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發生總是令人猝不及防。上午10時,正是醫院人聲鼎沸的時候,一位醫生在工作崗位上遇襲身亡,給周邊患者以及醫生同事帶來的心理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案件細節仍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暴力傷醫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暴力傷醫屢屢撞擊公眾視線,雖然公安機關一直保持高壓嚴打之勢,但類似悲劇依然時有發生。據公開新聞報道,去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超過10起,其中,備受關注的「9·14蘭州暴力傷醫事件」正是發生在甘肅省人民醫院。時間剛剛過去了1年,相同的暴力傷醫再次發生在甘肅省人民醫院,所不同的是,上次暴力傷醫事件中遇襲的醫生幸未傷及生命,此次遇襲的醫生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憤怒譴責行兇者的同時,涉事醫院也有必要考慮升級安全防範體系。
當醫生人人自危的時候,受到傷害的其實不只是醫生,患者的利益因此也將受到傷害。一方面,如果診療活動隱藏著巨大風險,面對一些棘手的疾病,醫生難免會互相推諉,從而貽誤治療;另一方面,發生在醫院內的暴力事件,幾乎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其他患者,特別是那些身體孱弱的重症患者。
2013年,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印發《關於加強醫院安全防範系統建設指導意見》,要求通過人防、物防、技防三級防護體系來構建「平安醫院」。時至今日,有多少醫院建立並完善了「三級防護體系」,在實踐中又發揮了多少實際的作用?兩起發生在甘肅省人民醫院的暴力傷醫事件中,行兇者都是持刀行兇,以此為鏡鑒,在醫院設置安檢環節也許並不多餘。增設安檢環節雖然不足以杜絕暴力傷醫事件,但起碼可以大大降低暴力傷害的等級,從而避免惡性案件的發生。
對於暴力傷醫事件來說,加大安保力度旨在防患於未然,緩解醫患矛盾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毋庸諱言,醫患關係緊張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互不信任。由於付出了不菲的診療費用,多數患者都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務,但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背景中,一些醫院並未滿足患者的服務需求。「看病難、看病貴」的過程中,一些患者不免將怨氣發泄在與自己打交道的醫生身上。
除此之外,不少醫院都缺少必要的導醫服務,患者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只能獨自求助醫生。對於醫生來說,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很難保證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接受患者問詢。在制度缺陷加與服務缺位並存的背景中,醫患雙方難能心平氣和地展開對話,也很容易因此而激化矛盾。
暴力傷醫是一種嚴重的暴力犯罪,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不過,相比起增加安保之類的「硬體升級」,加大醫療投入、增強醫院服務意識等「軟體更新」,同樣顯得迫切而重要。
(來源:人民日報、長城網)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