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摩梭人百年變遷,都在這些張照片里了

2019-12-08     食安強國

在川滇交界處,有一個純凈而美麗的湖泊——瀘沽湖。六十平方公里的湖水清澈晶瑩,四周大山的蒼翠倒映其中,美不勝收。

1999年 張有林攝

瀘沽湖的美景誘人,而更吸引人的,是世居於此的摩梭人。

歷經千年變遷的摩梭人

中華民族輝煌歷史進程中,摩梭人這一古老族群,曾經有多種稱謂記載於各個史書中。其先民定居在瀘沽湖為中心的聚居區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

1924年 約瑟夫.洛克 (美)攝

1926年 約瑟夫.洛克(美) 攝

人類遠古時期的母系制社會模式,歷經滄桑而仍然存留於居住在中國滇川交界瀘沽湖周圍的摩梭人中,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蹟。

1939年 莊學本攝

他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宗教、文化、社會、經濟結構、生活習俗等,以獨特而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徵,成為當今世界受人關注的民族文化之一。

1964年 楊光海攝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踏訪,也讓湖畔摩梭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改變。

1999年 張有林攝

走進瀘沽湖畔,會看到來自各地的遊客在湖邊賞景,穿著傳統服裝的摩梭老人悠閒散步。大部分摩梭村民開起了客棧,房屋經過翻修,每家都用液化氣和電灶做飯,不再燒柴火。不少村民買了汽車,用上了電腦。年輕的摩梭姑娘、小伙打扮時尚,有的還干起電商、微商。

2008年 和亮光攝

雖然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瀘沽湖畔摩梭人的一些文化傳統並沒有輕易改變。

2019年 姚金林攝

摩梭人依然保留著他們獨特的風俗。在落水村,雖然大多數人家開了客棧,但自己居住的房屋形制仍依循傳統,分為正房、祖母房、花樓、經堂、門樓等。摩梭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許多家都是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大家庭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2018年 劉傑(安哲羅德)

光影刻畫下摩梭人的記憶

從二十世紀初以來的近百年間,眾多專家和學者走進瀘沽湖,走進摩梭人居住區進行了大量深入而持續的田野調查,他們以光為筆,以影為墨,用光和影的瞬間精彩記錄了摩梭人的風雨歷程、滄桑巨變,勾勒了摩梭人獨特的魅力和恢宏壯麗的時代背景。

1964年 楊光海攝

幸運的是,這些珍貴的畫面並未遺失,它們都被彙集到一本書中——《摩梭人記憶——一個族群的百年光影》。

1965年 楊光海攝

大型人文影像《摩梭人記憶——一個族群的百年光影》一書由和紹全策劃並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書460幅影像圖片及文字注釋,囊括了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21世紀20年代近100年來摩梭人社會文化有過的偉大變化,真實展現了這些變化中摩梭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方面的歷史。

1980年 戈阿干(和崇仁)

1990年 和鍾華攝

2007年 趙一民攝

它是一部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是歷史發展歷程中族群的集體記憶,所以它既是一部精美的藝術,更是一部鮮活的歷史,一部厚重的文獻。

雲南摩梭人百年變遷,都在這些張照片里了

12月8日,《摩梭人記憶》發行座談會在昆明舉行,12月14日、15日還將先後在麗江、寧蒗分別舉辦發行座談會。

被外界誤讀的走婚制

走婚制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是以感情為基礎、夜合晨離的一種婚姻禮俗。男女雙方所生子女,從母而居,隨母而姓。大多數母系氏族文化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都難以存活,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文化,成為最後一塊母系氏族「活化石」。

1983年 大浦攝

「任何一個民族都處在發展變化中,但有點可悲的是仍有很多人還把摩梭人聚居的瀘沽湖描繪成遠離現代文明、充滿神秘和誘惑的女兒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到瀘沽湖做實地調查、跟蹤研究摩梭人20餘年的雲南納西族學者和鍾華,對摩梭文化遭遇誤解和扭曲感到心痛。在旅遊等行業的渲染下,瀘沽湖被描繪成了「男人的天堂」,摩梭人的「走婚文化」也被曲解成性開放。

雲南摩梭人百年變遷,都在這些張照片里了

1991年 李躍波攝

「『走婚』不等於原始『群婚』,而是一一對應的嚴肅婚姻關係;無傳統婚姻模式,不等同於無婚姻、無社會認可,而是一種更直接、更簡單的模式。」在和鍾華看來,摩梭人千百年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少矛盾、求穩定平等、重和諧自由的社會與家庭關係。

2018年 劉傑(安哲羅德)

「微信時代,我們摩梭人走婚還在往屋頂丟石頭、爬梯子嗎?沒有,這些只存在商業表演中。但摩梭人『走婚』所追求的自由自主、男女平等、以感情為基礎結合的精神,依然存在生活中。」和紹全說。

主編和紹全簡況

和紹全,男,摩梭人,研究生學歷。1952年9月生,寧蒗彝族自治縣拉伯鄉格莊村人。入伍前從事過生產隊會計和民辦老師。1969年1月應徵入伍後,從1969年5月至1984年,在雲南省邊防第9團歷任班長、排長、連長、作訓參謀、副營長、團參謀長;1985年先後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團和成都軍區守備第4團團長;1992年先後任成都軍區守備二師和蒙自軍分區參謀長;1997年至2008年先後任思茅(普洱)軍分區、文山軍分區司令員,大校軍銜。曾經就讀於廣州解放軍體育學院、昆明陸軍指揮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中央黨校、國防大學。曾赴英國、瑞典、丹麥、挪威訪問考察,多次率代表團與越南、寮國、緬甸進行邊境軍事會談。出版多部文學專著,為雲南省第十屆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雲南分會理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F5O6G4BMH2_cNUgel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