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效防治白粉虱,了解生活習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2019-11-06     果樹小百科

來源:公益植保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屬同翅目粉虱科。 白粉虱是七十年代傳入國內,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我國各地均有發生,是溫室、大棚內種植作物的重要害蟲。為害甚廣,防治效果差。有些地方即使用上防蟲網,但仍然難以阻擋它們的侵害。要想全面防治,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白粉虱的生活習性,防治措施才能行之有效。

白粉虱難以防治的原因

一、繁殖場所多

隨著溫室、大棚和露地蔬菜面積的不斷擴增,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夠的食料和繁殖場所。

二、繁殖指數高

白粉虱在我國南方一年可發生10代,每代發育時間隨溫度升高而縮短,平均每條雌蟲的產卵150多粒,多的達300-400粒,1代後種群數量可增長140-150倍,繁殖數量呈指數增長,這在農業害蟲中是罕見的;白粉虱冬季在室外不能越冬,在溫室內,世代重疊,以各種蟲態在溫室蔬菜上越冬或繼續危害

寄主範圍廣泛,寄主達65科265種。主要為害黃瓜、西葫蘆、南瓜、甜瓜、茄子、番茄、辣椒、甘藍、白菜、蘿蔔、菜豆、扁豆、萵苣、菊芋、馬鈴薯、莧菜等多種瓜類與蔬菜作物。

三、生活習性特殊

成蟲可以短距離飛行,在有風的條件下能隨風作長距離遷飛。

四、體表布蠟

成蟲身上覆蓋一層白色蠟狀物,利用其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

五、成蟲聚集在植株上部嫩葉背面,並在嫩葉上產卵。

隨著植株生長,成蟲不斷地向上部葉片轉移,最上部的嫩葉,以成蟲和初產的淡黃色卵為最多,稍下部的葉片多為黑色卵,再下部多為初齡若蟲,再下為中老齡若蟲,最下部則以蛹為多。由於各種蟲態自上而下交錯分布,這就給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

防治方法

一、清潔田園

及時清理殘枝落葉,減少蟲源,生產中打下的枝杈、枯老葉及時處理掉,老齡若蟲多分布於下部葉片,茄果類整枝時適當摘除部分老葉,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種群數量。

二、生物防治

天敵種類豐富:

捕食性天敵約有114種,隸屬節肢動物的9目31科;寄生蜂恩蚜小蜂屬34種、槳角蚜小蜂屬12種;

病原真菌:蟲霉、擬青黴屬、輪枝孢、白僵菌。釋放麗蚜小蜂,每株番茄有粉虱0.5~1頭時,每隔兩周釋放麗蚜小蜂成蜂15頭/株,連續放蜂3次,放蜂22500~30000頭/hm2,可基本控制其為害。

白粉虱特性及防治措施總結

防治核心6要點總結

物理隔離或誘殺,防蟲網、黃板、殺蟲燈等應用。

生物防治:釋放麗蚜小蜂、白韁菌、植物源或礦物源、生物農藥等藥劑的應用。

低毒農藥的使用:避免採用單一農藥、煙劑效果。

早防治、培育無毒苗。

連續防治。

新型植保機械的應用 煙霧機、彌霧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186P24BMH2_cNUgZE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