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權鬧劇!60「黑衣壯漢」搶走營業執照……

2020-05-11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奪權鬧劇!60「黑衣壯漢」搶走營業執照……

來源:價值線

作者:汪霞菲 金科

李國慶搶公章沒幾天,比特幣礦機行業老大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比特大陸」)又上演了奪權。

今日上午11點左右,在北京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60名不明身份(多人有紋身)的大漢出現在現場,並從工商行政人員手中強行搶走了比特大陸營業執照。

這背後是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詹克團、吳忌寒的控制權之爭。

1

60壯漢搶走比特大陸營業執照

據新浪微博網友爆料,5月8日上午11點左右,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 52 號窗口前,北京比特大陸公司法人詹克團正在領取公司營業執照,突然約有60名不明身份(多人有紋身)的大漢出現在現場,並從工商行政人員手中強行搶走了營業執照,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營業執照被搶現場

有消息稱,比特大陸高管劉路遙與王文廣出現在現場,並指揮了搶奪事件。

據了解,劉路遙為北京比特大陸公司的前法人,且為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的高中以及本科同學。

天眼查顯示,2019年10月28日,比特大陸法人由詹克團變更為吳忌寒;2020年1月2日,比特大陸法人由詹克團變更為劉路遙。

不過,北京市海淀區已經於 2020 年 4 月 28 日下達複議決定書,撤銷了劉路遙的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身份。

2020年5月8日,出現在海淀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52號窗口的營業執照上法人名字是詹克團。

法人代表變更如此頻繁,不禁讓人撲朔迷離。

目前,詹克團方已經向轄區派出所——上地派出所報警,上地派出所已出警進行處理。據悉,比特大陸的北京辦公場所今日禁止外人出入。

有消息人士稱,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吳忌寒正在轉移公司財產。今天上午九點半,吳忌寒強迫公司員工開始向他控制的一家企業轉移。

5月8日下午,比特大陸官方回應稱:目前,詹克團已不在「北京比特」擔任任何職務。市場監管部門公示登記顯示詹克團為我司法定代表人屬於登記錯誤,且嚴重違反《公司法》的規定。劉路遙為「北京比特」現行合法有效的法定代表人。

比特大陸進一步表示,在此期間,詹克團冒充「北京比特」法定代表人違法從事的任何行為,我司均不予承認,並保留追究詹克團及相關方法律責任的權利。

2

「礦難」之下,夢碎港交所

2009年,吳忌寒從北大畢業,獲得北大心理學和經濟學雙學位。畢業後的吳忌寒在一家風投公司擔任分析師和投資經理,直到2011年5月,吳忌寒偶然接觸到比特幣。而詹克團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集成電路的設計工作,深耕晶片技術,屬於技術型創業者。

據公開報道稱,兩人相識於2013年,當時吳忌寒在北京的街上,碰見了詹克團的業務員在推銷,詹克團就這樣進入了吳忌寒的視野。當時,吳忌寒將比特幣的維基百科資料遞給詹克團看,詹克團僅花了兩個小時看完後,就決定共同創業。

左:吳忌寒 右:詹克團

2013年10月,兩人共同創立比特大陸。目前與嘉楠耘智、億邦國際並稱為「國內三大礦商」,也是全球第一大加密貨幣礦機生產商。

作為「比特幣產業鏈上的隱形帝國」 ,有媒體稱:全球每十台比特幣礦機,就有七台出自比特大陸;全網每挖出十個比特幣,有一半以上來自它的礦場。

比特大陸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1.37億美元、2.78億美元、25.2億美元,經調整溢利分別為4860萬美元、1.1億美元、9.5億美元。在數字貨幣牛市的2017年,比特大陸的經調整溢利同比增長760%。

英偉達用了24年才實現這樣的利潤水平,而比特大陸只用了短短四年時間。

2018年7-8月,比特大陸連續獲得兩捆融資,共計13億美元。其中Pre-IPO包括騰訊、軟銀和中金的投資者,投入了10億美元,使得其估值上升到150 億美元。9月份,比特大陸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文件,預計市值300億美元。

遞交招股書時,詹克團旗下基金持有36%股權,為比特大陸最大股東,吳忌寒旗下基金持有20.25%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然而行業的整體衰退導致其上市夢碎。交表當月,比特幣價格從接近2萬美元一路跌至6千多美元。據媒體報道,2018年第三季度,比特大陸收入僅為2億美元,虧損5億美元。

2018年12月,國外區塊鏈媒體援引參與談判的人士消息稱,香港交易所(HKEX)對批准比特幣挖礦設備製造商的IPO申請「非常猶豫」,因為該行業非常不穩定。港交所不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批准此類IPO的交易所。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則給出了更加具體的原因,「對於IPO,港交所的核心原則是上市適應性(suitability)。擬上市公司給投資者介紹出來的業務模式是否適合上市?比如說過去通過A業務賺了幾十億美金,但突然說將來要做B業務,但還沒有任何業績。或者說B的業務模式更好,那我就覺得當初你拿來上市的A業務模式就沒有持續性了。」

去年3月26日,IPO期限到期,比特大陸夢碎港交所。

3

吳忌寒「政變」:就是干,不要慫

根據比特大陸內部流出的微信群聊天截圖,比特大陸董事長吳忌寒今日在群內怒斥詹克團,稱其摧毀了公司的上升勢頭,毀滅了公司數十億美金的價值。讓大家不要相信詹克團的「鬼話」。

吳忌寒還說,「我們熬過了兇險的2019年,我們一起並肩作戰,抗過了疫情黑天鵝,為了比特大陸這個大家共同的事業,拿出決斷和勇氣的時候到了」

「就是干,不要慫。」

比特大陸創始人反目,始於去年10月。

2019年10月28日,吳忌寒發起「政變」——通過股東會免去詹克團香港比特的執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身份,並由自己出任新的執行董事。與此同時,吳忌寒將北京比特的法定代表人由詹克團變更為自己。其時,詹克團正在外地出差。

11月7日,詹克團在朋友圈發文,稱自己在因公出差、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更換法定代表人」,被曾經最信任的「兄弟」背後狠狠捅刀,並表示將拿起法律武器,重回比特大陸。

自此,比特大陸兩位創始人「控制權之爭」正式拉開帷幕。此後,詹克團通過股東大會、法律起訴等各類途徑試圖反擊。

詹克團稱,「很尷尬,一直埋頭搞技術、做產品、拼業務的我,要開始學習法律思維來思考,很尷尬,身為比特大陸創始人,第一大股東的我一直不知道,在政府部門登記的法定代表人居然會在自己因公出差,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突然改變。」

「當巨變來臨的時候我才知道,在影視劇里發生過無數次的,被自己曾經最信任的合作夥伴,一起奮鬥的兄弟,背後狠狠捅刀的橋段真的會發生。」詹克團還說,會通過法律武器,儘快回到公司,結束這段非常時期,恢復公司的正常秩序。

4

年初被曝裁員一半

隨著吳忌寒重新上位,比特大陸業務也遭遇再次調整。今年1月份,比特大陸被曝出將裁掉一半員工,大概在500人左右,其中研發是裁員重點,曾由詹克團力推的AI業務,將被裁去三分之二。

據《介面》採訪報道,比特大陸原計劃做人員調整,公司大力發展的AI業務會被優化。但1月2日,裁員名單突然發生巨大變化,受訪者用「天翻地覆「來形容這種前後反差。

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原來僅僅『優化』的程度,變成了AI業務線幾乎全線裁員。AI產品的交付團隊裁掉八成多,銷售團隊幾乎全軍覆沒,解決方案團隊則全部被裁掉。至於裁員規模如此之大的原因,公司沒有給出具體解釋」。

有員工在媒體採訪時指出:吳忌寒奪權的第一個月,為了收買人心,全員加薪30%,第二個月卻立即陷入經營困難,於是又裁員過半。被裁掉的員工說,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估計再不會遇到這樣的神奇遭遇了。

詹克團對此發布公開信,表示堅決反對比特大陸計劃中的大裁員計劃。

關注比特大陸裁員動向之餘,詹克團還在儘可能奪回權益。2019年12月,詹克團向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法院起訴福建湛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湛華」),要求法院確認其持有福建湛華36%的股權,並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請求凍結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湛華智能」36%的股權份額。這一訴訟得到法院認可。

比特大陸為此發起上訴。今年3月份,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了比特大陸及其子公司湛華智能提出的上訴,維持原判。

5

詹克團能反攻成功嗎?

外界最關注的是詹克團是怎麼在政變過程中被踢下來的?

一篇名為《詹克團反攻比特大陸:一場失去人心的自我挽留》的報道稱:在被踢出公司之前,他擁有著1:10的特殊投票權,如果沒有後面的股權變化,他在比特大陸中的票權接近60%。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比特大陸全體資方和員工的支持,吳忌寒發動「政變」成功的希望約等於0。

文章稱,詹克團被踢出比特大陸不是吳忌寒一個人權謀的結果,而是上至投資人,下至全體公司員工的共同決議。隨著比特大陸在礦圈的地位不斷下滑,以及競爭對手衝擊日漸猛烈,比特大陸的員工們能感覺到詹克團其實在帶著公司走向下坡路。這是詹克團被踢出公司的背景之一。

2019年,在詹克團的帶領下,比特大陸在礦機市場上頻頻失利,市場份額下降到了50%以下。而比特微則勢頭猛烈,2019年向市場出售礦機60萬台,盈利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其市場份額一度占到了全網的40%。

「詹克團瘋狂燒錢搞AI,但步子跨得太大。在資金體量和經驗積累都不夠的情況下,他不管客戶業務需求,不管AI部門的自給自足能力,想把比特大陸打造成一個「小華為」。按照這個思路發展下去,在他成功之前,比特大陸帳上的錢很可能就燒沒了。」

但有比特大陸員工稱:在1月2日,吳忌寒卸任北京比特法人職務,由劉路遙擔任。當時,外部有人猜測吳忌寒或許是要跑路,但他很快解釋說這是一次正常的職務變動。現在來看,這個變更是為了阻止詹克團有可能獲勝的行政複議決定的執行。看來,吳忌寒陣營中或許確實有高人存在,對鑽營政策漏洞十分在行。

「吳忌寒的這個行為是真不道義,他把心思用歪了,沒有把心思用在企業發展上面,而是用在了陷害合伙人上面!」

疑似詹克團的公關隊伍也在積極行動,就在五一假期前,網上流傳一篇報道稱,比特大陸在2020年前四個月營收超3億美金,且AI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AI業務經過架構調整後發展迅速,其第三代雲端AI晶片BM1684已經開始量產出貨,實現了多個大客戶突破,並收到了千萬級別的訂單尾款,第四代雲端AI晶片BM1686也正在升級規劃之中。」

報道還特意點出:第三代雲端AI晶片BM1684發布於2019年9月17日,由詹克團主導研發。「在該款AI晶片的發布會上,詹克團表示BM1684為福州城市大腦專用晶片,是全球唯一一款城市大腦專用晶片,作為整個系統的基礎設施,將為福州城市大腦提供算力。」

連結:

比特幣重上1萬美元、華爾街大佬入場!

還會漲嗎?

5月8日,比特幣重新突破一萬美元大關。距離3月12日的行情瀑布,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其間比特幣累計漲幅達160%。

華爾街大佬的入局已經引發關注,對沖基金巨頭都鐸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保羅•都鐸•瓊斯在發給投資人的一封信中透露,他旗下的一隻基金正在購買比特幣。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很快將要實行。歷史上比特幣經歷了兩次減半,第二次減半後的一年,比特幣價格翻了10倍,減產後的一年半,價格漲了2000%。本次減半後,比特幣的牛市會來嗎?未必。

比特幣重新突破1萬大關

華爾街大佬買入比特幣期貨

今日早間,比特幣突破10000美元大關,為2月24日以來首次。

比特幣價格在昨日(5月7日)晚間11點開始加速拉升,今日上午最高觸及10074美元。

價格攀升也刺激了交易,在今日上午,比特幣待確認交易筆數超過2萬,全網活躍地址數持續位於近期高位。據Tokenview鏈上數據監測,截至今日10時,近24小時比特幣鏈上交易額為149.4萬BTC,環比上升43.85%;鏈上交易筆數為33.08萬筆,環比下降4.11%。當前全網待確認交易筆數約合21700筆,全網活躍地址數連日位於97萬以上。

在3月12日比特幣暴跌時,市場多空嚴重不平衡。目前,BTC合約多空持倉人數比為1.06,市場做多人數稍占優勢。

據彭博社報道,傳奇交易員、對沖基金巨頭都鐸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保羅•都鐸•瓊斯在發給投資人的一封信中透露,他旗下的一隻基金正在購買比特幣,持有個位數百分比的加密貨幣期貨,作為通貨膨脹的對沖工具,因為全球各地的央行都在印鈔,以緩解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的經濟。

不過,保羅•都鐸•瓊斯並未直接持有比特幣現貨,而是購買的比特幣期貨衍生品。瓊斯將購買比特幣比作在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競賽中「擁有最快的馬匹」,並指出:「如果非要我預測,我敢打賭那匹最快的馬將是比特幣。」

「瓊斯進入比特幣市場仍然是一個看漲指標,我觀察到身邊有些以前持觀望態度的投資者開始考慮試水虛擬幣投資。」一位虛擬幣投資者張全(化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上次減半後一年價格翻了10倍,這次也會嗎?

討論已久的比特幣減半,即將開始,本輪減半區塊獎勵將由12.5BTC減為6.25BTC。市場普遍的觀點是減半導致了本次比特幣價格的上升。

此前有分析預測比特幣減半的時間是在北京時間5月12日13:00,但近期根據加密貨幣挖礦公司Coinmint LLC的調查結果顯示,比特幣區塊鏈獎勵減半時間很可能會提前到紐約時間5月11日晚上7:45(北京時間5月12日早上7:45),這意味著「減半」將會提前約5小時。「減半」時間提前可能與比特幣網絡上確認新區塊速度加快有關。

所謂的比特幣減半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寫進代碼中的必然事件,即每挖出21萬個比特幣區塊,獎勵將減半。據OKEx礦池數據顯示,下一次BTC減半日期預計為2020年5月12日。

此前比特幣減半已經經歷了兩次,分別在2012年和2016年,挖礦獎勵分別從50減至25個,第二次減半將出塊獎勵變成 12.5個比特幣。兩次減半後,比特幣價格均在上漲,2012年減半後比特幣價格一年內上漲了近8200%。第二次減半後的一年時間內,比特幣價格飆升了近10倍,一年半時間裡,比特幣價格上漲超過2000%。

這次減半後,比特幣價格會再翻20倍嗎?「我認為未必。首先此前兩次大漲都是在減半一年時間之後的,所以減半跟比特幣價格的推升沒有直接關係。」虛擬幣行業分析師李東(化名)表示。李東認為,上一輪暴漲跟當時政策尚未限制虛擬幣ICO導致大量資金湧入有關,但是隨著虛擬幣監管趨嚴,類似的情況不會再發生了。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蔡凱龍此前也公開表示,不能說減半行情一定就帶來牛市,這不是一個等同關係。要具體看此前比特幣在什麼條件下暴漲的,分三個原因:此前暴跌到單價3000多美元,是被低估的價格,有反彈的壓力。第二是因為USDT大量的超發,第三是減半給市場的心理作用。他認為這也將進一步影響到比特幣後續的價格。

兩個月前比特幣價格曾遭腰斬 巴菲特說他永遠不會持有

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的一種,價格波動一向很大。在本輪上漲的近兩個月前,比特幣價格曾經歷了「腰斬」。

3月12日晚,比特幣價格開始跳水,從7300美元一路走低,最低跌破6000美元,創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到了3月13日,盤中一度跌破4000美元,最低至3800美元,24小時跌幅一度接近50%,再次刷新單日跌幅紀錄。同時,幣安等多個交易所出現宕機情況,多數礦機開機即虧損,24小時內11萬人爆倉,涉及總金額近33億美元。

暴跌也再次引發對於比特幣避險屬性的討論。「投資者正紛紛撤出任何高風險資產,」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Luno駐新加坡的業務發展主管維賈伊阿亞爾公開表示,「儘管有人認為比特幣是像黃金一樣的安全避險資產,但它的滲透率非常低,目前這種資產的持有風險甚至更高。」

從業者王欣(化名)則表示,恐慌性拋售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沒有幣圈自身場外配資、加槓桿模式帶來的連鎖反應大。

她表示,從去年起,隨著比特幣價格一路走高,幣圈興起了虛擬幣質押業務。大戶看好幣價上漲,就將手中的比特幣質押出來,拿這筆錢再去加槓桿。如果行情上漲,用槓桿業務賺的錢可以贖回比特幣。但槓桿業務有平倉價格、有質押率,一旦價格下跌,觸及平倉線,就會產生被動拋盤,導致大量被迫拋出的債倉出現。

王欣表示,比特幣價格的下跌還來自一部分礦工的拋壓,因為比特幣產量將減半,幣價又上不去,礦工入不敷出,就要賣幣換取現金流。「在這場大波動中,只有良好現金流的礦工、礦場才能活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24日,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再次表示,「加密貨幣毫無價值,我並未持有比特幣及任何加密貨幣,也永遠不會持有。」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