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媒體為標誌的文學新時代已經到來,文學批評卻似乎沒來得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學批評該如何突破林林總總的陳舊理論模式,激活其本該具有的想像力和表現力?文學批評又該如何打破圈層化,把影響力和觀念觸及更多讀者?
值此新批評創刊八周年之際,本報編輯部約請相關評論家、作家從各自角度出發作出分析和探討,以期對改善這個時代的文學批評生態有所助益。
新批評創刊八周年
新時代背景下文學批評的定位和趨向
進入新時代的文學批評應該尊重常識,尊重藝術規律,只有尊重常識的批評才是具有說服力的批評,只有尊重藝術規律的創作才是有價值的創作。
以新媒體為標誌的文學新時代確實在到來,之前的網絡文學曾經喧囂一時,也曾產生了一些網絡文學大咖,但伴隨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國內引起的爭論,文學的經典主義確實受到了挑戰,而微信、頭條、抖音等新興自媒體的興起,不僅打破了紙質媒體的壁壘,也宣布「網站」這一神話的破滅。傳統實體書店的萎縮,傳統文學期刊的圈子循環,文學讀者的分化和流失,已經成為文學批評要面對的嚴峻事實。
大約在十年前,我曾經多次在網絡文學的研討會、評獎會上,呼籲建立網絡文學的評審機制、批評標準,因為讓我們這樣一些從事多年傳統文學批評的人來面對海量的網絡文學,確實有些不對稱,我也屬於好奇好學之輩,但面對網絡文學,確實有一種不適應的感覺,尤其按照既有的文學評論的思路來衡量,來評判,很為難。那些隨口叫好稱頌的評論家,要麼是隨波逐流、言不由衷,要不就是基本的文學常識沒有掌握好,只是以文學評論的方式混江湖而已。
十來年過去了,我呼喚的適合網絡文學批評的方式並沒有出現,一些網絡文學的評價系統還是沿襲固有的文學批評方式,我有些失望,我原以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應變能力、學術素養不能成為專業的網絡文學批評專家,但看了一些所謂專門機構、專門人士的文章,我明白了,網絡文學並非什麼高科技的產物,依然是文學板塊里一塊莊稼,只是逢上某個時機瘋長而已。
由此我上溯到中國的話本小說的研究與中國文學批評史的關係,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最多的著作也是成就最高的不是小說研究,而是「詩話」「詞話」,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的批評史建立在「詩話」「詞話」的基礎上,中國文學的審美標準也是建立在「詩話」、「詞話」的基礎上,鍾嶸《詩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一直影響著我們今天的文學批評。近代我們認為文藝理論成就最高的大學者王國維也是以《人間詞話》傳世。與此,古代汗牛充棟的話本小說,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研究和評價,《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雖然是小說,但遠遠沒有受到今天評價小說那樣的關注,毛宗崗、金聖嘆等的點評更多的還是從導讀的意義上去進行的,並非是真正的「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話本小說在今天類似網絡小說,但當時沒有引起文人學者的注意,不僅僅是「詩歌」正宗的觀念制約當時的文學批評,而是小說沒有產生真正的美學思想和美學圭臬。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江蘇人民出版社
我們不能因為新的載體的出現,就隨風飄蕩,拿不住準繩。文學創作具有基本的規律,文學批評就是按照這個基本的規律去進行的精神活動。這個基本規律也是建立文學創作的基本常識的基礎上。重新確立常識、重新尊重文學創作的規律是新媒體時代文學批評最為重要的準則。我們可以借用新媒體,新媒體也可能產生新的審美形式,但新的媒介也是傳統基礎上生長出來的,比如今天的網絡文學的瘋狂生長,一是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方式,二是以話本小說為形態的消費體文本在新文學的壓抑下有了一種報復性的反彈。我們起初以為是一個新的文學形態的出現,如今發現它只是明清話本小說「借屍還魂」而已,雖然這種網絡的載體可能帶來新的審美的變革,但至少我們現在讀到的那些網絡文學的代表作還沒有產生超過傳統小說的文學審美元素和美學品格。
文學擔負著傳播理想、正義、善良的「正能量」,歌頌愛、愛情和生命都是文學肩負的使命,好多年前,在中國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的時候,那時候社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時我寫文章呼籲,文學不能以經濟為中心,文學的基本規律不是要金錢來衡量,莎士比亞說,少女可以為失去的愛情而歌唱,守財奴卻不能為失去的金錢而歌唱。文學的本質是為了人的健全和人的美好,但文學有必須正視人性的善惡,弘揚善不等於不描寫人性的惡,人性的惡又不等同於負能量,人物的人性惡又不能等同於作家的人性惡,我們在高揚人性美的同時,絕不能把人性等同於簡單的善惡,更不能由此去推斷作家的善惡。一部作品是作家的精神體現,但一部作品不是作家靈魂的折光,文學批評註重作品、人物、作家三者之間的聯繫,但三者之間不能劃等號,這是基本常識。
進入新時代的文學批評應該尊重常識,尊重藝術規律,只有尊重常識的批評才是具有說服力的批評,只有尊重藝術規律的創作才是有價值的創作。
新媒體時代的文學批評比之之前的批評應該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間,網絡批評「辣」的特點也讓作家和作品經受多方面的測試和考驗,眾聲喧譁原來是後現代主義的理想表達方式,但是網絡帶來的「眾聲喧譁」也讓文學批評的中心地位受到削弱,而文學批評的價值如何在眾聲喧譁中發出最有影響力的聲音,已經不僅關係到批評家的學術素質問題,也關係到批評家的人格和世界觀的影響力問題。尊重常識,有時候是需要勇氣的,是需要堅守的,要堅守我們的文學初心,這個初心,就是文學創作的藝術規律。
這個規律,是不能輕易顛覆的。文學評論家,更不能顛覆,你們是這個規律的秤星,文學評論是一桿秤的話,評論家就是那刻度,是那桿秤的「心」,無心的評論不僅忘了初心,也會失去良心。
新媒體編輯:傅小平
新年文創季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