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諷刺武則天當皇帝是「鳩占鵲巢」,武則天的回應出乎意料

2020-10-13     老衲侃春秋

原標題:草根諷刺武則天當皇帝是「鳩占鵲巢」,武則天的回應出乎意料

武則天稱帝後,知道天下人絕大部分都不服,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開始大興冤獄,殘酷鎮壓正直人士。

她發明了一件東西——銅匭,這個銅匭的作用相當於我們今天的舉報箱,鼓勵天下的百姓公開的告密。

這個規定很特別,凡是遠道來京告狀的,沿途必須免費提供食宿,如果檢舉有功,國家重獎告狀之人,就算是誣告,也不會受處罰。

既然誣告不需要成本,還能白吃白喝,對人絕對有吸引力。因此,此風一開,告狀之人趨之若鶩,絡繹不絕。

武則天當初鼓勵舉報的本意,就是要消除異己,搞集權控制。

一來可以打壓那些對自己當女皇不滿的,還有就是抱著花崗岩腦袋來保護李唐的那些死硬派。

由於銅匭告密很有效果,為武則天立了大功,所以就是政權穩定以後,也將此「優良傳統」保持了下來,還美其名曰要「廣開言路」。

武則天晚年時期,由於身體條件大不如以前,自己感覺也有些力不從心了,好多人都勸諫她早早選定接班人,可是武則天始終猶豫不決。

有一個民間草根叫蘇安恆的,就利用任何人都可以銅匭投書的規定,冒死給武則天上了一道勸誡信。

建樹是這樣寫的:

「陛下膺先聖顧托, 受嗣子揖讓,應天順人,二十餘年,豈不聞虞舜褰裳事乎?今太子孝謹, 春秋盛壯,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身撫天下哉!」(《新唐書·蘇安恆傳》)

書中意思很明顯不過,就是勸武則天及早退位,還政於李唐。

要是按照武則天剛當政時的脾氣,這個狂妄之徒蘇安恆即使不滿門抄斬,至少也要給他判個腰斬之刑。

可是晚年的武則天殺心逐漸消減,早已過了孔子所說的「耳順之年」,所以看了這份奏疏,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召見了蘇安恆,並且賜予他美食,進行了一頓勉勵。

蘇安恆上書之後,一開始心裡頭還感覺有些忐忑不安,這次受到女皇的特別接見,又聆聽了聖上的一頓教誨,有些自我膨脹了。回去以後,一看自己的勸諫女皇雖然接受了,但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第二年又寫了一封勸誡信給武則天。

和上一封的奏疏相比,這封奏疏的措詞就尖銳多了,蘇安恆認為武周政權的運氣已經到頭了,並且還諷刺武則天占據皇帝寶座是「鳩占鵲巢」。

囉嗦了一大通之後,自己也覺得語言有些重了,最後解釋道:

「……臣聞見過不諫非忠, 畏死不言非勇。陛下以臣為忠,則擇是而用;以為不忠,則斬臣頭以令天下。」(《新唐書·蘇安恆傳》)

奏疏上去後沒了音訊。

其實當時武則天看了他的諫書後給氣壞了,但是一想,就是一個草根想沽名釣譽而已,不值得和他來計較,於是來了個冷處理。

在武則天的晚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和桓彥范等發動兵變,他們率領禁軍誅殺了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並逼迫女皇退位,恢復李唐王朝。

由於事變發生在武則天當政的「神龍」年間,因此此次事件在歷史上也叫作「神龍政變」。

政變成功後,武則天禪讓退位,還政於太子李顯。

李顯當政後,蘇安恆在朝廷的習藝館當了一名老師。

李顯當皇帝後,選三兒子李重俊做了太子。

但李顯十分懦弱,朝中又出了一個把武則天當標杆的韋皇后,加上她的女兒,著名的安樂公主,皇上讓她們娘倆給控制了。

李重俊不是韋皇后親生,所以受到韋皇后猜忌和安樂公主迫害,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公元707年(景龍元年)七月,被逼無奈的李重俊聯合身邊人員發動了兵變。

兵變士兵順利誅殺了梁王武三思父子,後來又衝擊後宮,準備殺死韋皇后母女,但兵士們被受阻於玄武門外,此次事件史稱「景龍政變」。

後來政變失敗,李重俊等人往終南山逃竄,但在中途就被部下殺死了。

當時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時,所有跟他有關係的人員都受到株連,此時有人進讒言,說蘇安恆也參與了太子當初的謀劃,於是被下獄。

那蘇安恆本來就一草根出身,在朝中沒有根基,此時下獄,沒人替他伸冤和求情,最後冤死獄中。

一位當年冒著身家性命力保李顯還政之人,在李顯當政時,卻冤死獄中。

史書上沒載當時李顯是否知道蘇安恆的冤情,估計當時就是知道了,迫於韋皇后的淫威,他也是不敢出頭的。

其實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到位——最是無情帝王家呀!

參考資料:《新唐書》 《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vDWInUBURTf-Dn5UJ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