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硝酸鹽
水產養殖中污染髮生時,水體中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尤其是高濃度的亞硝酸鹽不僅直接危害養殖動物。
同時由於它的長期蓄積中毒作用,導致魚、蝦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種病原菌的侵襲。
故被視為是魚、蝦的致病根源,使養殖戶蒙受了嚴重損失,極大的限制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安全濃度
水域環境中較低濃度的亞硝酸鹽也會能使水生動物中毒,當水中的亞硝態氮濃度達到 0.1 毫克/升時,魚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就逐漸減少。
血液載氧能力逐漸喪失,造成魚蝦慢性中毒,此時魚蝦攝食率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騷動不安。
當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達到 0.5 毫克/升 時,魚蝦某些新陳代謝功能失常,體力衰退,此時魚蝦很容易患病,繼而出現大面積暴發性疾病死亡。
我國淡水漁業用水標準規定,養殖水體中的亞硝態氮應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河蟹、對蝦育苗水體中的亞硝態氮應控制在 0.1毫克/升 以下。
過高措施——增氧
充分增氧,保持水體溶氧在4mg/L以上
加大增氧力度(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或根據池塘情況採用增氧效率高增氧設備,如納米管池底增氧)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
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對養殖生物幾乎無毒,還可作為氮肥被藻類吸收利用)的轉化。
過高措施——吸附劑
通過吸附作用,將亞硝酸鹽吸附在其微小結構中,此方法成本低、作用時間短,但用量大。
如採用沸石粉,用量達50~100公斤/畝,此方法僅作為亞硝酸鹽升高時的應急處理。
過高措施——換水
及時排換水,尤其是底層水和污水
加強改底,如採用強氧化性的過硫酸氫鉀鈉復合鹽類產品,將池底有機污物氧化分解掉。
過高措施——微生物製劑
定期輪番潑灑,不局限於某一種菌的使用,利用活菌製劑加快NO2-分解、轉化。
硝化細菌雖然具有降解亞硝酸鹽的功效,但在亞硝酸鹽偏高時,潑灑硝化細菌的作用並不理想。
二是硝化細菌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過程需耗氧,但又不能與增氧劑同用(否則硝化菌會被殺死),易受條件限制。三是生存競爭力弱,常常競爭不過其它細菌。
過高措施——補菌肥
亞硝酸鹽偏高的養殖水體,氮元素一般不缺乏,可以通過增施磷肥,以促進浮游藻類繁殖,依靠藻類對氮的吸收來降低亞硝酸鹽含量。
而水色偏濃水體,藻類對氮的利用已趨飽和,應考慮投加活菌製劑,每兩到三天投加一次,一方面迅速降解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等無機氮;
另一方面通過「營養競爭」來抑制藻類過度繁殖,預防藻類老化。
水質穩定後,定期(每7~10天)向池塘中添加活菌(芽孢桿菌、脫氮菌、放線菌等),配合有機碳源,可快速促進養殖水體生物絮凝團的形成,達到「菌藻平衡」,穩定水質的目的。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