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4-03 09:02
一座座標準廠房矗立在大道旁,轟隆隆的機器聲奏響春天的樂章……3月30日,記者走進沙市區,發現處處展現繁榮發展的氣息,該區正加快推進「四個重振」、建設「四個沙市」,用汗水詮釋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讓該動的有序動起來,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早在2月23日,沙市區堅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吹響「復工復產」衝鋒號,成立由區領導為組長,經信、衛健、交通等10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小組,統籌協調、科學施策、精準推進、有力有序做好全區企業復工復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用靠前服務,幫助企業滿血復活,讓企業走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截至目前,沙市區138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復產率95%,人員返崗率93.1%,規下工業企業已復工238家,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階段性勝利。
精準對接,設「專班」護航復工復產
車間機器轟鳴,工人操作井然有序……在荊州荊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冰清說,「我們3月1日就已全面復工,為新拿到的600萬美金訂單開足馬力生產。現在不光是恢復到年前滿負荷狀態,還要根據企業需求,把因疫情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為應對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沙市區不等不靠,開創「一企一策」服務新模式,成立專班、精準對接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公司2月27日遞交的復工復產申請表,28日區里就派防控工作專班來上門問診了,對咱們公司的防疫工作、人員篩查、物資儲備、消防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楊冰清介紹,公司經過整改驗收合格後,順利復工復產,目前在崗員工到位98%,產能恢復100%。
「符合條件的企業,要馬上復工、全面復產;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要儘快達標復工復產。」在所有企業在做好復工復產準備後,沙市區由區經信局牽頭,聯合區衛生健康局、區應急管理局等部門組成專班,逐家上門對照防控指南進行實地驗收,將「防疫物資儲備充足」、「返崗人員健康」、「復工後封閉式管理」作為企業復工復產的硬性前提條件,合格一家批覆一家。
嚴格督促企業落實封閉化管理、嚴密監測員工健康、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做好員工個人防護、實行分餐制、24小時加強值班值守、每日報告等硬性措施,切實督促企業做到防控機制到位、員工排查到位、設施物資到位、環境消殺到位、安全生產到位。對達不到防控要求的企業責令其停工整改,確保萬無一失。
對全區138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優化復工審核流程、「四類人員」對比健康上崗、部門上門嚴格監管、物質交通保障復工。做到抓疫情防控有章可循、不慌亂,抓好企業生產勁頭十足、有信心,開足馬力,加快生產,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問診把脈,聚「難點」幫企業排憂解難
疫情影響人員流動,復工復產中,還要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對此,沙市區聚焦「難點」,為企業排憂解難,共派出7輛定製大巴,為轄區內16家企業接回180名返崗員工,讓返崗復工人員「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
「目前700餘名員工已經返廠100%,有效緩解了復工後人手不足的壓力,確保訂單順利完工。」荊州紅葉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穎介紹,公司3月5日復工復產時,員工到位還不到14%,大多數員工被困在了周邊縣市,由於沒有通行證和交通工具,他們無法及時返崗就業。
區里還有不少企業存在這樣的情況,他們向區里反映後,沙市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對省內職工採取「點對點」定製交通方式,到公安、松滋、潛江、荊門、宜昌等地,利用一周時間,將企業員工接回沙市;對省外職工,則積極協調,採取多種方式,將職工返沙。截至目前,全區務工人員已返崗復工人數達16127人。
沙市區通過舉辦線上招聘會、開展返崗證明等方式,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後的人員招聘、員工返崗、疫情防控等難題。通過穩工穩崗座談會、銀企對接會議、實地走該企業等多種形式,問企業需求、聽企業心聲,解企業之難,上下聯動共渡難關。
政企同心,「暖心禮包」乾貨滿誠意足
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沙市區的「實」是真金白銀的「實」、是真心實意的「實」,舉全區之力推動項目建設,通過獎、免、減、降「暖心禮包」,為企業辦事、解難題。
「區里為公司發放了44.3萬元的財政獎補,500萬元免息貸款也於上周全部到帳,再加上各項政策紅利,企業一定能夠順利度過難關。」沙市區鑼場鎮荊州市先隆包裝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鄒樂新說,他們正在開足馬力搶抓進度,爭取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疫情結束後,公司還將建設一條新的生產線。
沙市區對百餘家先進企業、納稅大戶給予2426.04萬元財政獎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通過稅收財政補貼特惠普惠、降低經營成本、降低用工成本、公益捐贈、金融支持等援企穩崗一系列獎勵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人社方面,沙市區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穩定就業崗位。採取「不見面、免申報、錢直達」的方式為433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82.5萬元。並充分利用現有的就業創業政策,發揮就業補助專項資金作用,吸納返鄉務工人員本地就業。先期發放企業培訓補貼66.82萬元,惠及企業員工1831人。
為緩解復工企業資金周轉難題,沙市區開展企業資金需求調查,召開銀企對接會,協調企業與銀行進行銜接,促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合作。現為68家企業發放貸款32筆3.1億元;辦理貸款展期49筆2.2億元。並通過綠色通道辦理貸款對客戶實行免評級、免分類,對疫情期間延期、展期一律減免逾期利息並且不作逾期記錄。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優質的營商環境、暢通的政策服務是推動企業創新與發展的沃土。「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調研、暢通渠道、主動服務於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在原有2.4億的基礎上,再拿出5千萬對企業進行幫扶。」沙市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先剛這樣說。
現如今,全面復工復產的沙市區,正如同一艘巨輪,加速航行在美麗春光里。(記者 陳丹 特約記者 董銘 黃小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mIrPnEBnkjnB-0zEK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