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一組很老很珍貴的金寨老照片,50歲以上的人才能看懂

2019-07-20     視覺金寨

照片就是讓瞬間成為永恆,我們父輩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那時老金寨是什麼樣,憑想像很難想得出來。當記憶開始模糊,照片又把歷史清晰地帶回到我們眼前。

水利工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一大批水利工程開始修建,最著名的就是水庫。我記得小時候,我們生產隊還修過水庫,就是用石頭和泥巴堆起來的那種,可惜壽命不長,第二年夏天一場山洪就沖得不見蹤影。但是整個金寨還是修了不少水庫,有青山水庫,黃泥莊水電站,等等。當時金寨的幾大水庫分別呈現:

1 梅山水庫

2 青山水電站

3 黃莊水電站

(現在的南溪黃莊電站)現仍在正常生產。

4 竹畈公社八一水庫

解放後,曾兩次設竹畈人民公社和竹畈鄉政府,是當時的竹畈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至1992年合併於湯家匯鎮。

5 槐樹灣棚水庫

人 物

金寨「獨杆英雄」胡修道,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先後參加了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上甘嶺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作戰。1953年1月1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再也沒有聽說過這個人的故事。

大別山老區金寨桃嶺公社桐崗大隊老紅軍孫代成參加勞動

訓練民兵

參加集體勞動

下面這個人是老紅軍王玉成,這是他和民兵一起勞動,積肥。

那時公社和大隊(現在叫鄉和村)都有民兵,夏秋兩季都有民兵集中訓練,趴在地上示範的是王玉成。

本色村老紅軍張經安在勞動。還是朴紅實的勞動人民!

這個人叫李開文,原照片的說明是李開文對青年一代進行傳統教育。

照片中的這個人叫緒永有,學生後面的背景金寨紅軍烈士塔,梅山紅村老紅軍緒永有為學生作報告,講革命故事。

生活情景

金寨縣花石公社全貌。公社相當於現在的鄉一級機構,這個場景應該是為稻田除蟲。

老水泥廠,金寨人都知道。

金寨某繭站在收蠶繭。那時繭站是最好的單位之一,一年只上兩次班,待遇好的不得了。曾經金寨的蠶桑還是非常興旺的,繅絲總廠,一廠,二廠,後來每個鄉鎮都有一座繅絲廠,再後來,一個也沒了。

供銷社的真實情景,當時就是這樣的情況,東西不多,但是擺得整整齊齊的,在供銷社工作的人絕對是人人羨慕的,可以買到別人買不到的東西。在那物質特別匱乏的年代,就這一條足以讓人羨慕。

當時的鐵沖南小澗,房屋,環境。只有照片上才能看到了,似乎還是低矮的草屋。

糧票。那個年代的人最熟悉,買糧買米到糧站,不但要有錢還要有票。米是0.139元一斤,憑指標供應。大約一年以後,這個東西永遠退出了市場。

如果不是銘牌,我還不知道當時的金寨縣還有這樣的一個工廠。安徽省金寨縣算盤廠。這是當年的計算器,最古老又是最科學的現代化的工具。那時的學生都要學珠算的,信不信由你!

那些年的老師是這樣教珠算的。

這些當年畫報的存檔照,記錄了金寨變化的歷史發展,盡在方寸之間。幾十年前的場景是老金寨人的一段記憶,當這些畫面又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凡是經歷過的人一定會感到熟悉、親切。

社會在進步,通過照片,我們真的能感覺到一個時代的特色。如今我們再看這此東西,熟悉又陌生,親切又遙遠。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tqBO2wB8g2yegNDiM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