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晉江第一批革命基點村
70年的歷程
從昔日貧困村落
走向年經濟產值十多億元
的魅力漁村
《老閩南》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節目「咱的愛國情懷」帶您走進東石鎮塔頭劉村
「廷都」塔頭劉村
塔頭劉村,地處東石鎮與英林鎮交界之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成為重要的基點村落,也湧現出一大批愛國志士。
劉廷都這個名字是村裡人永遠的牽掛!
劉廷都的一生都與晉江地區的革命鬥爭血肉相連。他常年在東石英林沿海一帶活動,當革命鬥爭進入困難之時,他總是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
90歲老地下黨員劉佩香:我們學校的革命人士有一二十人,還有一些老師,糧食不夠吃,他(劉廷都)就將家裡磨的小麥、麵粉帶一些到學校。
劉廷都兒子劉丕超:我奶奶經常說,有時候三更半夜帶了一群人回來,開始做飯、吃飯,吃完凌晨一群人就離開了,經常是這樣子。
1946年,蔣介石發動政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這個時候,劉廷都等革命志士義憤填膺,到各地揭發反動政府的醜惡面目,並發動群眾,開展武裝鬥爭。1946年,劉廷都、劉長來被捕,受到國民黨軍的嚴刑拷打,同年的6月18日被敵人押到泉州東門外,慘無人道地活埋了。
劉廷都兒子劉丕超:我父親犧牲時才25歲。那天晚上,被押去活埋的時候是劉長背著他。他人很虛弱,也走不了路。在監獄裡,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不肯出賣黨。
劉廷都對黨的赤膽忠心,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不僅感動了每一個與之並肩作戰的戰友,到現在還一直影響著塔頭劉村人。
據《晉江地名志》記載,如今塔頭劉村和塔頭孫村,三鄉村曾合稱為「塔頭」「塔江」。1961年到1981年期間,曾統稱為「廷都大隊」,為的就是紀念烈士劉廷都,也讓他的精神留在村民的心中,直至今日,許多老一輩的村民依舊以「廷都」來稱呼「塔頭劉村」。
「廷都小學」
塔頭村劉氏宗祠,也是村子中山小學的原校址,在戰爭時期,很多塔頭人在這裡接收新知識並開展革命工作,廳堂里至今還保留著 「忠孝傳家」牌匾,這也是劉氏先輩希望後人愛國愛家,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
90歲老地下黨員劉佩香:這裡出過22個抗日時期的黨員,解放戰爭時期有17個黨員。抗日時期的教師也有十來個,這些老師將紅色精神傳到塔頭,閩浙贛地下黨(中共塔頭支部)就在這裡,所以塔頭成為了基點村。
後來,村裡集資重新選址建設新校舍,村民提議將「中山小學」改名為「廷都小學」。直至今日,紅色文化都是廷都小學的特色課程之一,村中的老人就常常走進校園,向學生們講那段紅色歷史。
魅力漁村
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當時的塔頭作為晉江第一批革命老區基點村,村民也不滿足只是以討小雜海和種地瓜為生,掀起一輪幹事創業的熱潮。
整個村形成以雨傘、服裝、紡織、五金配件、海洋養殖為主要產業。目前,塔頭村有22家企業,年經濟產值達十多億元。
東石鎮塔頭劉村黨支部書記劉永進:
這幾年,我們建設了海濱公園、村中道路、小學、幼兒園,對村中環境進行整治。從2016年開始,預計投資達到八千多萬元,村民很支持,從2016年至今,收到的社會捐款一千八百多萬元,其中有一千六百多萬元投入在教育事業。
教育興則國家興!
教育強則國家強!
塔頭劉村在重視對子孫後代教育和培養的同時
還在逐步完善村中的民生建設
如今的塔頭劉村
可謂是東石東部海濱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走訪塔頭劉村
大家會被劉廷都等革命先輩
頑強的精神所打動
這裡的人愛國愛鄉
在每個村民的共同努力下
村裡的建設越來越完善
這裡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你們村裡有哪些革命烈士呢?
如果有的話
可以在下方留言
和我們互動哦~
來源:晉江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