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蘇
朋友和我視頻,大寫的苦瓜臉,她說你都猜不到,我60歲的爸媽明天要去辦離婚。
假設朋友的父母是26歲結婚,那麼到60歲,他們的婚姻已經持續了30幾年,那麼長的日子都一起走過來了,為什麼老了老了需要老伴陪著的時候,卻分要分開生活?
朋友的母親剛剛退休,父親是個體經商者,母親退休之後第一件事是和父親一起去雲南玩了一個星期,沒想到兩個人高高興興的去,別彆扭扭的回來。
一回來朋友的母親就黑著臉說忍受她父親大半輩子,真的是過得夠夠的,往後餘生不想再忍了。
面對母親頗有文藝的說辭,朋友也不知道該怎麼勸了。
不知道你在婚姻里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觸,就是無論和一個多麼相愛的人結合,婚後的生活還是要偶爾彼此忍受。
有些時候,你會覺得你們的某些想法完全無法達成一致;會覺得對方的某些行為完全是就低級,幼稚,讓你無法理解;會覺得他就是外太空來的物種,你們根本就無法溝通?
別總是遇到了矛盾就想離婚,離婚不覺得可惜其實看明白下面三個問題,也許你會覺得離婚真的是未必是最好的出路,婚姻完全可以更好。
1婚姻原本就是兩個人為了相愛而開始的一場「欺騙」
朋友說她長這麼大聽見母親說的最多的話就是後悔嫁給她爸,因為他爸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子,結婚之前對她母親各種溫柔,結婚之後再無那種溫情,這件事讓她母親半輩子都覺得委屈。
的確,有很多從戀愛走到婚姻的人都會有這種落差,結婚之前對方在自己心裡哪裡都好,對自己也好,他有愛、有溫暖、沒有缺點,即便有缺點也值得被忽略,仿佛只要和他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就會隨之而來。
結婚之後呢,就會發現他並沒有那麼愛自己,他好像變了,變得不懂得包容不夠關心關心,結婚後的日子完全不是他承諾給自己的那個樣,感覺自己被騙了。
其實,所有的婚姻都是為了相愛而開始的一場「欺騙」。
克里多福·孟在他的《親密關係》一書中說,通常兩個人開始交往的原因,是一種互動關係,就是一方誤以為另一方擁有他所需要的東西,而讓自己假裝看起來也擁有這樣的特質,(人)會為了吸引到對方,盡力的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求達到目的。且人的這種假裝或者是欺騙,並不是故意的行為。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這樣的「欺騙」其實一個人是為了能夠和對方在一起而做出的善意的欺騙,是一種為了愛而做出努力。
只不過這種「欺騙」會在一定時間和達到目的之後慢慢褪去繼續掩飾的必要,這樣婚前看起來完美的人,婚後就會不再讓你覺得完美。
所以婚姻里的摩擦,矛盾,落差,無法苟同的想法,都是一段婚姻因為逐漸失去那層「欺騙」的掩飾,而應該有的形式,這種感情的變化是必然的,落差也是必然的。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人一直不變,事實這個人也無法一直偽裝,所以我們不能讓自己一直活在過去的記憶里。
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兩個人都保持過去的樣子一直不變,而是兩個人能夠在不斷變化的陪伴中,接受彼此的改變,接受彼此不同於過去的現實。
2每個走進婚姻的女人,都是一個超級的"造夢師"
朋友的母親這次堅持離婚的理由是出去玩時,原本她覺得老伴會在沿途給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會為她送來很多關心和浪漫,會懂她在他需要關心安慰的時候多送來一些溫暖。
但是實際上兩個人一程經常會意見分歧,還吵過幾句嘴,朋友母親的夢很飽滿,現實卻很骨感。
在婚姻里,女人習慣做夢,習慣把自己對婚姻,情感和愛人的需求都先用一個夢裝起來,然後去現實生活中做對比。
就拿我和我的先生來說,戀愛時我覺得他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所以我就會認為和他結婚之後,無論有什麼事他都不該對我發脾氣,可是婚後我們也有爭執,而且有爭執的時候他變得會發脾氣了。
他的發脾氣就把我對他最初的夢打碎了,夢碎的時候我會很失望,想他怎麼可以對我發脾氣,他不該對我這樣,他一定是不夠愛我了,那要不要離婚?
每一個女人走進了婚姻和情感之後,都會變成一個超級的造夢師,這個夢裡裝滿了她對生活設想的美景,布滿了粉色的泡泡,滿是幸福浪漫的味道。
但是現實生活不會按照一個人的夢去發展去進行,夢遇到堅硬的現實就會醒會碎,夢碎了就會有失望,有了失望就會影響感情。
愛做夢,喜歡把生活期待的更美好一點是女人的本性,誰不想自己被愛人眷顧,被愛人放在心裡。
不過婚姻的幸福和夢做得好壞無關,而和一個人在婚姻里懂不懂得滿足有關。
朋友的父親在這一次旅行中一直堅持他一個人背行李,這其實就值得她的母親滿足的一點。沒有十全十美完全貼合夢境的現實生活,我們需要降低夢的標準,讓現實和夢更靠近,婚姻也許就更能接近幸福。
有時候不是婚姻辜負了我們,而是我們對婚姻的期望過高也過多。
3夫妻就是一對互相照鏡子的人,想要他對你好,先去對他好
婚姻里常見的委屈模式是,「我辛苦為你為家付出了那麼多,你憑什麼那麼心安理得,你就不能多體諒體諒我」
這也是朋友母親想要離婚的另一個原因,她抱怨了老伴半輩子,老伴也和他亦戰亦愛的過了半輩子,只要他們兩個在一起,總是會因為一個小事爭執起來。
她覺得老伴從沒有好好的體諒過她,那她沒想過她有好好的體諒過老伴嗎?
夫妻是什麼?是兩個朝夕相伴生活在一起的人,而彼此間給對方帶去的影響,是我們不可估量的,也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
朋友說他父親年輕時也是一個脾氣溫和的人,不過後來每次因為小事和母親吵架,也開始變得暴躁,易怒,夫妻倆到是真的很像。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其實就像是在照鏡子,彼此是對方鏡子裡的人,也會接受對方帶給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的暗示,彼此的身上就會一點點有了對方的影子,所以,有時候不是對方的態度不夠好,而是你的投射給對方的就是不好的態度。
心理學上有一條黃金法則,「像你希望被人如何對待你的那樣去對待別人」。
意思就是說,你希望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去對別人好。
我覺得這個法則十分的適用於婚姻,如果我們希望伴侶對我們態度和藹,對我們關心有加,那麼我們就去對他態度和藹,關心有加,這樣夫妻之間的相互映射才是正向的,才會漸漸遠離抱怨和心寒。
好的婚姻不是原本就有兩個互相都懂得體諒和包容的人,而是兩個人通過互相的影響,慢慢的透過對方的對待自己樣子,學會包容學會溫柔溝通,學會和愛人之間有理解有愛。
婚姻是一門需要我們永遠學習的功課,婚姻需要我們多付出一些時間和耐心去經營,別只懂得抱怨對方,排斥對方,別總是遇到問題就吵架,就責怪,別覺得不幸福都是對方的錯,多給婚姻一些包容,多去做一些真的能讓婚姻幸福的努力。
只要我們弄懂該怎樣經營婚姻,也付出了努力,婚姻就會慢慢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