夕陽紅老年團」自居,但從不斷變化的口味來看,傑迷的隊伍也不停有更年輕的血液加入。
反而那個被粉絲寵上天的周杰倫,近來越發朝著「發胖小公舉」的節奏逼近。
好在,無論是「周董」還是「奶茶仙子周杰倫」,這麼多年以來,周杰倫始終沒有丟掉屬於自己的歌迷群體。
03
如果沒有這次的打榜事件,料誰也難以想像,之前從網易雲音樂「失蹤」一年多的周杰倫,竟然會以在微博超話登頂的形式突然「復出」。
雖然周杰倫本人並未開通微博,但這一切也都被他盡收眼底。
對於這次粉絲被迫營業,通宵達旦為他刷榜的事,他曾在INS上回復粉絲說「知道」、「寶寶不說」。真是傲嬌小公舉的屬性沒跑了。
對於今年已經邁入40大關的周杰倫來說,也許這次被「質疑」,就是社會強行給予他的一次「中年危機」。
目前看來,周杰倫已然平穩地度過了它,並且還用無比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在INS上勉勵旗下藝人派偉俊:「希望你以後也有一群像我一樣這麼挺自己偶像的歌迷!」
前不久,49歲的莫文蔚,宣布不再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今後要開始為做出屬於華人的歌舞劇而努力。
和周杰倫同期出道的孫燕姿,今年也在音樂綜藝《明日之子》中奉獻出了自己的導師首秀。
誰說人到中年,就一定要偃旗息鼓呢?只要能夠充分認識自我,有作品傍身,就有破舊立新的底氣。
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周杰倫曾說:「希望可以往好萊塢的電影去發展,自導自演一部好萊塢電影。」
但緊接著他又補充道,電影對自己來說一直就是一個跳板,他其實是想通過電影,把他的音樂帶給全世界的人聽,所以自己的最終目標仍然還是音樂,因為音樂才是他的初衷。
周杰倫曾出演好萊塢電影《驚天魔盜團2》
對於未來,周杰倫很肯定地說,只要有一個歌迷還在聽,他就繼續唱下去。
至於再往後的退路,他也已經想好了:
「因為我是一個唱片公司的老闆,可能我會簽很多你們喜歡的小朋友,我到時候跳不動了唱不動了,我寫歌給他,他們一樣代表著我出去,所以我的時代不會過去。」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這大抵就是周杰倫最想要完成的夢想吧。
對曲風涉獵一向很廣的周杰倫,寫過不少勵志的歌曲。如今的周杰倫就像他曾寫的《蝸牛》一樣,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並且正「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04
在騰訊視頻推出的紀實秀節目《今晚九點見》中,歌手鄭鈞曾談到當下的流行樂壇:
「我覺得大環境有點不一樣,現在人幹事就太不單純了,排行榜裡邊的歌十首有九首真的聽不下去,現在所有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
正如周杰倫的歌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即使過去十年,這些音樂仍然能夠沉澱下來成為回憶,成為情感的一部分;在於我們已經不再記得他上過幾次榜單,但音樂響起的時候總會觸及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美好的東西它一定是對的,你今天你還會聽披頭士、還會聽貝多芬,原因是它是經典永恆的東西,它觸摸到的都是最本質、好的東西。」
在「老炮」鄭鈞看來,現在的華語樂壇確有本末倒置的風向。
土味審美帶來的是口水歌的盛行,聒噪的曲調在侵襲著每一個聽眾的耳朵,如今的流行樂壇大有日趨粗俗化的走勢。
如果一再任憑流量為王,那麼我們就會處在一個只有獎項沒有金曲的時代。
每個時代都會有專屬於當下那個年代人的偶像,這話不假。但單靠數據、流量堆砌出的虛假繁榮又怎會持久?
與青春有關的回憶大多總是美好的,而在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之後,仍然能留存在回憶里的東西,又怎麼會輕易過時呢?
面對一茬又一茬的新生偶像,即使是曾經的流行小天王,偶爾也會有被人遺忘的階段。
距離「打榜之爭」已經過去兩周,周杰倫的超話排名早已跌出十名開外(粉絲果然很佛啊),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給他一首歌的時間,相信周杰倫一定可以使他的歌迷們再次感受到美好的力量。
這種美好,大概就是「童年的紙飛機,現在終於飛回我手裡」。
(網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