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一畝地播種多少斤合適?有個公式,一算就知道

2019-09-30     農藥助手

免費查農藥化肥真假、看農資報價、作物病蟲害防治,經銷商農戶必備;實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台!投稿/廣告合作請加:lihelong139

馬上就要種小麥了,很多農民朋友對小麥播種量多少才合適不太了解,那麼,小麥播種量多少最合適,怎麼樣能高產呢?今天我們詳細地來說說。

小麥播種行距間隔多少有助於高產

現在小麥播種一般都採取播種機播種,機播背直行勻、下種均勻、播種深淺一致、利於麥苗齊、全、壯。

最好是推廣15-16公分等行距種植,可以增加地面覆蓋、減少地面蒸發,具有省水增產的功效。

為了方便麥田的管理,每播幅之間留20公分寬行,播深3-4公分為宜,可讓小麥安全地過冬,實行「塇土」保墒,播種不隨要時鎮壓,等播後1-2天地表有0.5-1公斤干土層再鎮壓,利於保墒。

小麥播種量多少最合適

不少農民用戶為了防止小麥出苗不齊,總是增大播種量,有些農戶甚至增量一倍,最終導致苗後倒伏,影響產量。

植保專家建議大家,一定要控制好播種量,播種量過大,單位面積苗多,個體相互競爭大,導致苗弱,很容易出現倒伏現象,從而減產。

一般地,在適期播種情況下,分櫱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18萬;

分櫱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5萬。在此範圍內,高產田宜少,中產田宜多。

晚於適宜播種期播種,每晚播2天,每畝增加基本苗1萬~2萬。旱作麥田每畝基本苗12萬~16萬,晚茬麥田每畝基本苗20萬~30萬。

在適宜播期內,一般地塊半冬性品種每畝播量7-9公斤,弱春性品種每畝播量9-11公斤。如果播期推遲,就要適當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播量增加0.25--0.5公斤。

播種時要使用播種機播種,要求播量精確,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保證播種質量。

怎樣確定小麥的播種量

適期範圍內早播的小麥採用精量播種,每畝基本苗控制在6萬~12萬;適期範圍內遲播的採用半精量播種,每畝基本苗控制在12萬~18萬。

遲於播種適期的田塊,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萬基本苗,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的80%。

根據預定基本苗、種子發芽率、田間出苗率和千粒重等因素,確定播種量。一般來講,在適期播種、墒情適宜、種子發芽率正常的情況下,可根據「斤種萬苗」原則確定播種量。

從效益最佳、方案最優、風險最小的經濟栽培角度出發,在適期播種範圍內,以半精量播種、每畝基本苗16萬左右最容易獲得大面積高產,即每畝用種量8公斤左右。

小麥品種那麼多,如果選擇高產穩產的小麥品種?

根據小麥高產、穩產必備性狀選擇

1.抗寒性

小麥品種有春性、半冬性和冬性三個不同類型,小麥品種要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也並非越抗寒越好,只要保證在當地秋播能安全越冬即可。

2.抗病性

危害小麥生產的主要有三銹和白粉病、全蝕病等,所以在購買種子時,應認真閱讀品種抗病性的介紹。

3.早熟性

早熟或熟期適當是小麥高產、穩產的重要條件,早熟品種能夠避免或減輕某些自然災害,如:灌漿成熟期間能夠躲過乾熱風和高溫病害。

4.抗倒性

俗話說「麥倒一把草」,只有選擇抗倒伏能力強的品種,才能夠進一步提高產量,實現豐產穩產。一般在大田生產中株高為70--85厘米較為理想,品種的抗倒性也分為高抗、中抗、較抗等幾個類型,應根據自己的地力水平進行選擇。

小麥播種注意事項

1、精細整地

整地播種應達到深、細、透、平、實、足

「深」:即深耕25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層。

「細」:即適時耙地,耙碎明暗坷垃。

「平」:即耕地前粗平,耕後復平。

「實」:即上松下實,不漏耕漏耙,無加空暗壟。

「足」:即底墒充足,粘壤耕層土壤含水量應在20%以上、壤土18%以上、沙土16%以上,約占田間持水量的70%-80%,確保一播全苗。

2、適量播種

品種差異,對於分櫱力強的品種播量適當減少,分櫱力較弱的品種播量適當增加。

播種時期,早播播量減少,晚播播量增加。

地力水平,地力水平上等,高肥力田塊,分櫱多,成穗率高,播量要適當減少,低肥力田塊適當增加,但不能過大,以免基本苗過大,而造成弱苗。

適宜播量,適播期內旱地每畝適宜播量為7.5-10公斤,水地每畝適宜播量為:條播12.5-15公斤,撒播15-17.5公斤。適播期外提前或推後1天,每畝減少或增加播量0.5公斤。

3、適度深耕

嚴格掌握播種深度3~4cm。播種過淺,種子在萌發出苗過程中會因土壤失墒而落干,出現缺苗斷壟問題,同時播種過淺分櫱節離地面過近,抗凍能力弱,不利於安全越冬。

播種過深,使小麥地中莖伸長過長,使正常情況下不伸長分櫱節第一節以至第二節間伸長,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營養物質過多,麥苗生長細弱,分櫱少,冬前難以形成大小適宜的群體,而且植株內養分積累少,抗凍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

小麥播種量計算公式

計算小麥的播種量,首先要根據地力和水肥條件確定目標產量,由目標產量確定每畝穗數,再由每畝穗數確定適宜的基本苗數;

然後,根據基本苗數、品種的千粒重及發芽率、田間出苗率計算出適宜的播量。

生產上常用「500克種萬苗」的經驗。但這因品種、種子及整地質量有偏差,所以要求按下式算出每畝播種量:

每畝播種量(千克)=每畝計劃苗數×千粒重(克)÷(1000×1000×發芽率×田間出苗率)

最後特別提醒農戶,做好播後鎮壓環節。如果不做鎮壓工作,尤其是採用秸稈還田和旋耕機旋耕地塊,由於耕層土壤懸松,容易造成小麥播種過深,形成深播弱苗,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造成穗數不足,降低產量。

在小麥播種後用鎮壓器鎮壓兩遍,尤其是對於秸稈還田地塊,一定要在小麥播種後用鎮壓器多遍鎮壓。鎮壓後能保證小麥出苗後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麥播種質量

生產上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如土壤墒情適宜、適耕性好,及時做好秸稈(二次)粉碎還田,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

如遇陰雨天氣、土壤黏濕、不適宜實行旋耕或深翻秸稈還田整地播種的情況,首先要採取措施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寧遲勿爛」,避免爛耕爛種。

排水降漬后土壤濕度仍然難以適應播種要求的田塊,可採取抗逆播種措施晚中爭早。

傳統農業認為,小麥密播、櫱多、足苗、根深、葉茂、色深就容易獲得高產,因而生產上普遍存在播量過大的問題。

注意事項:

由於播量過大,基本苗多,小麥後期容易倒伏,尤其是在重施拔節孕穗肥後很容易倒伏,使得小麥生產上最重要的一次追肥難以施下,限制了小麥產量的提高。

生產上不宜盲目擴大播種量,應根據播種期等情況合理確定播種量。

文章中總結的問題,大家可以參考小麥播種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播種量。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右上角朋友圈

(來源:三農大百科)若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Q9Kg20BMH2_cNUg0w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