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小孩成為「別人家孩子」?首先要學會「結構化思維」,很關鍵

2019-09-20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現代的生活中,自我介紹好像在各個方面、各類的人群都會需要用的,甚至小孩子都不例外。前幾天,帶著孩子去參加一場戶外活動,活動的第一項就是讓孩子進行自我介紹。聽了幾個孩子的自我介紹,感覺很多的孩子的"結構化思維"並不強,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第一位孩子是這樣進行自我介紹的: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我今年三歲半。

還有一位小孩是這樣進行自我介紹的: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我今年四歲了。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看書……

那個小孩子的自我介紹真的是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完美的自我介紹,其實孩子具有這麼強的表達能力是因為孩子本身擁有比較強的"結構化思維",如果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為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厲害,那麼對孩子進行"結構化思維"的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

"結構化思維"的定義

來著百度百科的解釋是:

"結構化思維"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是難題的時候可以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問題,深刻的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根據所得制定一套系統的行動方案,最後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最終取得高績效。簡單的來說就是:思維決定發展,思維層面不同導致結果不同。

它存在著一個這樣的內在邏輯是:思維可以調動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認知)並且可以結合技能產生有效的行為。"結構化思維"其中包含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邏輯思維(分析思維)、歸納思維及演繹思維等。

如果家長能夠培養孩子形成"結構化思維"。孩子具備"結構化思維"並且運用好"結構化思維"的作用的話對孩子的未來的成長是非常的有利的,甚至可以幫助孩子適應未來的社會。

"結構化思維"對孩子的益處

  • 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對於孩子的教育,相信很多的家長都在教育孩子的方面聽過這麼一句話: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做主。可是很多的時候,家長道理都明白,可是做起來卻比較的難,如果孩子具有比較強的"結構化思維"能力的話,家長就可以相對放心的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一般來說"結構化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他的獨立能力也是比較強的。比如說:孩子去需要在暑假期間去曾經一場夏令營活動,"結構化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出發之前就會自己準備好自己想要帶的衣服、鞋子……家長需要做的僅僅是把孩子一些沒有考慮到的東西給孩子補上就可以了。

孩子具有比較強的獨立能力那麼他也具備了能夠較好的照顧好自己的能力,那麼家長也會比較輕鬆同時也會比較放心的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權以及自主權。

  • 能夠提升孩子的條理性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也是讓廣大家長很是抓狂的一件事情。特別是有一些孩子他總是喜歡玩,總是把作業這件事情放在最後面做。很多的時候孩子會卻發現:到最後面的時候時間不夠了,於是便求助家長又或者是不睡覺熬夜寫作業。

"結構化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他對於自己的事情都是具有一定的規劃的以及會把自己的時間分配好,做事情也都是具有條理性的。比如說:對於學習這件事情,他會安排好自己每個時間段應該要做什麼,一般都是不會出現拖拖拉拉到最後一刻才完成作業的。

其實"結構化思維"帶給孩子的益處絕不僅僅只是上面所說的兩點,它還給孩子帶來了很多的益處。總的來說,家長需要讓孩子變得優秀起來,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的出色,那麼家長對於孩子"結構化思維"的培養必不可少。

家長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結構化思維"

  • 讓孩子做事之前先制定一個計劃

眾所周知: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有規劃,做到做事之前心中有數;那麼事情往往會事半功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的做起,然後再循序漸進的給孩子增加一些難度。

比如說:家長可以先幫助孩子讓他制定好一天的規劃。從幾點開始起床,幾點睡覺,要詳細到一天的具體時間段要做什麼甚至可以讓孩子估算一些自己這一天的效率會怎麼樣。漸漸的引導孩子增加難度,比如說:一個學期裡面需要達到怎麼樣的成績,為了到達這樣的成績需要怎麼去做等等。

  • 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結構化思維"的強弱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是存在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不行的話就不能夠講自己的思維所想表達出來,這樣的話孩子的"結構化思維"能力就不能夠真正的被體現出來,所以家長也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其實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並不用說去刻意培養。家長都知道孩子的天性模仿能力非常的強,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能力來培養孩子,就是家長多跟孩子交流,又意識的去表達自己,從而讓孩子模仿家長的說話方式。

此外,為了孩子有話可以說,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進而讓孩子多說話,多表達自己的觀點。家長還可以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表達自己,比如說:帶孩子去朋友家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去回答朋友的問題,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害羞等原因而著急的去替孩子回答問題。

  • 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結構化思維"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思維,它所包括的範圍很廣,其中就包括了邏輯思維能力。"結構化思維"和邏輯思維是存在很大的關聯性的,從某些角度來說: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顯示出一定水平的"結構化思維",因為"結構化思維"包括了邏輯思維,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結構化思維"能力的同時也需要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家長可以利用演繹法來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所謂演繹法就是指:從普遍的事物到個別,首先需要有一個認知和原理,然後在進行推導到個別結論。演繹法它有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熟知的亞里士多德三段論:即是:"所有的人都會死,因為蘇格拉底也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一定會死"。家長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演繹是一個很嚴密的過程,它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保真推理",也就是說只要是前提是真的,那麼所得出的結論也一定是真的。

  •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通俗的說法就是實踐能力。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是給孩子所有的寵愛,於是給孩子包辦好一切的事情,孩子在家裡也是要什麼給什麼,把孩子當做"小皇帝",所以很多的小孩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家長的這種做法是在剝奪孩子在生活中學習鍛鍊和成長的機會,此外家長這樣做還特別容易讓孩子喪失責任心。是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結構化思維"能力的,"結構化思維"能力也並不是說只是讓孩子動腦就可以,還需要孩子進行實操的,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結構化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它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知識"的結構認知,而不是碎片化的堆積;而孩子需要進行結構化的學習是建立在"結構化思維"能力的基礎上的,因此家長一定要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結構化思維"。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