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還有機會活下來嗎?」26歲的林越(化名)說出這句話時,他正躺在仲巴縣人民醫院的搶救室病床上,意識已經逐漸模糊。林越是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戍邊部隊的一名武警戰士,2019年8月24日下午3點左右,他和三名隊友在執行任務的路上發生車禍,四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傷。其中,林越的傷勢最重、出血量大,送到仲巴縣人民醫院時,他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
在性命攸關的時刻,駐紮在仲巴縣人民醫院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家援藏醫療隊緊急為受傷戰士實施搶救。由於仲巴縣人民醫院條件有限,需要把林越轉運到600多公里外的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醫療隊隊員緊急組織獻血後,在救護車上為林越輸血,連夜啟程趕往日喀則。從仲巴縣到日喀則要翻越9座大山,再加上當晚的滂沱大雨,轉運途中困難重重。醫療隊隊員一邊穩定林越病情,一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經過12個多小時奔波,終於在第二天凌晨把林越安全送到目的地,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援藏醫療隊就地組織驗血、采血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國家援藏醫療隊隊長、急診科醫生李祖勇醫生回憶,事故發生後,仲巴縣戍邊部隊領導立即與仲巴縣人民醫院以及援藏醫療隊聯繫。仲巴縣人民醫院劉勇川副院長和李祖勇隊長立刻組織援藏醫療隊隊員劉付寧醫生、袁宇紅醫生、李麗嬌護長與仲巴縣人民醫院的值班醫生、護士進行救援前準備。
下午3:30左右,傷勢較輕的兩名戰士先後到達仲巴縣人民醫院,先由李祖勇醫生進行問診及全身體格檢查,再由袁宇紅醫生用B超對全身重要臟器進行篩查,除了頭皮外傷和可疑的肱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外,其它情況比較穩定。
半個小時後,傷勢最重的林越由仲巴縣戍邊部隊的救護車送到醫院。「剛到達急診搶救室時,林越的情況很差,全身血漬斑斑、呼吸窘迫、全身皮膚紫紺、四肢冰冷、意識淡漠,估計失血量在2000ml以上。」李祖勇醫生介紹,經過初步檢查後,發現林越有頭顱外傷,不排除顱內出血,還有頸椎外傷、肺挫裂傷合併血胸以及腎挫裂傷的跡象。
由於林越的失血量超過2000ml,需要馬上輸血進行抗休克治療。如果不輸血,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仲巴縣人民醫院條件有限,整個日喀則地區只有600多公里以外的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有輸血科和血製品,轉運到日喀則醫院至少需要10小時。
「當時林越的情況十分危急,已經等不了去日喀則輸血了,只有一邊輸血一邊轉運,才能為他創造一線生機。但是仲巴縣人民醫院以前從未輸過血,緊急輸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責任。」李祖勇醫生說道,但為了挽救林越的生命,醫療隊在商量後共同決定馬上就地組織獻血、輸血。
在仲巴縣戍邊部隊領導的號召下,該部和駐地武警中隊的戰士踴躍前來驗血獻血,幾乎所有能來的戰士都過來了,還有仲巴縣醫院的醫生、護士也踴躍站出來獻血,只為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不能讓我們可愛的戰士離我們而去。
由於醫療隊里沒有輸血科醫生,李麗嬌護長馬上打電話向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輸血科的同事請教。在輸血科同事的指導和仲巴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同事的幫助下,袁宇紅醫生和李麗嬌護長逐一對來獻血的邊防戰士驗血,驗血通過的戰士再進行采血。
在搶救室里,李祖勇醫生、劉付寧醫生也在積極搶救林越,開放多條補液通道進行液體復甦,上頸托進行頸椎固定,並進行頭皮外傷清創縫合包紮。當發現林越有胸腔積血後,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立即對他進行右側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減壓,穿刺完成後接上胸腔引流瓶,大量暗紅色的血液從引流管湧出。
「由於引流出的血液實在太多,為了林越的安全,我們只能暫時夾閉引流管,通過分次引流來進行胸腔減壓,最後從胸腔引流出的血液多達1800ml左右。」劉付寧醫生介紹,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減壓後,林越的呼吸困難有所緩解。經過液體復甦,升壓、止血等處理後,林越的情況有所改善。
運轉救護車
由於病情危重,路途遙遠,轉運路上危機重重,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商量後決定,由兩人親自護送病人前往日喀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超副院長和醫院分級診療中心丘小紅主任得知情況後高度重視,多次與隊員電話溝通了解救治情況,要求隊員注意安全,同時積極與日喀則衛健委扎頓主任及日喀則醫院聯繫溝通,做好接收病人事宜。
與此同時,有兩名戰士通過了驗血並捐獻了600ml左右的全血,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決定帶上這600ml全血馬上出發前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當時已經是下午6點,天黑後路更難走。我們決定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出發。留下來的同事繼續驗血采血,採好血後再開車追上我們的救護車送血。」李祖勇醫生說道。
下午6:00左右,準備好搶救的藥品、液體和器械,帶上600ml全血,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從仲巴縣人民醫院出發,並在救護車上開始給林越輸血。一方面擔心林越的病情加重,另一方面擔心輸血反應,在救護車上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一刻也不敢放鬆,眼睛緊緊盯著監護屏。他們不厭其煩地查看林越的胸腔引流管情況,檢查他的尿色和尿量,密切他的觀察病情變化,並且不斷安慰林越讓他放鬆。
幸運的是,林越在整個輸血過程中沒有任何輸血反應。輸血後,林越的精神狀態變好了,四肢開始溫暖起來,血壓有所上升,心率有所下降,尿量也開始變多,一切情況都在好轉。
晚上8點多,救護車來到離仲巴縣180公里左右的薩嘎縣城,這時後續送血的車輛已經追上,送來了1500ml的全血。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司機發現救護車油箱漏油。這時距離日喀則市還有四百多公里,而薩嘎縣人民政府協調派過來的薩嘎縣人民醫院救護車急救設施過於簡陋,不適合轉運林越這樣病情較重的患者。「考慮到林越的情況,我們商量後決定繼續使用原來的救護車,同時讓給我們送血的車輛拉上桶裝汽油跟在後面,隨時給我們加油。」劉付寧醫生說道。
從仲巴縣到日喀則市的路程共600多公里,要翻越9座大山,最高的山口海拔超過5200米,所以行車很危險。在救護車出了薩嘎縣以後,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這讓行車更加困難。一路上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輪流照看病人,由於擔心長途開車司機會犯困,兩個人不敢睡覺的同時也時不時提醒司機,時刻注意駕駛安全。
第二天凌晨6:30,經過12個多小時的車程,救護車終於安全抵達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當時林越的胸腔引流量已經達到2500ml,失血量估計已經達到4000ml左右,相當於身體里超過一半的血液都流失了。一路上,總共輸血1000ml,林越無明顯輸血反應,神智清醒、生命體徵穩定。
入院後,CT檢查發現,林越右胸部多根肋骨骨折、右肺挫裂傷、右側胸腔積血,第七頸椎棘突骨折,但顱內、腹腔臟器未發現明顯異常。在看了CT結果,確認林越的情況穩定後,李祖勇醫生和劉付寧醫生才終於放心,兩人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到旁邊的酒店休息,這時候已經是早上七點多。
李祖勇醫生介紹,林越由於右肺挫裂傷反覆出血,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先後兩次進行了胸腔鏡手術,術後在重症監護病房監護治療了兩個星期。目前,林越情況穩定,已經由重症監護病房轉到胸外科普通病房,將在近期順利出院。
援藏醫療隊隊員來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看望正在康復中的林越
在這期間,援藏醫療隊隊員前後兩次去醫院探望林越。「碰上你們,這名戰士真是幸運,要不他肯定沒命了!」 仲巴縣戍邊部隊領導對醫療隊員表達了由衷的感謝。正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駐點幫扶的上海第九人民醫院ICU周吳剛醫生,也對醫療隊隊員的表現讚不絕口。「在這麼簡陋條件下還能給林越輸上救命的血,你們太厲害了!」
仲巴縣位於西藏的西南部,平均海拔高達5000米,而與之最近的三甲醫院都距離十幾個小時的車程。由於車禍導致的大出血或者產婦大出血等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在患者需要緊急輸血時,再把患者轉運到十幾個小時車程外的日喀則市顯然不現實。「如何在仲巴縣人民醫院建立有效規範的流動輸血點並規範流程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今年我們醫療隊的工作重點,目前我們正在逐步推進這方面工作。」 李祖勇醫生介紹。
2016年至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已派出四批援藏醫療隊到仲巴縣人民醫院進行駐點幫扶。自今年6月進駐仲巴以來,第四批援藏醫療隊隊員劉付寧、付帥、袁宇紅、袁桂儀以及李麗嬌,在隊長李祖勇醫生的帶領下,為當地藏民同胞治病建院,幫助仲巴縣人民醫院實現多個「零」的突破。到目前為止,援藏醫療隊已經成功完成仲巴縣首例、世界海拔最高無痛分娩,仲巴縣首例無痛腸鏡、首例緊急輸血、首例術後鎮痛手術等多種高原地區領先技術,造福當地百姓。
(通訊員:張陽、劉昕晨、劉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