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大街上丟下孩子,孩子意外被車撞身亡,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2021-05-03     孕嬰幫

原標題:媽媽大街上丟下孩子,孩子意外被車撞身亡,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文/孕嬰幫!

現如今正是80、90後家長的天下,這兩個時代的家長在育兒觀上有著非常鮮明的特徵,家長的成長環境都比較的個性,與眾不同,自然他們的育兒觀和育兒方式也和長輩不一樣。

在這些年輕父母的眼中,孩子都要「摔打」著成長,不能太嬌慣,也不能太「在乎」,這都是為了孩子更獨立,不嬌慣出壞習慣。

小孩子終究還小,無法很好地控制情緒,每當孩子鬧情緒,想要滿足自己要求的時候,年輕父母採取的措施往往是冷處理,任憑孩子撒潑打諢,愣是丟下不管,在他們看來,這樣才能讓孩子斷了「念想」。

或許這種冷漠式教育有一定的緣由,但家長也要注意,並不是每次的冷漠和無視,都是一次良好的教育成果,有時候正是因為僅僅這一次的轉身無視,而造成了不可逆的終生遺憾。

當孩子鬧脾氣時,家長不要一走了之,應該選擇更合適的教育方式。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車來車往的大街上,一位媽媽帶著兩歲左右的孩子行走著,孩子不知道為何鬧起了情緒,媽媽一氣之下甩開孩子往前走去。留下孩子在身後一邊哭,一邊往前跑著追媽媽。「狠心」的媽媽置之不理,自顧往前。

突然從旁邊闖進一輛車,小孩子長得太小,司機並沒有注意,直接衝著孩子的位置就開了過去。一瞬間孩子就被碾壓在了車底下。聽到巨大的撞擊聲,媽媽才回頭,看到孩子被碾壓到了車下,趕緊跑回去想要救孩子。可是孩子的傷勢太重,直接沒了呼吸。

剛才還牽手一起走的母子,一轉身的工夫早已陰陽兩隔,母親哭成淚人也無法彌補自己的悔恨了。正是因為在孩子鬧脾氣時丟下不管,沒有起到對孩子的保護,才釀造了最終的悲劇。如果當時母親在孩子身邊沒有走開,或許這種悲劇就會避免了。

管理孩子的情緒很重要,但一定要注意場合和分寸,別因為一時疏忽,造成終身遺憾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怎樣做最合適?

1.陪著他,先不哄他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他們每次鬧情緒,其實就是一種內心想法的表現。想向你表達他們心中的不滿,但又想通過這種情緒來博得父母的關心。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會很脆弱,父母如果強行冷處理,撇開孩子不管,他們會更難過,認為父母不愛他了,也會更怕失去。

害怕委屈不安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他們就更難哄了,所以這時候家長只要陪伴他們就好,不要過多的說什麼話,默默地站在孩子旁邊,最少讓孩子相信,無論怎樣,父母不會離開自己。

等到孩子情緒稍微開始平復,沒有剛才那麼激烈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他們,也允許孩子用適度的哭泣來宣洩心中的情緒。心中的委屈得到了釋放,他們就能很快調整心情,家長再去教育就會容易很多。

2.帶離公眾場合

在公眾場合,孩子鬧情緒的頻率很多,是因為越是人多的公眾場合,越容易激發孩子這種逆反心理。當他們在這時候鬧脾氣時,家長怎麼勸說都有可能於事無補,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帶他們離開,遠離人群,抑制孩子的囂張氣焰。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孩子就算鬧了脾氣,也儘量不要在公眾場合或外人面前去訓斥和教育,給孩子留足尊嚴和面子,他們能自知理虧,等到回家再教育,彼此都更容易接受,壞情緒也基本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另外不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也能規避一定的不可預估的危險,防止孩子一氣之下衝出馬路或遭遇其他意外。

3.選擇合適的時機教育和引導

孩子尚小,肯定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教育,而不是冷處理。當然教育和引導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才能事半功倍。

第一,不要在孩子情緒最高峰跟他們講道理。他們已經處在情緒失控的邊緣了,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聽不進心裡,滿腦子都是我如何難過,爸爸媽媽怎麼還不安慰我這樣的想法。而家長這個階段,就應該在守護在孩子旁邊,默默地陪伴,會讓他們情緒穩定很多。

第二,當孩子哭夠了,鬧夠了以後,我們才可以講道理。每個人都有情緒,只有情緒充分釋放,他們才願意去傾聽和解決。指出孩子的錯誤,用平和的心態去引導他們改正,支持鼓勵並相信孩子,孩子們會感到來自父母深深的愛。

控制情緒是一個有意義的話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也應該明白情緒控制的重要性。無論什麼樣的教育方式,都應該是在保護孩子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誰都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不願看到的後果吧。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健康,免遭傷害。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孕嬰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QTLPXkB9wjdwRpvl1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