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德勒之刃」綜合素質接近完美的東德牧羊犬,了解一下?

2019-09-05     暖爸

東德牧羊犬又叫DDR,DDR(即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起源於二戰時期和希特勒有一定的淵源。二戰前,由希德勒簽署的一份《軍犬優選繁育標準計劃》這是一份近乎殘酷的優選育種計劃。旨在提高軍犬的極端條件下生存能力與綜合素質,是希特勒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做的準備之一。所以也有人說,東德牧羊犬是希德勒之刃。


德牧數量的大幅度增長,首先要歸功於兩個人。第一位是德軍陸軍上尉馮.斯特凡妮茨,第二位是當時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二次世界大戰直接成全德牧的發展與壯大,德牧出眾的工作能力、完美的生理構造、高忠誠度和易受訓程度符合軍隊的需求,冷戰時期才是德牧作為工作犬震驚世界的時候。


二戰結束後,柏林被英美俄法四個國家軍事占領,整個德國順理成章被分為四個地區。當時世界陣營已經出現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由於價值觀取向不同,路線方針也一樣。德國被分裂為東德與西德,而東德就是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當時的東德政府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嚴格把控東德人民的日常生活,避免資本主義腐化、禁止自由貿易或者接觸東德以外的世界。隨著柏林圍牆的建立,這種封閉禁錮日益強烈,DDR東德牧羊犬40年的封閉培育政策由此展開。


這時候就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東德政府輕易就徵集全國的德牧。嚴格篩選種犬和服役軍犬,成立德牧繁殖辦公室;規定了東德德牧的測評標準與控制規定;嚴格的控制德牧的交配與繁殖;禁止一切外來犬只影響DDR德牧的血統,外來犬只中也包括西德德牧;大多數的優良血統德牧都用于軍事,絕大多數DDR服役於邊境,在那個年代DDR德牧經受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軍事訓練。


區別與東德的殘酷培育,在尊重德牧最基本職能基礎上,西德的發展方向是朝著漂亮發展。而DDR完美的詮釋了這個最基本最樸實無華的職能——工作,「我沒有華麗的外表,更沒有優雅的運動動態,但是,我有更強健的體魄,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工作能力!」


隨後伴隨著冷戰結束,柏林圍牆倒了!人們期盼的安逸祥和的生活來了;剎那間,這個曾經為德國人民效力的犬馬功臣,在這一時期一下子就被絕大多數人忘記了;只有少數有良知的人們還在為這一稀有犬種血統奮鬥著努力著!那時候的德意志共和國(Deutsches Demokratische Republik)消失了!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個頗為大氣的名字,留給了東德德牧(DDR)留給了熱愛德牧的人們!


如今東德牧羊犬已成為最棒的軍用、警用工作犬。

身高:雄性德牧肩高23.6-25.6英寸(60.0-65.0厘米)

雌性德牧肩高21.7-23.6英寸(55.0-60.0厘米)

體重範圍:雄性德牧體重66.2-88.2磅(30.0-40.0公斤)

雌性德牧體重48.5-70.6磅(22.0-32.0公斤)

頭部(頭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鏡、嘴部、口吻、鄂部、牙齒)

頭部:高貴,線條簡潔,結實而不粗笨,但是,整體不能太過纖細,要與身軀比例協調。雄性的頭部明顯地顯示出雄壯,而雌性的頭部明顯地顯示出柔美。從前面觀察,前額適度圓拱,腦袋傾斜,且長,口吻呈楔形,止部不明顯。

眼睛:中等大小,杏仁形,位置略微傾斜,不突出。

耳朵:略尖,與腦袋比例勻稱,向前,關注時,耳朵直立,理想的姿勢(耳朵姿勢)是從前面觀察,耳朵的中心線相互平行,且垂直於地面。

口吻:長而結實,輪廓線與腦袋的輪廓線相互平行。

鼻子:黑色。嘴唇非常合適,頜部非常堅固

頜/牙齒:42顆牙齒,20顆上頜牙齒和22顆下頜牙齒,牙齒堅固,剪狀咬合。必須達到強而有力的飽滿程度,咬合力強,唇應緊縮,而且以良好的肌肉相連接著。

軀幹(頸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軀體前部、皮膚)

頸部:結實,且肌肉發達,輪廓鮮明且相對較長,與頭部比例協調,且沒有鬆弛的皮膚。當它關注或興奮時,頭部抬起,頸部高高昂起,犬頸於緊張時的立姿狀態應保持45度的角度,但於奔跑行進時將頸子向前伸出者較好。

背線:肩胛骨位置最高,向後傾斜,過渡到平直的後背。後背直,非常穩固,沒有下陷或拱起。後背相當短,與整個身軀給人的印象是深、而可靠,但不笨重。

胸部:開始於胸骨,豐滿,且向下到兩腿之間。胸深而寬,不淺薄,給心臟和肺部足夠的空間,向前突出。肋骨擴張良好,且長,既非桶狀胸,也非平板胸。肋骨向下延伸到肘部位置。肋骨的骨骼須充分發達,須要長,形狀又良好,桶型或扁平均不是很好。

腰部:從上面觀察,寬且強壯。臀部長,且逐漸傾斜。 四肢(前驅、肩部、上肢、膠骨關節、膠骨、足掌、後軀、大腿、飛節、關節和飛節指甲)

前軀:肩胛骨長而傾斜,平躺著,不很靠前。上臂與肩胛骨構成一個直角。肩胛與上臂都肌肉發達。不論從什麼角度觀察,前肢都是筆直的,骨骼呈卵形而不是圓形。

骹骨:結實而有彈性,與垂直線成25度角。前肢的狼爪可以切除,但通常保留。

後軀:從側面觀察,整個大腿組織非常寬,上下兩部分大腿都肌肉發達,穩固,且儘可能成直角。上半部分大腿骨與肩胛骨平行,而下半部分大腿骨與上臂骨平行。跖骨(飛節與足爪之間的部分)短、結實且結合緊密。狼爪,如果後肢有狼爪,必須切除。足爪與前肢相同。

前軀:肩胛骨須長,傾斜的位置與地接觸。上腕骨和前腕約成直角。上腕與肩同樣,要求有力度且肌肉又發達。肘過於鬆弛,或過分擠壓均不可。前肢的骨長,比胸深梢長,相對體高約占55%的高度。

後軀:後肢的上部須有強壯的肌肉,幅度寬,由側面看,呈傾斜狀。後肢的下部比上部稍微長。

止部:德國牧羊犬的趾部須短,很緊密,又似弧型隆起。足底的球狀部分非常厚,無裂痕。爪短,力強,呈黑色。德國牧羊犬的爪多長於後腳,出生第一天既應剪掉。

:短,腳趾緊湊且圓拱,腳墊厚實而穩固,趾甲短且為暗黑色。

尾巴:毛髮濃密,尾椎至少延伸到飛節。尾巴平滑的與臀部結合,位置低。休息時,尾巴直直地下垂,略微彎曲,呈馬刀狀。當狗在興奮時或運動中,曲線會加強,尾巴突起。

步態/運動 :屬於小跑型的。它的身體構造決定了它可以勝任它的工作。一般的印象其步態超出想像,有彈性、非常輕鬆、平滑而有節奏,步幅非常大而頻率很低。踱步時,步幅大,是因為前肢和後肢的步幅都非常大。小跑時,前後肢的步幅沒那麼大,但整體步幅依然相當大,動作有力但輕鬆,由於動作協調且平衡,所以步態穩固,就象上好潤滑油的機器一樣。足爪不論在向前伸展時還是向後蹬地時,都離地面非常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pE5Em0BJleJMoPMP5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