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湖南人,愛嗦粉。一聲熱辣辣地「嗦粉去不咯」,是湖南人生活中的市井氣與小確幸。
確認過眼神,是對米粉有癮的人。湖南14市州米粉,家家都有自己的味,哪一碗才是你心中的人間至味?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推出的「湖南米粉大擂台」活動於4月14日正式「開打」。即日起,今日女報/鳳網融媒體中心記者走近粉店老闆的忙碌灶台,圓粉扁粉、馥郁骨湯、紅油辣子、大塊牛肉……湘妹子帶你PICK最「湘」的粉!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將煮熟的米粉盛入大骨熬制鮮湯里,再舀半勺醬香濃厚的哨子和湯汁澆蓋其上,一股鮮香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
筷子挑起,手工米粉白中透亮、軟中帶硬,粉皮薄厚適中,「嗦」到口中,嫩滑有咬勁,Q彈不粘口。
「怎麼樣,是我們老益陽米粉的老味道不?」4月14日,在湖南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推出的「湖南米粉大擂台」活動現場九所賓館,益陽劉三米粉店38歲美女老闆娘劉艷玲一臉的自信滿滿。劉艷玲的自信是有底氣的, 「劉三米粉」是益陽響噹噹的老字號米粉品牌,只做手工石磨米粉。 「35年,我們的米粉配方一直沒變。」
3歲起就跟著父母做米粉
劉艷玲是在煤球爐旁邊,聞著石磨米粉漿的香味長大的。
1985年,被喚作「劉三」的父親劉金生和母親陳鳳嬌開始做手工米粉。益陽米粉獨一無二的韻味之處在於它手工切制的粉皮,手工粉皮在今天已經很罕見了,但對老益陽人來說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結。
夫妻倆精選洞庭湖早稻秈米,苦心鑽研水米的比例、大米浸泡的時間、蒸煮粉皮的溫度,他們做出的粉皮,久煮不爛、薄厚適中,嫩滑有咬勁,很受歡迎。
劉艷玲和母親陳鳳姣
米粉保質時間極短,從出鍋到外賣只有幾小時,要不然就會變餿變味,以前沒有冷藏條件的時候,劉艷玲說,父親和母親每天凌晨開始製作,天亮送到市裡各個早餐店,下午又要忙碌,供貨給夜宵市場。
這個行當因為辛苦,很多人開始使用保鮮劑。尤其是1993年,社會上流傳米粉用福馬林保鮮的傳聞,讓很多人不敢再吃米粉。
此時,一直堅持手工石磨做粉的劉三米粉,雖不易保存但新鮮口感好的特點反而成了當年的一股「清風」,作為誠信商家的典型被媒體正面點名,從此聲名鵲起,讓益陽很多人點名吃粉就吃「劉三米粉」。
劉艷玲的父母也把「劉三米粉」也從40平米的小作坊發展成了500平米廠房的現代化濕米粉工廠,銷量高峰時,每天供貨上10噸。
犟妹子開粉店只做老米粉味
湖南人愛嗦粉,米粉店無數家,風味一脈相承,卻又各具微妙差別。寬的、細的、圓的、扁的,湯的、干腌的,牛肉粉、肉絲粉、魚粉、光頭粉……每個風味都有各自的擁躉者。
益陽米粉以手工石磨米粉為主,米粉柔軟爽滑,有嚼勁、不重辛辣,廣受益陽人喜愛的是木耳肉絲煨碼,選用豬前腿肉,將切好的肉絲和木耳絲在慢火下煨制,木耳脆而不綿,一碗醇香的米粉在肉絲和木耳的搭配下,肉鮮湯美。
劉艷玲家做的手工米粉是一絕,但論開粉店,她卻是「新人」。2017年 ,劉艷玲開起了第一家米粉店,正式開始了自產自銷之路。 說起從米粉廠到開米粉店,劉艷玲說,除了為了多元化發展經營外,還是有她對老益陽口味米粉一種無法割捨的情結。
「益陽米粉的口味其實和長沙的米粉很像,都是講究湯鮮,粉爽軟滑,對食材的要求很高,但現在我們能吃到的這樣地道的米粉真的不多了。」劉艷玲說,他們家米粉的品質她能保證,所以,她就立志還原出地道的益陽米粉的滋味來。
「 我們的骨頭湯都是精選的新鮮筒子骨,不添加雞架、鴨骨;炒碼用的雞肉等都是新鮮現宰的,豬油也都是自己買肥肉煉製的,嗦一口絕對就是你記憶中的味道。」 劉艷玲笑著說,另外,為了滿足更多食客的口味,現在研發了許多新口味的米粉。如本次參賽的安化臘肉粉,搭配自製的燕麥豆漿,回味無窮。
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劉艷玲的劉三米粉店已經開出了11家直營和加盟店,年銷售額260多萬元,成績不俗,劉艷玲說,她打出的唯一王牌就是只做「純正老湘味米粉」,她想像她的父母一樣,堅持用老手藝打出金字招牌。
編輯:小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bG_gXEBrZ4kL1ViXO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