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餘杭丨共錄疫情版《村民公約》良渚文化村裡暖意濃

2020-02-10     浙江新聞杭州

最近,一段由良渚文化村17位村民一起錄製的有聲版《村民公約》(2020年疫情版),溫暖了不少餘杭人。這個擁有2萬人的小區,正以一種自下而上、村民自治的方式,為抗擊疫情作出積極貢獻。

《村民公約》(2020年疫情版)

一 我們不訪友、不聚會

我們不走親訪友,不集會聚餐,不外出旅行。

我們多陪伴家人、多強身健體、多享受天倫。

我們不心存僥倖,最大程度阻斷病毒傳染的通道。

二 我們不污染、不傳染

我們外出必戴口罩,切實做好自我防護。

我們堅持垃圾分類,嚴格定點投放,用過口罩規範處理,正確丟棄。

我們保持良好習慣,適當鍛鍊身體,注重家庭衛生,定時開窗通風。

我們用流水、肥皂、洗手液勤快洗手,用消毒液經常清潔家居設備。

三 我們不隱瞞、不迴避

如果我們自己、親友、鄰居近期去過疫情相關區域,第一時間與區疾控中心(0571-86224289)或社區(0571-88767511)取得聯繫。

我們主動告知鄰居,報備主管部門,切莫隱瞞迴避,這是對自己和鄰居最大的負責和尊重。

我們坦誠相待,以真心換真情,災難面前,考驗的是人性、人品、人情!

四 我們不恐慌、不歧視

如果有鄰居被醫務防疫人員訪問或接受隔離,我們不大驚小怪,不散播恐慌,理性應對。

對於自覺居家隔離的村民,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理解、尊重、鼓勵和支持。

如果有隔離鄰居有生活困難,我們樂於伸出援手。

我們不因隔離而恐慌、焦慮,我們也不因隔離而懼怕、歧視。我們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人。

無論是武漢人、湖北人,還是溫州人、台州人,只要在這片土地上,都是杭州人,都是文化村的村民,我們都是相愛相助的一家人。

五 我們多包容、多配合

如果有政府、社區工作人員、醫務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志願者等不分時間地向我們詢問情況、入戶調查、管制出入,我們充分理解並配合。

工作人員捨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時間,冒著風險不分晝夜地默默付出,我們心懷感恩!

我們多包容,多配合,積極參加志願者,與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防範疫情但不防範你!

堅信大家一起努力,群防群控、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待春暖花開時,我們還會像往常一樣相聚在陽光下相互問候!

天佑大良渚!福佑文化村!

文化的積澱

2011年《村民公約》誕生

鐫刻於文化村玉鳥流蘇銹板上的良渚文化村《村民公約》

「良渚文化村村民整體素質較高,又有《村民公約》的文化積澱,去年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更是點燃了村民們的文化自信。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型居住社區,大家都覺得要對得起青山綠水和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沈毅晗是2011版《村民公約》的見證者之一,在他看來,村民能夠自發響應到疫情防控中來,與文化村一直以來倡導自下而上、以「我們」代替「禁止」這一自治基礎息息相關。

2011年,村民們自發呼籲共同維護家園,21條公約鐫刻在文化村玉鳥流蘇銹板上,銹而不朽,成為文化村村民互敬互愛、鄰里和睦的準繩。

團結的力量

《村民公約》2020年疫情版出爐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文化村有居民2萬餘人,來自天南地北,20多位社區工作人員每人肩上都扛著重擔,這個時候,村民也在思索,自己能做些什麼。」發起村民公約的村民介紹,早先文化村發布了一條緊急尋找確診患者親密接觸者的信息,所有文化村村民都行動起來,積極轉發,合力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了這名密切接觸者,可見村民們在危機面前同呼吸共命運的凝聚力。

隨著防疫工作的不斷深入,幾位村民便萌生出發布《村民公約》(2020疫情版)的想法,得到了村裡不少人的支持。

「要呼籲村民少出門、勤洗手、出門必須戴口罩。」「我們可以去做志願者,幫助社區工作人員、社區物業分擔一些工作。」「不能對居家醫學觀察的返村人員有歧視,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給他們提供幫助。」……在文化村村民微信群里,不斷有這樣的聲音響起,不時有暖心的舉動出現。幾位發起人在一封倡議書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不斷修改,最終形成了《村民公約》2020年疫情版,號召村民做到「八不兩多」。

村民的聲音

集體錄製語音版《村民公約》

考慮到一些老人視力不好、看不清手機上的文字,大家又想到,可以用有聲的方式把疫情版《村民公約》錄製成音頻。想法一出,眾多村民主動請纓,「我參加,我能錄什麼?」「我的孩子也想朗讀一段,為抗擊疫情作點貢獻。」這樣的聲音,讓大家心潮澎湃。派發任務後,17位村民便開工了,他們中有公務員、大中小學生、企業家、作家、商家和物業員工,他們用不那麼標準、卻溫暖有力的聲音,給疫情中的文化村注入了溫暖的正能量,直達村民的心中。

這其中,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玉軒,雖然一家人身在紹興老家,卻也沒閒著。領取到「任務」後,她讓媽媽把不認識的字寫上拼音,熟讀了很多遍,她心裡有個夢想,就是早日戰勝疫情。「也希望孩子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參與、去理解、去感受抗擊疫情這件事,更好地感受這個真實的社會。」玉軒的媽媽說。

奔波的身影

寒冬中四溢的溫暖

疫情的寒冬中,良渚文化村到處充滿著溫暖。這裡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堅守在村裡的不同角落,分發傳單、測量體溫、噴洒消毒藥水、送物資上門……他們是村裡的基層幹部,是社工,是志願者,是物業的工作人員。在防疫一線,他們從未停歇。

這座城市因為有這些可愛的人而變得愈發美好,疫情終會過去,不遠的前方就是春暖花開。

(原標題《戰「疫」丨有聲版《村民公約》響起,這個村子有暖暖的溫情~》,編輯 李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oTRL3ABjYh_GJGVBV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