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愛因斯坦,讓我懶得這麼理直氣壯

2019-10-28   中信書院

我最討厭做的有兩件事兒,一個是自己收拾桌子,一個是別人突然給我收了桌子。

而我媽最喜歡做的也有兩件事兒,一個是讓我收拾桌子,一個是突然給我收拾桌子。

矛盾幾乎不可調和。

所謂人丑懶就要多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果不其然,我在書里找到了狡辯爭辯的絕佳理由——擁有全世界限量版聰明腦袋的愛因斯坦就說過:「要是亂糟糟的桌面意味著雜亂無章的頭腦,那空桌面意味著什麼呢?」

這句話真是聽得我想起立鼓掌。




我來替愛因斯坦老先生補充兩句,他的意思啊就是說,孩子物理老不好,多半是桌子太乾淨。

隨便查查,我發現不止愛因斯坦,喬布斯、馬克吐溫、扎克伯格……亂七八糟的桌子幾乎是天才的標配。



愛因斯坦工作桌


喬布斯家庭辦公室




馬克·吐溫書桌


對他們來說,凌亂並不意味著失控,反而讓他們更有創造力。

想要擁有和愛因斯坦一樣靈活的腦袋,簡直比把大象放進冰箱還簡單,步驟總共就一個——搞亂你的書桌。

是時候為混亂平反了!(高能預警:以下內容引起極度舒適,建議轉發到家庭群闢謠!)


《混亂》


做不了亂世巨星,可以做亂桌天才

書里講到,混亂的干擾能讓大腦處於發散模式,更好地利用各種突發情況進行思考,從而變得更有想像力。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擁有凌亂桌面的人更有創造力和冒險精神,而桌面井井有條的人比較守規矩,也不太冒險嘗試新鮮事物。

Vohs博士在研究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雜亂無章的環境具有啟迪性,使人掙脫傳統的桎梏,生髮出全新的見解。」不過亂糟糟的環境分為兩種,Vohs博士也強調了「我們的實驗結論並不是叫你把香蕉皮和垃圾放在桌上一星期。」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堆了一桌子垃圾,千頭萬緒,反而能理出更有創造力的頭緒。

除了對個人創造力的顯著提升之外,書里還介紹了混亂的其他好處(真想抱著我此起彼伏的桌子喊一句: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混亂能夠提高團隊的合作質量。

團隊成員越相似,就越可能進入狹隘的視角,然後討論就會變成:

「你說得對。」

「我也覺得。」

「那就這樣吧。」

討論會就變成了廢話大會。

當團隊具有多樣性,不同學歷、經歷、性格、性別……的人在一起工作時,不可避免的觀點碰撞會促使方案更全面完善。此外,因為考慮到自己的觀點隨時有可能被質疑,每個人都會處於比較警惕的狀態,思路就會更加得謹慎嚴密。

混亂能夠提升工作效率。

能夠自主決定物品擺放的人,工作起來會更加快樂、高效。這個好理解,收拾桌子耽誤的時間都夠我聽三個好書快聽了。

不僅如此,混亂的桌子其實是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整潔。每次碰上我媽「突然襲擊」替我收拾了書桌,都能讓我接下來的一整個星期處於找不到東西的焦慮中。

混亂能夠讓人出奇制勝。

競爭中主動製造混亂,容易打亂對手節奏,反敗為勝。這個常看電視劇就知道,古有小燕子,今有李雲龍,以弱勝強,絕不僅僅是靠著主角光環,開掛的人生需要一點點「出格」的勇氣。

當然了,沒有敵人的時候,拖延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除了懶,當代青年拖延的另一個原因是:無論怎麼準備,總是覺得不夠充分。其實,現在這個時代,變化比女朋友變臉還快,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我們把準備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實踐過程中,根據情況的反饋去不斷調整和解決問題,才是通往成功的5G高速路線。

說了這麼多,希望老媽看完之後能高抬貴手,放過我和我凌亂的小書桌。

這些年因為被迫追求整潔,我的創造力被壓抑得不行,畢業就過上了月光的生活。還好,今年諾貝爾的經濟學獎還算挺有人文情懷,關注到了我這類弱勢群體——


《貧窮的本質》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力作

我覺得貧窮的本質就是我。

紙質書得11月才能發貨了,上周我們專門寫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慈善和扶貧從來都不是貧窮的解藥!》系統介紹這本書,著急的話可以先聽聽有聲書。


《破產的千禧一代》


工資再愛我一次

工資好像只是短暫地愛了我一下。

但窮,咱也不能破罐破摔。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告別月光族,重新開啟你的財務自由人生。

作者分三步走,傳授致富攻略。有錢的時候如何合理分配收入、如何投資理財,沒錢的時候如何談判漲工資,36計總有一計行得通,告別月光不是夢。


《12招突破工作瓶頸》


降低你的職場試錯成本

想要好好理財,首先得有財可理。

工作前幾年是個人發展的關鍵期。想看懂職業發展規律,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可以聽聽這節課。


《歷史的溫度4》


一些執念、信念、理想和夢想

徐霞客、麥哲倫、容閎、張伯苓、劉長春……不管是這些青史留名的人,還是那些藉藉無名的普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夢想、故事。

只是,當時間軸被無限拉長,大多數人都變得面目模糊起來。張瑋把目光聚焦到每一個具體人物身上,從更小的切面看更深一層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