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在公共場所要遵守相應的秩序,這樣才能夠維持正常有序的狀態。所以在人多的時候有素質的人們會自覺的排隊。當然也有一些人對於排隊的規則意識並沒有非常清晰,插隊這個現象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因為有新的電影要上映,很多人來到影院買電影票。大家都自覺的排起隊來,雖然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這時候一名老人在一旁慫恿九歲的孫女插隊。顯然小女孩兒的舉動引發了人們的不滿,於是一名年輕的男性表示不可以插隊,結果老人卻不依不饒。「你一個大男人和小孩兒計較什麼?」說完更是帶著孫女強行插隊,買完了電影票便離開了。
在一旁有兩對母子,其中一個小男孩不解的問媽媽,「那位大姐姐為什麼要插隊呢?大家都在排隊呀!」這時媽媽和善的說,「可能他們比較著急吧,咱們不著急,你電影開始還有很長時間,咱們再等等。」這時旁邊的另一位寶馬則明確的告訴孩子說,「以後不管有什麼急事也不要隨意的插隊,即使插隊也要去徵求其他人的認可。這種隨意插隊謀取便利的行為真的是很可恥的。」
可以看出,同樣對於插隊這件事,兩位寶媽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媽媽們的不同回答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
「算了吧,他們可能比較急。」態度和善的媽媽似乎在教會孩子包容和理解。但是這其中卻少了一些原則。在公共場所只有大家都遵守規則,規則才得以建立。父母們教育孩子和善的時候,也要避免讓孩子以為只要有急事就可以為自己便利而傷害他人權益。
「這種行為很可恥。」這樣教育孩子的媽媽顯然有一些過激,但是這其中的原則性確實很可取的。讓孩子明白公共秩序是不應該被輕易打破的。這位寶媽的言語雖然很直接,但是卻將孩子傳達了不要輕易破壞秩序的想法。
教會孩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最重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對他人抱以寬容,這樣才不會形成雙標的心理模式。不會讓孩子對於他人的插隊行為耿耿於懷,而對於自己的插隊行為卻認為是一所應當。
在孩子行為習慣養成期間,父母應該儘量避免一些造成孩子容易混淆的教育觀念傳輸。比如說孩子的規則意識。排隊就是一種規則意識的體現。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去遵守規則,讓孩子意識到規則是不應該輕易被打破的,尤其是公共秩序。
大家對於兩位寶媽的做法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有哪些建議呢?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