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割據為何難以長久維持?從把一手好牌打爛的沈法興說起

2019-11-07   吟風社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許多人疑惑為何南朝沒有收復中原最終被北方吞併而隋唐交際時的南方地區也沒有再出現一個南朝。這是什麼原因呢?本文就從隋唐之交的沈法興的經歷說起,來分析南朝為何被北朝壓制。

最近許多網頁遊戲上經常有開局五個農民剩下全靠拼這樣的遊戲,開局雖然很重要,有個好開局固然重要會省去不必要麻煩。但是有些人開局很順利但是後了莫名其妙的被遠弱於自己的對手給推了,並且自身還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三重優勢的開局下被推的。今天就來說說那位在開盤天時地利人和情況下被推了的沈法興。

對於沈法興,首先第一反應是小說《說唐》中十八路反王之一後來隨劉黑闥一起被平定。小說演義和史實差別巨大。小說中沈法興出場不多,歷史上沈法興和他的家族則是赫赫有名。當然沈法興在隋末群雄中敗亡也是比較早的,但是起家的時候標準可不低並且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最後卻突然迅速敗亡這個過程可比小說精彩多了。

沈法興

為什麼說沈法興開局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呢?首先說說沈法興這個人的家世:根據史書記載沈法興是湖州武康人,看到這裡一些熟悉南北朝歷史的讀者朋友應該想到吳興沈氏,沒錯沈法興出身吳興沈氏。

沈法興的父親叫沈恪,這位是陳朝的特進、廣州刺史也是陳朝的開國元勛,地位僅此於三公,當時吳興沈家出過兩個皇后 ,有五人尚公主。所以沈法興有個好老爹背後也有個龐大的家族。

讀者會疑惑既然沈法興的家族在陳朝地位尊貴那麼在隋朝時還一樣尊貴嗎?雖然隋朝滅陳後曾經把大量官員北遷並且罷免當地官員換上了北方官員,但是不久江南就爆發大規模的叛亂。

淮南江表郡縣

雖然江南的叛亂被隋朝最終鎮壓了下去,但是為了緩和矛盾給予了那些江南大族巨大的特權,在北方實行的均田制度在江南並沒有實行的痕跡。

當時還存在一個現象,那就是南方人口統計普遍偏少。比如劉宋的人口紀錄只有九十萬戶,南陳戶數只有五十萬戶人口200萬。

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舉個例子西晉太康時期戶口數和人口在短時間內翻了一倍,這些應該不是生出來的因為時間離統一全國也沒幾年。

我們再看看之前當地的人口記錄:西漢時的揚州刺史部,五郡一國總共320萬6213人,西漢時的交州七郡總共137萬2290人,當時南陳故地除了揚州和交州外還有個湘州。難道是生產力越來越往回翻。從那些大族造反的規模來看陳朝時江南一帶就200萬人你們信嗎?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那些人口被大族瓜分來了,人口統計才那麼少。可以確定即使到了隋朝江南當地還是大族說了算。

所以在隋朝末年李家雖然是關隴貴族,但沈家也是江南大族而且是歷經數百年的大家。這樣看來沈法興起點是很高的,史書對沈法興家族的描述是:代居南土,宗族數千家,為遠近所服。因為世代居住在江南,不少官員也是他們家的門生故吏。在當地也有巨大威望,所以說沈法興他們家在當地有巨大影響力,所以能做到一呼萬應。我們可以認為沈法興開局占了人和的優勢。

除此以外,吳中一帶向來屬於繁華區域能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東有大海西有太湖北有長江也算是個不容易被進攻的地方。作為本地人對這一帶的山山水水能不熟悉嗎?所以起兵的時候地利也有了。

最後再說說天時:沈法興的起兵是比較晚的但是機遇不錯,在隋義寧二年,宇文化及在江都(今天揚州)殺隋煬帝。而當時沈法興和元佑駐守在東陽郡。因為是前去禦敵所以手裡有一定數量的隋軍,當然他們家的私人武裝也不少。

隋煬帝一死沈法興有了起兵的藉口,別人起兵說是推翻暴政之類但是總會被指點,他起兵口號很簡單就是誅殺宇文化及給隋煬帝報仇這樣就名正言順了,他的做法是和元祐部將孫士漢、陳果仁抓了元祐,來號令周邊接管了東陽郡的隋軍。PS:陳果仁是常州人也算是和沈法興同學過去常州一帶也屬於吳郡後來分出的毗陵郡。

因為隋朝對南方採取懷柔統治,因為在隋朝剛滅掉南陳的時候還發生過江南群體反抗,所以一旦隋朝統治崩潰當地就處於權力真空。

所以沈法興在三月中旬起兵從東陽出發,不斷招兵買馬,向江都(揚州進發),路過餘杭到達吳城的時候,他已經得到精卒六萬。

看好了是六萬精卒可不是六萬眾(眾的話說明啥人都有)很短時間內軍隊達到六萬。李家起兵的時候才三萬。

南朝軍隊

當他到了毗陵郡(天常州)的時候遭遇通守路道德的抵抗,沈法興就假和路道德結盟把對方幹掉然後毗陵到手。又派陳果仁攻克了樂伯占據的丹陽。

於是沈法興擁有餘杭(今杭州)、烏程(今湖州)、毗陵(今常州)、丹陽(今南京)等江表10餘郡,自署江南道總管。大家可以看江表地圖,這些都屬於人口稠密的地區。

而且沈法興很清楚自己那點實力無法統一天下,聽到皇泰主楊侗繼位,於是上表楊侗,自稱大司馬、錄尚書事、天門公。反正當時皇泰主只能默認了而且取代皇泰主的王世充自己也兼顧不到江南。

之後就是設置官員,以陳果仁為司徒,孫士漢為司空,蔣元超為尚書左僕射,殷芊為尚書左丞,構建了自己的獨立王國。後聽說王世充篡位,隋朝徹底滅亡的時候,沈法興就給自己換了身份。他不再是江南總管了,而是自稱梁王,建元為延康,重新恢復南陳的一切制度。

隋末割據圖

一切看起來是那麼完美,似乎離重新建立南朝只差一步之遙。但是沒過多久沈法興就遭到李子通的攻擊,先是京口被攻占蔣元超戰死,最後接連敗退最終投水而死。時間算算也就三年。

開頭優勢明顯結果被實力不如自己的對手擊敗,消滅沈法興的李子通和拿下毗陵之前就有六萬精卒的沈法興相比。李子通手上只有三萬多人,但是沈法興還是敗了而且很慘。

沈法興失敗一方面可能是南朝的軍事體制相對於隋朝本身的落後,南朝軍隊的成分少量精銳部隊+世家私兵+雜兵,而北周到隋朝時的體制則是有專門訓練和指揮體系的府兵體制。在士兵動員率上北方地區即使不是一線正規兵也是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並且從沈法興起家時可以發現他的不少軍隊來自地方大族,而他的一些部下本身也有較大的自主權比如聞人遂安。當葉孝辯接沈法興時沈法興忽然後悔想殺葉孝辯。結果被葉孝辯發掘當沈法興投水而死後他的那些還沒投降的部下就投降了李子通。結果在被杜伏威打的幾乎山窮水盡的李子通又得到了東到會稽,南至五嶺,西抵宣城,北達太湖的大片土地。

還有一點就是沈法興自小生活優越長期養尊處優的生活讓他自視甚高這也是過去南方士族常見的一種風氣,沈法興在占據毗陵後就以為江北輕鬆搞定結果被對方暴打,手下人一點小過錯就殺掉而且他還像看戲一樣,大概把手下人都當成家奴了。結果李子通一來紛紛投降李子通,雖然在當地官員看來綠林好漢李子通出身低微、但是李子通對人可比那位貴族強多了。

南朝帝王

雖然史書上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沈法興的個人素養,但是同時期南方還有不少割據勢力比如江西的林士弘,湖南湖北一帶的蕭銑等。這些割據勢力在面對北方軍隊的時候一樣迅速土崩瓦解。與其說是軍事原因倒不如說是南朝的社會結構導致的,看似強大緊密的政權更像個世家大族聯合體一旦核心被替換對於其他的部分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相比較王世充竇建德的死拼(劉黑闥在河北堅持了三年)南方勢力在唐軍或者其他北方軍隊一到,不敗還好一敗就迅速土崩瓦解。這說明對那些大族來說維護他們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做名副其實的土皇帝還是有名無實的土皇帝,只要有利益就行。

參考資料

[1]韓升 南方復起與隋文帝江南政策的轉變

[2]王三北,嚴文科 隋代國家權力與私家權力的矛盾----------------兼論隋朝滅亡的原因

[3]《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

[4]《隋書 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