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國近些年來哪個方面變化最大,相信不少人會說是高速公路的建設。有了高速公路交通更加便利,回家或者去外地都快速了很多,這也是帶動經濟的好手段。其實真要說起來,我國的高速公路可不是近代才開始建設,早在秦朝時期就已經有了一條奇特的高速公路,那就是秦直道。
秦直道橫跨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以及陝西省,全長約為800多公里,路面寬度並不是很統一,在20米至60米的範圍內。這條秦直道是在秦始皇35年,由秦始皇親自下命令修建的,建設的周期較長,是由秦朝名將蒙恬負責。
我們都知道蒙恬除了負責這個之外,最主要的任務還是修建長城抵禦外族入侵。而修建這條「高速公路」,就是為了方便交通,到時候輸送物資,或者調兵遣將也會方便很多。但是這段路程實在是太過複雜險峻,修建過程非常艱難,這也導致工程進展緩慢。
最可惜的是蒙恬在秦始皇37年被一道聖旨賜死,沒了主導人,這條道路的修建更是慢了下來。不過胡亥繼位後,沒有改動自己父親的政策,繼續派人去主持這條道路的修建,可見在秦朝高層眼裡,這條道路極其重要。
過了一段時間後,這條秦直道終於建成,將邊境與王朝核心區域連接在一起。但是很可惜,秦朝並沒有來得及好好發揮這條秦直道的作用,秦朝就已然崩塌,強盛的秦朝就如同曇花一現,成為了過往的歷史。
不過好在秦直道並沒有隨著秦朝的滅亡而毀滅,漢朝也非常重視秦朝遺留下來的工程。這條秦直道就在漢朝手裡發揮了自己的作用,據說後來的昭君出塞就是走的這條道路。霍去病以及衛青帶兵出征,或許也是從這裡出發,完成驅逐匈奴的壯舉。
不僅是漢朝,後面的朝代也非常重視這條古代難得的高速公路,都或多或少地發揮了它的作用。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卻出現了不同的局面。對於這條作用不小的秦直道,清朝開始廢棄它,並不怎麼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清朝中後期更是直接廢棄了秦直道,這也導致秦直道受到了許多損傷,沒有得到相應的修建。
後世在研究這條古代高速公路時,因為損傷較重的原因,專家們花了好多年才確認了秦直道的走向問題。由此可見,清朝對於這種歷朝歷代都重視的高速公路置之不理,難怪會腐敗的這麼厲害,還閉關鎖國,導致我國近代落後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