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首個國家級古村落,建於元初,古民居保存完整,你去過嗎?

2019-07-04     粵游粵開心

汕頭市濠江區人文歷史悠久,是潮汕文明古鎮。

在濠江峽灣最寬處,即座落著一座古韻悠然,風景獨秀的古村落——鳳崗古村。

鳳崗古村倖存於現代文明之中,仍舊保存著最原始的形態,姿影斑駁的傳統民居、古老滄桑的參天石樹、迷人傳說創就獨特風俗。

2014年初,鳳崗古村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古村落」,成為汕頭市首個國家級古村落。鳳崗古村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小漁村的特色保留下來的古村落。

鳳崗古村始建於元初,至今已有七百年歷史,最初只是一座小漁村,與大陸有一水之隔,呈現為一座獨立的小島,後因河流沖積形成鹽田,遂逐漸與大陸相連。

由於靠近出海口,且形成峽灣,薄殼養殖業十分繁盛,並由此吸引了北方的移民前來聚居。據記載,元朝時,有鄭姓人家到此定居,以捕撈、煮鹽及薄殼養殖為業,幾百年間鄉興族旺,蔚成大鄉。村落因山形似飛鳳而得名,古稱「雞岡」、「雞崗」。「雞岡」最早見於《元一統志》,而「鳳崗」最早見於明嘉靖《潮州府志》。

鳳崗古村座落於濠江區馬滘街道東南部,鄉域面積約4平方公里。村落的古建築遺存豐富,古民居保存完整。現存古建築主要建成於清末、民國時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村民逐漸搬離老屋,建造新式房屋居住。很多舊時房屋大門緊閉,讓不經意闖入者頓生穿越歷史的錯覺。

鳳崗東臨濠江,瀕臨南海,背靠鳳山,起初為小島,故民居依山而建,臨江而居,高低錯落,石樹叢生,巧妙布擺,形成了獨特的建築特色。既展現出傳統古典的民居風情,同時又依據實際地域特點有所變化,與壁壘森嚴,以宗祠為中心的內陸建築布局截然不同。

鳳崗尊親堂(修復前)

鄭氏宗祠(修復前)

鄭氏宗祠―嵌瓷

鄭氏宗祠―石浮雕

驅車經過濠江大橋(馬滘橋),在第一個路口左轉,碧波粼粼、白鷺點點的的濠江,隨即映入眼帘。沿著濠江的堤壩前行,很快便到了鳳崗村。鳳崗村東臨濠江,與達濠島隔江相望。其所處位置恰是濠江最寬處。江心有一小島,形如爬龜,是為龜山。

龜山

龜蟹石和蟹須榕

南去三里一片海灘,隆起幾道丘陵,形如蟒蛇,是為蛇頭灘,兩者合併構成濠江的重要門戶「龜蛇守濠江」,蔚為一大景觀。走進鳳崗村,除觀賞潮漲潮落,聆聽濤聲拍岸,散落在古村各處的嶙峋怪石、蒼蒼古榕亦是不容錯過的獨特風景。「鳳崗多奇石」,此處的龜蟹石、蛇頭石、觀音娘石、鳳冠石群不僅形狀奇特,還被賦予了諸多神話傳說。

有巨石與盤根錯節的古榕交融一體。在民居「松石居」門前,一棵榕樹的主根紮根於一塊錐形大石上方的石眼處,樹根交織纏繞,將石頭緊緊包裹,形成名副其實的「松石榕」。樹齡約有兩三百年的「蟹須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整棵樹的樹根延著石縫,纏著石頭伸入泥土,猶如石蟹的蟹須。

建築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歷史的積澱。鳳崗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幾百年的歷史演進,無不在建築物上打下深深烙印。沿著鳳崗村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徑,一座座潮汕傳統民居櫛次鱗比、錯落有致。

「石布厝」

巷道

古井

鳳崗村因腹地偏小,土地資源匱乏,故民居多依山錯落,巷道亦因地制宜順勢而建,處處透著古樸自然的味道。就連石頭,也都照原始的模樣「長」在家裡。

老屋門埕

山牆浮塑

鳳崗村在建造房屋時,都遵從自然、見縫插針,遇有天然巨石,一般不會破毀,因此便出現有房屋裡赫然躺著龐然大石的「石頭厝」,當地人也稱「石布厝」。全村約有五、六家這樣的老屋,這些巨石或在天井,或於房內,看起來不僅不覺得礙眼,反而成就出一種獨具風格的「自然裝飾」。

鎮宅辟邪的貝灰獅

仔細端詳,這些民居屋頂的中脊和垂帶上,還「點綴」著不少龍鳳、百花、百鳥等吉祥圖案的潮汕嵌瓷。而屋檐下的壁畫也值得細細端詳,其內容除常見的花鳥蟲魚、歷史典故。一些民國時期建成的民居上,竟還出現了飛機、輪船、洋樓等題材的壁畫,以及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夜觀天象的圖案。雖歷經長久的風雨日蝕,不少壁畫仍清晰可見,形象生動,從文化的角度與現代對視。

屋檐下的潮汕嵌瓷

屋檐下的壁畫

屋檐

鳳崗村歷經數百年發展和積澱,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更是潮汕地區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感興趣的朋友,記得有空去做客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y8c8WwBJleJMoPM5d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