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在法國刷鍋子

2019-06-09     美象府

(編者按:此文是美食製片人陳曉卿2007年舊作,本次刊發略有刪節。)

去法國旅行的最後一站,是意法邊界的一個叫沙莫尼的小鎮。導遊手冊上說,這裡有一種叫FONDUE的火鍋,是來這兒的人必須嘗試的。這種鍋子有人說它是瑞士特產,有人說它是義大利風味,也有人說它是正宗的法國本土製作。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二逼似的山——瞧我這口音——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獨特飲食。

阿爾卑斯山地區

可巧,在我住的連鎖旅店BEST WESTERN隔壁有一家叫L'IMPOSSIBLE的餐廳,據說這裡就是沙莫尼吃FONDUE最著名的場所。我做了兒子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讓他明白吃這種法國火鍋實際上對中法友好關係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滴……兒子系了系領子扣,和我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餐廳。

此前,我們在這家餐廳吃過一頓法菜,薄薄的熏鮭魚和多汁的小牛肉,味道都不錯,飯館人很多,裝修也是特別鄉土,滿世界擺的都是石英標本。最漂亮的地方在門口,一扇玻璃窗里顯得很隨意地碼放著各種蔬菜,新鮮欲滴的樣子,非常誘人。

熏鮭魚

堂倌熱情地過來招呼,俺不懂法語,但英語裡的啞語我學過,指著鄰桌正在咕嘟咕嘟冒泡的涮鍋子,又指了指自己,店小二顯得很吃驚,但仍然微笑地為我們點了配菜和飲料。我紅著黑臉,磕磕巴巴地告訴他:「這是人家的第一次呢,你得有足夠的耐心哦。」顯然小伙子聽明白了,先上的頭盤,各式各樣的腌肉,他小心翼翼地告誡我們,這個可不是用來涮的。腌肉是他們自家做的,味道不錯,尤其是坐我對面的,脖子上掖著餐巾的那個肉食動物,臉上的表情很享受。

鍋子是一個不鏽鋼的小盆,裡面有一些乳白色物質,顯然就是奶酪了。鍋下方有一盞酒精燈,鍋旁邊有一盤麵包和一盤土豆,這簡直就是FONDUE的全部了。具體的吃法是用一個銀制的小叉子叉起幾個麵包丁或土豆片,浸入液狀的奶酪,本來堅毅的麵包丁立刻變得通體酥軟,出鍋時拖著長長地奶酪絲兒,視覺上也不討厭。

FONDUE

憑良心說,奶酪的味道很醇厚,吃法也蠻有趣。歐洲很多國家,什麼芬蘭、比利時、義大利……都說自己的奶酪是最好的,戴高樂更謙虛,丫說自己把一個「奶酪都要做成三百多種味道」的國家領導得社會這麼和諧,太JB不容易了。但俺畢竟是草食動物的胃,哪裡消受得了如此膩人的玩意兒!九淺一深地整了幾個回合,動作就有些放緩,看看兒子,他完全沒有歇息下來的意思。(你瞧這段里的用詞,呵呵,好野——徐無鬼)

奶酪的法文太難念,英語裡叫CHEESE,意思是吃多了能把人「氣死」。我不禁想,如果涮的東西除了麵包和洋芋之外,再有點兒比如毛肚啊,黃喉啊,鴨腸啊,海白菜、午餐肉、豌豆尖、寬粉……什麼的,那該多麼有生趣,最好是鴛鴦的,一邊是紅湯,一邊是CHEESE,再來個油碟,那就巴適慘了!

奶酪

男中音唱道: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串口水……其實我這種中國飲食聯想,在法國的十來天裡,時不時地會冒出來。剛到巴黎,朋友請吃法國南部菜,有一道主菜中的配菜,是用CHEESE和土豆泥在一起混合製成的。上菜時,廚師長拎著熱騰騰的面盆過來,用大木勺很拉風地攪拌裡面的土豆奶酪混合物,一邊攪和一邊向外抻,姿勢像極了蘭州拉麵,我西北話差點脫口而出:「給額來個韭葉子。」

在羅亞爾的一個小鎮,因為趕時間,同伴說就在路邊吃一種叫CREPE的食物(某一個字母上面打著一把小雨傘)。我過去一看,唉呀,介是嘛?一個姑娘在一鐵板上用一木耙子轉圈,攤雞蛋餅,介不就是平客他們家煎餅果子嘛!給我來倆薄脆的——可惜,人家裡面不放薄脆,放的是火腿和大片的CHEESE,然後在裡面又打了一個雞蛋,裹吧裹吧遞了過來。我們的還好,有的人的上面還刷上了巧克力醬!我一個大男人,連半拉都沒吃下去,太膩了。

編輯:徐無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KtCGwBmyVoG_1ZdE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