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根據調研統計,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凈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有73%的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存量資產改造;特別地,有超4成以上的機構,其不能按期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占理財總資產比例依然達20%以上。
從調研銀行機構反饋看,中小銀行資管業務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前三大挑戰分別是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系統建設,這三大挑戰正好處於理財業務投資端、營銷端、運營端等三大環節。特別地,若單看各銀行機構列舉的影響資管業務轉型最大因素,有近4成機構認為投資者教育是後期轉型的最大難點。
從調研數據觀察,大多數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普遍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會適當延長。其中,預期延長一年占比47%,預期延長兩年占比27%;總體觀察,8成以上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認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期限可控制在2年以內。
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問題,有近4成機構擔心過渡期延長後仍然不能順利完成轉型;超6成機構擔心本行提前完成而他行未完成,導致面臨不公平競爭問題。基於公平性考慮,調研發現,就資管新規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行一策」,支持與反對的比例分別為53%和47%,幾乎各占一半。對此,監管部門可能需要基於政策的嚴肅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考量,以此進行精準施策,進而推動銀行資管業務平穩順利轉型。
一、調研背景
2020年2月1日,銀保監會答記者問時表示,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在此之前,銀保監會也逐漸展現出對過渡期進行適度調整的態度。2020年2月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央行就推遲資管新規的執行接受媒體提問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正就凈值化轉型過渡期延長做技術上的評估。
對此,普益標準調研了50餘家有代表性的中小銀行,就銀行資管機構當前的轉型進度、所面臨的轉型難度、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等三大方面進行了有效溝通。總體看,按期完成資管業務轉型仍有較大難度,普遍希望監管部門能適當延長過渡期,在做好公平性考量的基礎上進行精準施策,進而推動銀行資管業務平穩順利轉型。
二、轉型進度:超七成被調研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轉型
根據調研統計,在2020年底前,能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凈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30%,有73%的銀行機構無法按期完成存量資產改造。
具體觀察,能在2020年前三季度完成存量老資產規範整改並實現凈值化轉型的中小銀行機構,其比例不足5%,能趕在四季度前完成整改的比例為23%,合計不足3成。因此,為確保銀行資管業務順利實現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需要適度延長。
從各家機構反饋看,若按當前進度穩步推進存量老資產的改造和凈值化轉型,2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半年至一年,4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一年至兩年,11%的機構需要延長過渡期兩年以上。總體觀察,若資管新規過渡期能延長在兩年以內,大部分機構的存量資產都能實現有效處置。
圖1:基於當前進度完成存量老資產改造和凈值化轉型所需時間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圖2:不能在2020年底前完成存量老資產改造的機構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另外,有14%的被調研銀行機構表示,預計不能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占理財總資產的比例在10%以內,存量老資產占比在10%-20%的機構比例為16%,存量老資產占比在20%-30%的機構比例為18%,存量老資產占比在30%以上的機構比例為25%。總體觀察,有超4成以上的機構,其不能按期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占理財總資產比例依然達20%以上。
進一步深入研究發現,存量老資產占比的高低與銀行預估完成轉型所需時間的多少並非正向關係。以不能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的存量老資產占理財總資產的比例在30%以上的機構為例,認為轉型還需要兩年以上的機構僅占33%,50%的機構認為1-2年時間內可以完全實現轉型,17%的機構認為能在0.5-1年內完成轉型。
以上數據側面反映出,儘管受存量老資產改造難度大影響,很多機構無法在2020年底前按期完成轉型,但多數機構已具備較為清晰的轉型思路,轉型預期較為統一和明確,若能合理適當延長過渡期,大部分機構都可以順利完成轉型。
三、轉型難度: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系統建設成為轉型三大挑戰
在調研問卷中,我們列舉了投研能力建設、投資者教育、系統建設、運營管理、風險管理、流動性管理、產品整改等七個方面,請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評估上述因素對轉型工作所造困難的大小。之後,我們基於各家機構認為影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出現的次數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情形見圖3。
總體來看,中小銀行資管業務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前三大挑戰分別是投研能力、投資者教育、系統建設,這三大挑戰正好處於理財業務投資端、營銷端、運營端等三大環節。進一步凸顯中小銀行資管機構在理財業務轉型過程中的各個層面,都面臨著程度不同的轉型阻礙。
需特彆強調的是,若單看各銀行機構列舉的影響資管業務轉型最大因素,有近4成機構認為,投資者教育是理財業務後期轉型的最大難點。因此,創新投資者教育方式,積極培育投資者金融理財知識,培養投資者收益風險對等意識等,將成為銀行資管行業未來工作的重點。
圖3:影響轉型最困難因素分析(按次數統計)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另外,基於普益標準過去一年與銀行資管行業密切溝通情況看,當前,各中小銀行資管機構針對上述三大挑戰的應對策略和步驟基本一致。具體而言,各銀行資管機構的應對策略和步驟是:(1)優先保障系統建設能夠支撐理財產品的凈值化運作;(2)通過各種手段,逐步推進投資者教育的全方位展開;(3)在其它環節運行相對穩定、成熟後加大投研能力建設,進而增強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以上是就理財業務發展中長期挑戰而言,就短期挑戰看,現金管理型產品整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將拖慢銀行理財業務轉型的節奏。
2019年12月27日,銀保監會與央行發布了《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後續現金管理型產品的監管措施將與貨幣基金看齊,監管尺度明顯收嚴,這也導致較多銀行面臨現金管理型產品的整改。從調研問卷看,已發行現金管理型產品的銀行資管機構中,僅有2家機構認為其現金管理型產品符合新規要求,絕大多數銀行資管機構的現金管理型產品均需要重新進行整改,這無疑將進一步加重轉型難度,拖慢轉型進度。
除現金管理型產品需要整改外,近期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對銀行理財業務順利開展造成新衝擊。從銀行資管機構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會對宏觀經濟及實體企業的經營造成衝擊,進而衝擊銀行理財投資資產收益;與此同時,延遲復工對理財業務開展亦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據調研,為避免疫情擴散,當前,大多數銀行資管機構採用輪班制模式,在崗人數相較正常時期明顯減少,導致理財業務流程運營效率大打折扣。此外,若疫情後續發展依然不樂觀,將進一步影響同業理財發行、資管系統開發、線下網點營銷、以及部分必須現場辦公業務,困難和挑戰依然較大。
四、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八成以上機構認為延長期可控制在兩年以內,且需兼顧公平性
從調研數據觀察,大多數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普遍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會適當延長。其中,預期延長一年占比47%,預期延長兩年占比27%;總體觀察,8成以上被調研銀行資管機構認為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期限可控制在2年以內。
結合此前各機構關於存量老資產改造和凈值化轉型所需時間評估,儘管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期限長短要求不同,但多數銀行資管機構心理預期較為一致。這表明,若監管部門能結合理財業務轉型實際情況,制定較為合理的過渡期延長期限安排,多數機構可以順利完成轉型。
圖4:各銀行資管機構預期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情況分析
數據來源:普益標準
考慮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或將使得部分銀行資管機構的老產品清退、新產品發行面臨困難,且對存量老資產實施一刀切政策亦不利於重點金融機構或高風險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因此,監管部門表示在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的同時,可能針對因特殊困難而難以處置的存量資產,由相應機構提出申請,監管部門將做適當安排,也即所謂「一行一策」。
就以上政策調研發現,就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問題,有近4成機構擔心過渡期延長後仍然不能順利完成轉型;與此同時,有超6成機構擔心本行提前完成而他行未完成,導致面臨不公平競爭問題。基於公平性考量,調研發現,就資管新規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行一策」甚至「一地一策」,支持與反對的比例分別為53%和47%,幾乎各占一半。對此,監管部門可能需要基於政策的嚴肅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考量,以此進行精準施策,進而推動銀行資管業務平穩順利轉型。
以下是相關調研機構就是否同意實施「一行一策」甚至「一地一策」的理由和實施要點總結,總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具體如下:
(一)同意實施「一行一策」或「一地一策」的理由及實施要點
理由分析
- 由於金融機構所處地域、存量資產的剩餘期限和規模、客戶群體性質、地方監管偏好等情況各不相同,採取「一行一策」(一類銀行一種政策)或「一地一策」的方案可能會更加符合各銀行資管機構的特殊情況
- 通過「一行一策」可以實現精準調整,有效實現凈值轉型政策落地
- 有利於中小型銀行資管機構進行投資及投研能力建設,有效實現凈值型產品的會計核算與運行管理
實施要點分析
- 考慮到各地銀保監局對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力度有區別,在執行「一行一策」策略時,可參考全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城一策」模式
- 可由各機構自主擬定並上報整改進度方案,監管部門以此進行備案處理
- 地方監管部門應充分理解和掌握政策意圖,避免過於嚴苛
- 中西部相對落後地區可適當給予較為寬鬆的政策
- 明確監管激勵方式,比如子公司牌照或其它政策
- 鑒於中小銀行轉型更為困難,建議給予其更多時間和技術支持
- 設定過渡期延長最晚期限,保證整體政策的公平性
(二)不同意實施「一行一策」或「一地一策」的理由及實施要點
理由分析
- 採用「一行一策」或「一地一策」將增加監管成本,亦不利於市場公平競爭
- 中小銀行轉型基礎較差,且基本以大行轉型做參考,「一行一策」可能會導致中小銀行過渡難度更大
- 執行「一行一策」將導致過渡期整改時間不一致,間接對市場同業授信和同業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 區域性銀行受地方監管機構監管,地方監管部門把控「一行一策」力度可能不統一,進一步造成不公平競爭
實施要點分析
- 除了延長過渡期外,對於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建議從監管制度上給予統一且相對寬鬆的政策標準
- 對有實力且可儘快完成轉型的機構,建議仍按當前政策對待;對能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建議給予適當且明確的激勵,以避免對積極完成轉型的機構形成新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