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的國產動畫來了!我賭它將刷爆你的朋友圈

2019-07-26     場庫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171 部 每 日 一 片


每個人童年裡都有一個哪吒。

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哪吒鬧海》,可謂是國產動畫經典之作,

讓那個嫉惡如仇的小英雄哪吒深入人心。


為了不連累父母,

一雙劍眉、一臉英氣的哪吒含淚自刎的畫面,看哭了許多人。



2003年,央視的《哪吒傳奇》動畫片開播。

哪吒、小豬熊、小龍女、女媧、李靖、童年陰影石磯娘娘,

還有主題曲那句「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承包了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今年距離1979年哪吒第一次登上大螢屏,已經過去了整整40年。

明天,他終於要回來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終極預告



01

這不是我認識的哪吒!

在這個有些涼涼的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的出現,

就像是給最近垂頭喪氣的影迷打了一針興奮劑。

不僅點映場場爆滿,屢次登上熱搜


而且好評如潮,甚至有人開始嗑裡面的cp



這是很多人沒想到的,我自己看電影之前,

看著黑眼圈、大牙縫、無精打采的哪吒也有些懷疑——

「這麼丑?這會是一部好片子嗎?」



看完以後只慶幸,還好沒因為哪吒「摸不透的顏值」就放棄它。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不然電影的豆瓣評分,不會在大規模點映之後,

從8.6一路上升到8.8


很少看到哪部電影,看的人越多分數就越上漲的


雖然走的也是佛系宣傳路線,但依一路飛漲的口碑來看,

說它是今年暑期最大的黑馬一點都不為過。

電影的故事,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封神演義》,

這一改編,改得可不少,完全顛覆了小時候聽過的版本。

哪吒不再是上天入海的大英雄,李靖也沒有那麼凶神惡煞了。


有人覺得,

改的是不是太過「大膽」了,這完全不是我認識的哪吒!

可你要知道,大多數人記憶里的哪吒,

都是來源於79年版的《哪吒鬧海》,或是其他影視劇,

而它們的劇本也都是經過改編的。


實際上在《封神演義》小說里,哪吒的角色幾乎接近一個反派。

哪吒的導演兼編劇餃子,就從《封神演義》里讀出了滿滿的恨意。

沒錯,V姐為大家獨家採訪了《哪吒》的導演餃子(原名楊宇),

請他分享了電影背後的故事

關於哪吒在原作中的人設,他打了一個比方:

李靖像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哪吒是董事長(太乙真人)的兒子,來這個公司實習,說白了就是來人間歷練歷練而已。所以李靖作為「父親」,對哪吒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兩人有著父子的尊卑關係;另一方面,他又惹不起這個兒子,因為哪吒根本不服他管。




而「吃童男童女」這種將龍王妖魔化的情節,

在小說里也是沒有的。

東海龍王三太子更冤,本來只想在海底當一個安靜的美少男,

是哪吒在海里擺弄混天綾,致使龍宮劇烈搖晃,他前來阻攔卻被殺掉了。


更不用說龍王上天庭告御狀,還被哪吒給半途截了下來……

所以哪吒這個暴力的小毛孩,

分明從來只有他惹別人,沒有別人惹他的份兒嘛!

那些人們對他保有的正義、孝順的美好印象:

他憑一己之力對抗邪惡龍族;削肉還父、削骨還母……

其實都是在那個年代背景下,在「撥亂反正」的時代訴求下,

當時的編劇杜撰出來,賦予哪吒的「重任」。


所以在這一版《哪吒》里,

哪吒以一個更符合原著的「不討喜」的形象出現了。

甚至可以說,最開始的哪吒,很討厭。

玩世不恭,蠻不講理,像極了一個無法無天的紈絝子弟。

02

自己的命,我自己說了才算!

但如果哪吒只個胡作非為的小魔頭,怕是要教出許多熊孩子。

不如再稍作改動,讓他去傳遞正能量可好?

導演這樣想著,也這樣做了。


於是關於哪吒叛逆的原因,電影里給出了合乎情理的解釋——

他也曾是個單純可愛的小孩兒,

但村民們看到他,卻像看到了妖怪,拿爛水果砸他,拿鐵杴和鋤頭趕他,

看到自己女兒跟他一起玩,會驚恐地抱著女孩兒走開。

久而久之,哪吒對這個世界失望了,

既然人人都把他當妖怪,那就做妖給他們瞧瞧!


可雖然成了「魔丸」,他壞的也不徹底。

畢竟是個小孩子,天性還是愛玩,也想有玩伴,想獲得他人的認可。


你看,哪吒喜歡和媽媽一起踢毽子,

平常跟村子裡的小孩子惡作劇,都是小打小鬧,

看到女孩被妖怪劫走,拼了命也要把她救回來,

而到了最後,在陳塘關馬上要被活埋時,他為了拯救蒼生……

這裡就不劇透了,自己去看。


總之,他最終打破了成見,成為了自己的英雄,

也成為黎民百姓的英雄。

當電影里的哪吒說出那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的台詞時,V姐簡直被燃爆,只想揮舞螢光棒為哪吒打call!


逆天改命,

這也是電影想講的重點。

在導演看來,每一代的故事,都該符合這個時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那麼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就是不認命、勇敢和命運做抗爭的人。

需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誰,要去向哪裡的人。


「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這樣的主題,其實跟導演的個人經歷有關。

餃子是一名80後,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並不是動畫專業的。

而是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醫學院(一枚學霸),

從小愛好畫畫的他,大三開始自學三維動畫軟體。

在動畫行業半路出家的他,曾是一名實打實的「局外人」。


他的作品雖不多,

卻有一部獲得了國內國際總共30多項獎項,

被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

那就是他的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


在2008年這部作品橫空出世時,許多人不相信這是一個國人做的動畫。

而在做出這部作品之前,周圍許多人也質疑過他「棄醫從影」的決定——

放著高薪工作不做,餓著肚子做動畫,是不是瘋了?


沒錯,餓著肚子,

這部16分鐘的動畫短片,餃子足足製作了3年8個月。

其間每月保持著最低的開銷,過著「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的生活。

在失眠無數次,頭髮掉了無數根之後,

作品終於完成,一舉在豆瓣拿下8.7的高分。


這時,人們才開始相信,他是真的有能力做好動畫。

也漸漸有人開始關注這位認真做漫畫的人,粉絲一天天在增長,也有公司來尋求合作。

與壓力作戰,最終克服壓力;

與自我作戰,最終戰勝自我。

哪吒身上,有他的影子。

03

國漫之光,不接受反駁

請允許我繼續拿出一點篇幅,講講這部短片。

《打,打個大西瓜》講的是反戰主題,

在世界大戰期間,敵對的兩名飛行員流落一座荒島,從相互殘殺到化敵為友,最終一起做了一個意外的決定。


16分鐘里可以說亮點不斷,充滿獨特的喜劇色彩和豐富的想像力,

比如用撲克牌來代替戰爭中的人和武器,二維和三維之間無縫轉接等等,

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來看看。


更厲害的是,在動畫戲謔的表象背後,隱藏著足夠引人深思的寓意:

你究竟想做權力者手中的一張紙牌,還是小島上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呢?

總之這樣的作品,若不是傾注全部心力在裡面,是沒有可能完成的。

就像餃子導演說的:「沒有捷徑,只有死磕。」

《哪吒》也是一樣。

為了完成哪吒的劇本創作,他先是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初稿,

前後修改了66次,總共花費近兩年的時間。


每一次修改都要「面對天花板,閉門苦思一整天」,

才有了最終反差感烈、卻讓人驚喜的改編。

還有哪吒的形象,他們畫了有差不多100版。

從一開始的頭腦風暴,做各種極端嘗試;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地調和、選擇,

才定下這版有些突破、又符合影片主題的哪吒樣子。

前面提到在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雞毛毽子」,


他們就考慮過許多物品,

放風箏?太溫柔,不適合哪吒。

蹴鞠?夠活潑,但那個時代又沒有。

包括人物的配音也是有研究的,


太乙真人在原作中的故鄉在綿陽,所以說一口川普,

既符合原作形象又「笑果」滿分。

而整部動畫的創作過程,用了大概5年時間,

一共有1600多人參與,是國產動畫投入人力最多的。

最終,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做出了不枉付出的結果,

被許多看過的影迷稱為「國漫之光」。


尤其是影片的3D視效,給人許多驚喜:

太乙真人帶哪吒暢遊畫卷的那段,

溪水在仙術的操控下在空中迴旋,帶著哪吒遨遊像極了遊樂場裡的「激流勇進」,

美輪美奐,讓人沉醉、

還有最後哪吒變身的場面,六臂出現在畫面里的那一刻,全場熱血沸騰。


驚喜的背後,是製作人員每個人心裡憋著的「一口氣」——不認命。


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定會遇到困難和阻礙;

希望這部電影的出現,能給數不清追夢的人更多勇氣吧。

明天,是《哪吒》上映的日子。


哪吒回來了,

中國真誠地做動畫的人來了,

國產動漫的希望也來了。


我們都相信,中國傳統神話蘊含著數不清的寶藏。

4年前有了《大聖歸來》,現在又有了《哪吒》,

「中國封神宇宙」還會遠嗎?

希望這一天不要太遙遠,

因為我們已經等了太久了。


轉發這篇文章,

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的好動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dCsL2wB8g2yegNDouh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