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最新動態:是什麼樣的會議,讓85歲的老院士林浩然不辭辛苦從廣州飛往海南?讓4位院士信守約定一起「往南飛」獻智獻策?12月7日,首屆全國水產南繁種業發展論壇在三亞舉行,水產種業事業發展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臨近年底,各種專業研討會密集。水產育苗的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將12月7日的行程專門空給了這次會議。
院士們的這個決定,緣於去年的一次約定。
去年1月,同樣在三亞,林浩然、包振民、桂建芳參加海南省熱帶海洋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暨水產南繁種業與健康養殖學術研討會,起草了關於科學發展海南水產南繁種業的建議書,提議鼓勵和扶持本省科研團隊爭取國家科技項目,突破海南水產種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培育適合深遠海網箱養殖的新品種。這份建議書報送給海南省領導並得到高度重視。
隨後,三位院士約定今年再次聚首三亞,並約上劉少軍院士共赴論壇,希望藉此次論壇凝聚和吸引全國農業科技人才關注水產南繁,共議「如何將水產南繁種業打造成千億產業」。
此次會上,四位院士傳達出共同的欣喜:近期陵水安馬洋科研育種基地水產南繁苗種產業項目正式落地,三亞南繁核心區也將加快水產南繁基地建設;今年11月9日,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落戶,海洋生物遺傳育種是研究院的重點建設方向,未來將聚焦種質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等技術的研發,以助力水產種業企業的核心創新能力提升,推動水產南繁種業發展;今年4月,東方市成立「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林浩然院士等科研人員聯合企業發力水產南繁。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中指出,「支持海南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推動海南建設國家南海生物種質資源庫、水產種業南繁基地。」海南發展水產南繁的藍圖正在呈現。
據了解,海南的種魚產卵早、質量優,同比廣東地區早產約80天,比福建地區早產約100天,苗種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是全國名副其實的海水魚「早繁」基地,直接影響著國內海水魚產業發展。
在林浩然看來,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苗種是養殖產業的源頭和基礎,其產業前景廣闊。海南發展水產苗種產業不僅可以滿足國內水產養殖產業的需求,還可以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其產業前景廣闊。
包振民說,海南是海洋大省,適合發展深遠海網箱養殖,但目前養殖品種的抗逆性、品質、飼料利用率等都有待提高,希望遺傳工程能從育種上攻克這些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l9F6W4BMH2_cNUgl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