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任嘉倫的《秋蟬》不好看很難嗎?

2020-05-08     貓影文娛

原標題:承認任嘉倫的《秋蟬》不好看很難嗎?

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因任嘉倫而備受關注的諜戰劇《秋蟬》,才播5天,就快只剩下「任嘉倫濾鏡」苦苦支撐。

這部諜戰劇,講述在1941年底,秘密潛伏在日軍香港軍政廳機要單位的青年黨員葉沖(任嘉倫 飾),在日軍侵占香港時臨危受命,以「秋蟬」為代號,組建諜報網並伺機破壞日軍侵略行動。在此期間,葉沖與何櫻(李曼 飾)、池誠(劉歡 飾)等人在不斷地誤解和猜疑中產生了深厚的友誼。即,這是一個臥底潛伏並與戰友升華革命感情的故事。

雖然2017年就開機的《秋蟬》,在更換女主、補拍、審查、變更集數等環節中積壓了漫長的三年,幸運的是主演任嘉倫在年初時因《錦衣之下》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加上5月初的劇集市場並未有其他諜戰題材的新劇,所以《秋蟬》一經播出,收視率就穩居衛視前三甲,VLinkage榜單電視劇播放指數前三甲,任嘉倫也因《秋蟬》登頂藝人新媒體指數榜首,整體看來,《秋蟬》在指數上表現十分亮眼。

但《秋蟬》的硬傷也隨劇情的發展而顯現,作為一部諜戰劇,套路嚴重、漏洞百出,豆瓣尚未開分,評分就已兩極分化,任嘉倫粉絲為偶像打call不停,諜戰劇迷失望不已,連小影(ID:maoyingtv)都擔心,49集的《秋蟬》是否快要淪為粉絲劇了。

諜戰不懸疑,劇情挺迷惑

「你的代號是『秋蟬』,接頭暗語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被策反的日軍少佐葉沖接過上線檀香遞來的紙條,細細聆聽此次的任務。

作為一部諜戰劇,《秋蟬》講述的正是潛伏在日軍內部的葉沖、以及地下組織的諜報人員執行「破壞日軍侵略」任務的艱難險阻,第一集中,就有三名重要同志犧牲,為地下組織展開諜戰活動增加了難度係數。

張涵予飾演的檀香

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快節奏的開局之後,是以犧牲邏輯為代價,懸疑因素在減少,迷惑的問號在增加。首先是檀香所交代的,「秋蟬」執行任務只有他和香港區唯一倖存的我方人員「魚鷹」知道,屬於高級機密,結果是上至日軍高層,下至所有地下組織成員,都知道「秋蟬」要來接頭的「秘密」和暗號,且香港區的諜報人員並不是只剩下了「魚鷹」一人,信息差太大,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並沒有交代清楚。

其次,是敵我兩方在開展工作問題過多,十分不嚴謹。日軍方面,情緒化的日軍少佐宮本一上場就殺死了地下組織中諜報網的領導人「魚鷹」,不知道為什麼他要殺死這個十分重要的人物。

而另一邊,我方開展行動也透露著不專業。使用「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樣的接頭暗語,只能過濾掉不會背《西江月·月行黃沙道中》的人;「魚鷹」在知曉組織被發現後沒有選擇評估風險、隱匿,而是回到平日的製衣店,掉入日軍陷阱,斷送了性命;來發展男二的組織領導,在被日軍殺害後,留下一句「我相信你」,很難不讓人懷疑同黨就在人群之中;且在地下組織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沉不住氣的激進人士也是頻頻出現……

張涵予飾演的檀香策反從小就被日本軍官收養、在日軍內部擔任要職的精英人士葉沖的過程非常簡單,原因是因為他眼光毒辣,發現了葉衝心深處那騙不了人的信仰和理想。

最後,是主要角色的屢屢「自爆」。「魚鷹」被殺,沒有了接線人的葉沖,先是一槍打死了倒戈日軍的地下組織成員,因為他求生的條件是自己知道接頭暗號,可是接頭暗號大家都知道了呀,一槍崩了他除了會引起懷疑還有什麼用處嗎?

組織將計就計,派假「秋蟬」來接線的時候,葉沖又迫不及待地利用表蒙反光給出提示,看似機智實則魯莽;女主角上線後更是嚴重區別對待,暴露的不能再明顯,拜託,你是來搞諜戰的不是來參加變形記的。

不論是接頭對暗號,還是為掩護隊友光榮犧牲、臥底借刀殺人,這些都是諜戰劇中使用太多次,觀眾再熟悉不過的套路,配上漏洞百出的邏輯和細節,《秋蟬》作為諜戰劇的懸疑感全無。

諜戰不夠,CP來湊

《秋蟬》的諜戰水平是差了一些,那麼在感情線的處理和CP的打造上是否有驚喜呢,要知道,《錦衣之下》就是靠著男女主角的CP感殺出了一條血路。

在《秋蟬》中,男女主角的感情線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女主何櫻一出場就是刺殺身為日軍少佐的葉沖,胸口中槍之後還可以持刀近身搏鬥,被嚴刑拷打也精氣神十足。

男主葉沖看到女主被抓,不忍心讓組織的人被酷刑折磨,遂親自去帶人,義正辭嚴,「這個女人是來殺我的,讓我把她帶回我家,只有放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才能夠安心。」

女主被反派宮本當做引出地下組織的誘餌拋在街邊,也是葉沖「自爆」式前去搭救,為了確保女主的安全,他禁止宮本不懷好意地探望,理由是「既然她住在我家裡,那她就是我的家人。」主角明目張胆掩護隊友了不起。

雖然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不好看,但還是有其他CP出現,男二與幫派女會長的亂世愛情故事十分感人;男主葉沖還有三條副線,剛遇到男二就來了個四手聯彈遇知音;同反派宮本吵著吵著也讓人有一絲想嗑的慾望,畢竟,這可是2017年殺青結束就蓋章的「互懟CP」;葉沖和一起被收養的義兄先後加入組織,一起為革命事業奮鬥,久別重逢是一個眼神就可以讀懂對方,連彈幕都是,「奇奇怪怪的CP又增加了」。

諜戰的精彩程度與拍攝時間有關係嗎?

「這畢竟是三年前拍的劇了,有一些問題出現很正常。」《秋蟬》的劇評中,有這樣的聲音。

《秋蟬》因多種原因被積壓了三年。先是拍攝過程中,原定飾演女主角何櫻的穎兒,中途發現自己已經懷孕,高強度地工作使她失去了做雙胞胎母親的機會(原本懷的是雙胞胎,大出血流產失去了一個),最後因身體原因不得不退出了拍攝。

隨後更換女主進行補拍,終於在2017年9月殺青,為了區別以往的抗戰劇,又要在關鍵史實上把控細節,之後《秋蟬》進入了漫長的修正、審查期,直到今年才登上螢屏。服化道、拍攝、剪輯手法確有些「過時」,但《秋蟬》不是時尚劇,是諜戰劇,這些基本構不成太大問題。

且從內容創作上來說,諜戰劇的創作不會受時間限制的,講好諜戰故事,需要嚴謹的邏輯,需要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更需要對天然複雜人性的展現。2002年的《誓言無聲》、2006年的《暗算》、2009年的《潛伏》等劇作直到現在都是諜戰劇中不可超越的標杆。

愈發不好看的諜戰劇始於題材消耗、套路化嚴重。僅2009年上半年,就有近50部諜戰劇在各大衛視播出。大批量諜戰劇的出現,伴隨的是質量低下、同質化嚴重等後果,雖之後又湧現出一批如《解密》《麻雀》《胭脂》等「偶像化」的諜戰劇,但整體而言,觀眾已經對這種「國共之爭、中日暗戰」的敘事、套路的周旋、占比過多的感情戲產生了審美疲勞。

即便《秋蟬》拍攝於2017年,2020年播出同檔也未見同題材的對手,但是走的還是諜戰的老套路,交代清代號和臥底,給觀眾全知視角,降低了刺激,懸疑,弱化推理,再增加人物情感戲的比重,這樣的諜戰劇是不論2017年拍還是2020年拍都難再激起觀眾熱情、重現諜戰劇輝煌。

《秋蟬》很幸運地遇到了人氣高漲、演技還不錯的任嘉倫,但不知道任嘉倫的十級粉絲濾鏡還能撐多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8CHCHIBfGB4SiUwGN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