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展大有可為

2019-09-24     中國財訊網

2004年,地處邊陲的廣西被推向了開放開發前沿。經過16年精心打造,東博會已成為中國-東協高層對話、經貿合作和專業交流的全方位開放平台,成為廣西發展的亮麗名片。

16年來,通過舉辦東博會,廣西積極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開放合作迎來一次次歷史性機遇。2004年到2018年,廣西進出口總值從31.9億美元增長到597億美元,增長近19倍;廣西與東協的貿易額從82.9億元增長到2061.5億元,增長約25倍。

中國與東協貿易額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持續上升,東博會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首屆東博會舉辦當年,中國-東協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2019年以來,東協一躍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在中國對外經貿格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廣西毗鄰東協的主要邊境城市全部通達高速公路,2018年,南寧機場航線對東協國家全覆蓋,旅客吞吐量超過1500萬人次,廣西接待入境旅遊人數達562萬人次。

「廣西經濟發展有著巨大潛力和蓬勃活力,未來中國和東協之間的經濟合作有著廣闊的空間。」兩次參加東博會的小米董事長雷軍說,廣西是中國-東協合作的寶地,前途無量,大有可為。

國家戰略多維度覆蓋

舉全區之力辦好每一屆東博會,是廣西16年來一以貫之的初心。通過舉辦東博會,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經濟社會發展。2004年至2018年,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從3320.1億元增長到20352.5億元,增長了6倍;廣西對東協貿易額由82.9億元增長到2031.5億元,增長了24倍。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多年來在邊境和西部省份均保持第一。

東博會催生多項國家戰略落戶廣西,帶來了政策、信息、項目、機制等多方面的支持。隨著《廣西建設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的實施,以及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東協信息港的批覆建設,廣西實現了國家戰略規劃多維度覆蓋。

在本屆東博會上,西部陸海新通道展區規模擴大83%,為通道沿線省(區、市)集中展示物流、港口、園區等合作帶來了新商機。其間,珠江-西江經濟帶沿線特色產業與粵港澳先進位造業在南寧相約,促進資本和技術對接,促成更多的大灣區優質產業項目落地廣西。

第16屆東博會還專門設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展區,全方位展示廣西自貿區形象和商機,同時舉辦招商推介會暨走進試驗區活動,邀請世界500強企業、國內500強企業、東協國家政府經貿主管部門、中國駐東協國家使領館經商參贊、東協國家有關企業參會,促進相互合作與發展。

「南寧渠道」成大道

第16屆東博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繪合作願景」為主題,著力提升中國-東協開放平台,主動對接《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願景》和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建設。

16年來,廣西在東博會框架下舉辦了200多個會議論壇,涵蓋海關、檢驗檢疫、金融、港口等40多個領域,建立起多領域合作機制,帶動了中國-東協信息港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成為中國-東協多領域合作的「南寧渠道」。

目前,廣西與東協各國建立了互訪機制,有6個東協國家在南寧設立了領事館,廣西與東協國家締結的友好城市達55對,「南寧渠道」已成為東協各國與中國合作的首選渠道。廣西是全國東協留學生最多的省區。寮國留學生羅天燈說:「東博會的舉辦不僅促進東協各國的交流與發展,也能加強中國與東協各國的交流與發展。」

本屆東博會期間,數十個系列高層論壇如期舉行,涵蓋產能合作、電子商務、科技、環境保護、農業、財稅以及廣電傳媒領域,進一步拓寬和豐富「南寧渠道」,助推廣西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書寫新篇章。(記者周仕興 張斐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hSqbW0BJleJMoPMEk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