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型城市都會有個外號。
北京,帝都。
上海,魔都。
台北呢,也有外號,非常中二。
叫做「天龍國」。
在台北混的,稱「天龍人」。
(天龍人本來是《海賊王》裡面的設定,指的是一群只知道收稅納貢的貴族,充滿了優越感和對下層階級的傲慢)
如今就有這麼一個在天龍國的女白領,卻主動降格,自稱「俗女」。
給香玉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動——
《俗女養成記》
本劇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
創華視 13 年以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
在豆瓣擁有 9.1 的高分。
有人表示,在這部劇里咂摸到韓劇《請回答1988》的味道。
女主是憑藉高分片《誰先愛上他的》拿下金馬影后的謝盈萱。
男主是口碑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溫升豪。
還有《大佛普拉斯》裡面,演活了草根人物的肚財陳竹升。
陣容強大,故事更有意思。
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治癒氛圍。
本劇講述了一個中年 Loser 的故事。
陳嘉玲 39 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
與男友同居 4 年,已經熟到性生活也開始寡淡不頻繁的狀態。
(男友往杯子裡吐水給她喝的糟心日常)
工作是董事長助理。
聽起來高大上。
但日常工作也就是些安排行程、聯絡客戶的瑣碎事情;
隔三差五,還要幫油膩老闆平衡小三和正室之間的纏鬥。
也是心力交瘁。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動彈不得。
陳嘉玲體驗到了一股深深的喪氣。
更可恨的是,這一天她還接到大學時期前男友的婚禮邀請函。
抱著「你敢邀,我就敢去」的心態,她帶著一萬二台幣的紅包,去公開演出了「大鬧婚禮」的經典橋段。
拿著新娘捧花,醉醺醺地回到家。
單膝跪地,向男友求婚。
對方答應了。
呼~~~~~~~~~
好似雨天憋悶的魚兒,終於浮上水面得到喘息的機會。
男友看似普通上班族,實際家境優渥。
婆婆一身香奈兒,在台北住著由頂尖設計師操刀的豪宅。
得知婚訊,立馬豪擲千金買了套新房。
安排了烘焙課、瑜伽課、逛街血拚...
關鍵這男友跟她也算得上「情投意合」。
隨便黑,隨便玩。
一頭亂髮腫眼泡躺在旁邊,跟男友開各種不正經玩笑,罵他「你吃大便吼!」
腳趾頭踢到梳妝檯,可以大喇喇把氣撒到對方身上。
高帥多金幽默又包容,還願意跟你結婚。
39 歲的陳嘉玲,似乎只需做一個結婚的決定,手邊一薅就能夠到完美人生贏家模板。
然後她怎麼做呢?
拒絕了。
是的,這姐姐喝醉酒主動求婚,又親手毀了這樁婚姻。
理由是,她要做自己。
但她運氣好,又遇到一個更帥氣多金的華裔男生,還拿到一家美資企業的 offer。
可這位姐姐……
又拒絕了。
她是瓊瑤女主角投胎,不作會死嗎?
等等,先別著急下判斷。
與其說她放棄了優質男友和高薪工作,毋寧說,她放棄了整個台北。
告別了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都市生活,選擇回到故鄉小鎮,重新開始。
是的,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回歸」的故事。
《俗女養成記》的內核像極了日劇《小森林》:
在大城市闖蕩了的疲憊成年人,回到曾經嫌棄的故鄉,找到了新生的勇氣。
39 歲的陳嘉玲不是重點,9 歲的陳嘉玲才是本劇的重頭戲。
相比於規整平滑的台北生活,1980 年代的台南小鎮,要多出很豐富的味道來。
有土味。
那時的陳嘉玲,還是個滿頭碎發,愛舔棒棒糖的小屁孩。
因為忘做作業,被媽媽拿著雞毛撣子追。
奶奶是超級節省狂。
日本寄來的鹹魚,吃到臭掉都捨不得扔。
結果害得小嘉玲的飯盒,成為了全班同學避之不及的生化武器。
媽媽呢,死要面子。
鄰居阿姨送來的菜包,裡面有蟑螂蛋。
為了怕傷和氣,媽媽也要勒令小嘉玲吃掉。
爸爸咧,是個不聰明的老好人。
隨便往家裡撿流浪貓狗,甚至連陌生人都帶回家洗澡吃飯。
爺爺奶奶也是「為老不尊」。
吵起架來像小孩子。
奶奶故意給爺爺一罐搖過的啤酒,看著啤酒沫子亂噴到爺爺身上,開心狂笑。
這些看起來很不體面的瑣碎,就是小鎮生活的日常。
看起來土了吧唧,身在其中,回味無窮。
還有酸味兒。
大姑和媽媽每次見面,都要爆發一場醋罈子大戰。
首先,是外貌攀比。
大姑開小汽車,穿戴最時髦的衣服配飾。
媽媽則會踩上高跟鞋,抹上口紅好生打扮。
其次,是品味戰爭。
大姑每次來廚房,都是一次集中掃射——
啊呀你這茶葉不行,嘗嘗我帶的阿里山冠軍茶;
哎唷你這西瓜利尿吃了不好,吃我帶的進口車厘子;
你們怎麼吃菜口味這麼重啦,把豬油換成我之前買的橄欖油啦,哎唷不要放味精啦...
媽媽和奶奶只能隨聲附和,接受大姑的核彈級嫌棄。
但也就嘴上說說而已。
大姑嫌棄豬油不健康。
但她前腳走掉,奶奶和媽媽立馬把豬油捧回來。
不放不香啊!
開心地跳起豬油之舞。
最重要的,當然是比娃了。
每次大姑來,嘉玲都要穿上新裙子。
拉著比成績、比英語、比才藝。
但面對大表姐六科全一百,彈鋼琴會書法,連打球都穩准狠的全方位碾壓,小嘉玲真的一點贏面都沒有。
看似火藥味十足,但親人之間的情誼卻是藏不住的。
大姑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好東西拎過來。
就是想分給大家一起享受。
嘉玲和表姐雖然「被迫競爭」,但分開時都是戀戀不捨,一把鼻涕一把淚。
親戚間往往就是這樣。
嘴上嫌棄,行動上支持。
更有澀味兒。
這天,家裡發生一件大事:
奶奶和二姑吵架了。
原因是年近 30 的二姑,本來已經說好一門親事,彩禮都收了卻突然宣布退婚。
二姑不僅人長得美,還是教師,在那個小城算是婚戀市場上的頂配了。
但她退婚是因為傲慢嗎?
不是的。
是因為夫家擔憂她 30 歲年紀太大生不了孩子,硬要拉著她去醫院做生育檢查。
能生就娶,不能生就不娶。
當然,如今我們鼓勵婚前體檢,規避傳染性疾病和生育風險。
但在 80 年代,檢查只是針對女方。
說白了,夫家最看重的不過是她的子宮,一個行走的胎器罷了。
身為知識女性的二姑,覺得自己的人格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退婚一事掀起滔天巨浪,二姑也因此終身未嫁,不免留下遺憾。
最寶貴的,是甜味兒。
奶奶陳李月英,個人愛好是唱歌。
但偏偏嗓音渾濁,音調跑到東非大裂谷。
這天她練習了潘越雲的新歌《純情青春夢》,準備參加鎮里的歌唱比賽。
可爺爺不同意了。
他本人堂堂中藥館的醫師,人前都是受到景仰的。
妻子唱歌這麼難聽還要去當眾獻醜,他可丟不起這個人。
兩人在家大吵一架,幾乎要離婚。
結果,表演那天,奶奶不小心弄丟了伴唱帶。
完了,這下是真表演不了了。
沒成想,爺爺本來賭氣在家,意外發現了磁帶,趕忙騎車送來。
一路上跌進亂樹叢也顧不上。
刀子嘴那麼鋒利,可還是豆腐心吶!
這大概就是老夫老妻的愛吧。
《純情青春夢》里有這麼一句歌詞:
「查某人嘛也有自己的願望」。
奶奶從來都作為妻子、母親、老闆娘的身份存在。
名字也冠夫姓,從李月英變成了陳李月英。
她好久都沒有做自己了。
如今這首歌,她是唱給別人聽,更是唱給自己聽。
吵吵鬧鬧中,一家人都或多或少支持了她的夢想,令她得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舞檯燈光。
總的來說,《俗女養成記》充滿了這種台式小溫馨、小幽默和小確幸。
陳嘉玲一路狂奔到大城市念,讀書,找工作,談戀愛,交朋友,見世界...
忙碌了 10 多年,猛然發現自己最愛的東西,還是在當年那個小城裡。
稀鬆平常的日子,卻能釀出生活本身的醇美。
每個人年少時,都深信不疑自己是「天將降大任」的斯人。
但,99% 的機率,你會長成一個俗人。
中二時期的雄心大志,漸漸過渡成雞零狗碎的生活細節。
然而這難道就是可鄙的嗎?
雄心勃勃建功立業不是人生唯一的方向。
理直氣壯地做個普通人,認真對待身邊的親友,用心經營生活。
俗氣,也可以擁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