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曾用手機拍攝過電腦螢幕或其他電子屏,這時我們會發現,拍出來的照片會有像「水波紋」一樣的圖案,而且在我們縮小或放大圖片的時候,波紋的形狀也會發生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拍攝的效果。今天,小翼就帶大家一起探索「水波紋」的奧秘吧。
第一種:顯示器上的亮點或亮線
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手機拍攝的快門頻率超過了顯示器的刷新頻率。那麼,刷新頻率是什麼呢?在物理單位上,我們把它叫做赫茲,比如說,一台顯示器的刷新頻率是60赫茲,就代表它每秒會刷新60次。此外,顯示器刷新的順序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逐步進行的,並不是整個螢幕一起刷新,所以,在某個極短的瞬間,顯示器只會出現一個亮點。
但是,我們人類的眼睛敏感度是比較低的,而螢幕的刷新速度又很快,在肉眼無法觀察的時間內就掃描了整個螢幕。再加上人眼視覺具有暫留效應,於是我們看到的畫面是連續穩定的。也就是說,我們肉眼是看不到顯示器的「真面目」的,但手機就不一樣了,由於它的快門頻率高於顯示器刷新頻率,就會捕捉到一些亮點或亮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波紋」了。
第二種:莫爾條紋
什麼是莫爾條紋?它是由空間頻率相近的兩組以上的線條相互干涉、重疊後產生的。是不是有點難懂?小翼給您打個比方吧,比如在兩張透明的紙上分別畫一排豎線,第一張紙每隔1mm畫一條線,第二張紙每隔1.1mm畫一條線,然後將兩張紙重疊在一起。這時我們會看到,兩排豎線每隔11mm就會重合一次,而其他部分重疊的線會變粗。於是,細線旁邊露出的間隙較大,顯得明亮,而其他間隙較小的就會顯得灰暗。明亮的部分更容易被肉眼感知,就形成了條紋。而且,當兩排條紋出現夾角時,條紋傾斜,就會發生彎曲。
把上面的比喻用到拍攝顯示器這裡也是一樣的原理,電腦螢幕上的像素網格就是第一層線條網,手機攝像頭裡的傳感器陣列就是二層線條網,手機顯示屏就是第三層線條網,這三層線條網疊加,是很難完全重合的。於是它們互相干涉、重疊,就出現了莫爾條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水波紋」。
「水波紋」淡化的方法
下面,就讓小翼告訴大家怎麼淡化「水波紋」吧!有些手機里是帶有「減少閃爍」選項的,小夥伴們可以試試把手機刷新頻率調慢,或者在拍攝過程中,通過調整攝像頭與顯示器之間的角度和距離,儘量避免莫爾條紋的影響。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就放棄拍攝吧,直接用截屏的方式,這樣圖片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