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的「兄弟」,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唯一一顆,人類可能寄託希望的類地行星。人類一直對火星充滿了期待,人類一直幻想著可以把火星改造成和地球一樣的充滿生機。面對火星複雜而又貧瘠的環境,人類該如何改變它,實現火星地化呢?
火星,其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是一個氣死沉沉的蠻荒之地。沒有適合孕育生命的大氣層和氧氣,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土地也非常乾旱,甚至沒有液態水。不光如此,火星看似一個紅色的「火球」,事實上這裡天寒地凍,溫度極低表面平均溫度只有零下55℃左右。火星是一顆和地球所處的軌道位置相差無幾的星球,所以節氣變化相似,且地質結構也很相似。火星幾乎已經停止地質活動,這就意味著火星不會發生地震,而且板塊也不會發生移動。人類要如何將火星改造成相對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從以上火星目前環境情況來看,我們必須改變火星目前的大氣和氣候環境,這樣才能解決人類起碼的生存條件,人類才能長時間地待在火星上,尋尋漸進的把火星改環境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其實從客觀的來說,火星其實就是為人類量身打造的一個存在體,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目前地球由於人類的一系列生命活動,使得地球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地球環境開始改變,這樣的溫室效應,目前對於地球來說是一種負擔,但是對於火星來說,卻恰恰相反,火星就是需要人類去開啟它的溫室效應,或許人類就是開啟火星生態環境的鑰匙,只要人類在上面發展足夠長的時間,就能使火星從「沉睡魔咒」中被溫室效應喚醒,變得充滿生機,所以說「火星其實就是為人類量身打造的一個存在體」。當然說起來似乎很輕鬆,其實要想開啟火星的溫室效應,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工程。那麼人類要如何才能實現這項超級大工程呢?
前不久,一直有火星移民夢的,「火星狂人」馬斯克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想法,利用核彈去「攻擊」火星,從而釋放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來達到開啟溫室效應的目的。雖然這樣做或許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這是不會被採納的,應為這樣做必定是弊大於利,原子彈的危害不僅僅是它的威力,最重要的是它對環境的輻射影響,向火星投放原子彈,不就是等於在原本寸草不生的火星灑除草劑嗎?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馬斯克說說而已,並沒有想真正的那麼去做,這也是「火星狂人」該有的表現,馬斯克對夢想的執著和真誠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敬佩和學習的!
對於如何開啟火星的溫室效應,其實科學家們提出過比馬斯克,更極端的想法和一系列方案,如利用小行星(彗星)撞擊火星,增加溫室氣體的含量、人為反射太陽光使火星表面升溫、在火星上建大量工廠,向地球一樣人為的給火星創造溫室效應條件等等,包括近年來,人類科學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突破的好利不斷,比如我國的「人造太陽」技術性的突破,將來也是解決火星問題的有利設備,所以從客觀的來說,火星其實就是為人類量身打造的一個存在體,人類就是開啟火星生態環境的鑰匙。火星等待著人類的入住,人類也等待著火星的懷抱,未來人類或將在火星開展一次史無前例的火星拓荒計劃,人類將成為火星真正的主人。
註:感謝關注科學論述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kVvQXIBiuFnsJQVV7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