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之惡,沒有性別之分。
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4起性侵兒童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刑一庭負責人表示,性侵兒童情節極其惡劣堅決死刑。
不誅惡魔,難佑天使。這一表態是對輿論呼聲的法治表達,也是對受害家庭的情感慰藉,更是對不法分子的嚴厲刑罰。
同時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性侵害兒童犯罪仍處於多發態勢。
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調查報告顯示:
2018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件共317起,受害兒童750人;
2017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共378起,受害兒童606人;
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件共433起,受害人778人。
專家表示,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隱藏比例是1:7,也就是說1起性侵新聞曝光,背後也許就有7件已經發生了。
在變態的眼中,單純脆弱的孩子只不過是他們發泄的對象,他們不考慮年齡,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有可能會被性侵。
相比未曝光的,我們知道的案件甚至有可能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近日郭德綱的長子、相聲演員郭麒麟,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自曝童年陰影:六七歲時在某快餐店衛生間,被40歲大叔「偽性侵」,當時的他,嚇到大腦一片空白。
郭麒麟認為他所遭遇的是」偽性侵」,因為沒有身體觸碰。而同場嘉賓姜思達直言「它就是性侵」。
對於性侵,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沒有身體接觸不算性侵;男孩子不怕性侵等等。
什麼是性侵害?
簡單來說,任何時候、任何人,利用孩子對自己的信任、自己的年齡優勢或者身份優勢,導致孩子在性和恥辱的問題上陷入軟弱無力的境地或者感到無能為力的行為都是性侵害。
性侵害的常見形式包括:
他人不必要卻有意識地碰觸孩子的隱私部位;
讓孩子去觸碰性侵者或是其他人的隱私部位;
3讓孩子裸露身體拍照、視頻聊天或看光著身體、不穿衣服的圖片和視頻。
男孩不擔心性侵?
在大眾的認知里,只要提到性侵,首先想到的就是女孩,至於男孩,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男孩子,吃不了什麼虧」、「男孩被性侵的不多吧?」「對男性也算性侵?」……
生活中,我們總忽視了對男孩性侵的保護:如果生了男孩,媽媽們往往不會那麼擔心,媽媽們的意識里認為性侵害的對象一般是女孩(我也曾經一度這麼認為);老人們也常常讓男孩們隨處脫下褲子尿尿、在公共場合也給男孩們穿開襠褲;甚至總有人彈男孩的「小雞雞」逗男孩玩。
然而,男孩真的不會被性侵嗎?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2019年7月,內蒙古包頭市一名男幼師猥褻4歲男童。男老師在午休時間躺上男孩的床,等孩子睡著後將其抱到監控死角,進行了長達近半小時的猥褻。
2018年3月,廣東某小區一個6歲男孩被21歲的鄰居哥哥性侵,當天晚上,父親在幫孩子洗澡時,發現其肛門紅腫,追問之下孩子才說出實情。
2015年11月-2016年4月,遼寧瀋陽市某校兼職老師潘德峰將3名未成年男學生帶回家,強行灌醉後趁孩子睡著後多次實施猥褻。
2013年7月,湖北武穴彭女士7歲的兒子被老師性侵半年之久,孩子最後被查出患上性病。
傳統觀念上,我們會以為男童受到性侵的機率會比女孩小得多,然而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事實恰好相反:男孩受到侵犯的機率並不小於女孩,甚至更高。
不僅如此,男孩被性侵的隱藏數據會比更高一些,因為,相比女孩,男孩願意把受害講出來的更少。或者,即便,他們講出來了,父母們會不會相信。
印度《真相訪談》有一期是兒童性侵主題,受訪者哈里什6歲被母親的親戚性侵,長達11年。
第一次他和媽媽說:「他總是亂摸我」,媽媽沒有任何反應;「又過了兩三年,我跟我媽說我流血了。」
這一次媽媽竟然說:「你吃太多芒果上火了。
他說,我最怕的是,大家都不相信我,不相信發生的事情。
男童被性侵的事實比我們想像中要嚴重很多,只是,願意把受害經歷講出來的極少。
男童被性侵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忽視。
我們總是認為,在「性」這件事上,男性不會吃虧。因此,即便男孩被性侵了,父母們也不會表現得如臨大敵。
在紀錄片《被性侵的男性》中一個男孩說自己被性侵後,爸爸知道了只是說:「如果是女孩子經歷這個,那完了,幸虧你是男孩。」
男孩被性侵後真的「吃不了什麼虧」嗎?那些被性侵的男孩後來都怎樣了?心理學上有句常說的話,「不幸的童年拿一生來治癒」,對於那些被性侵的男孩也一樣,他們努力掙扎,但是依然難以擺脫那個噩夢,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
被性侵,男孩可能遭遇的傷害包括:
1.身體上的傷害
任何性侵,不論對象是男性還是女性,依據實施的手段不同,都可能給被害者帶來身體上的傷害,這種傷害最為常見的是生殖器方面的疾病。
2013年,一名7歲的男孩在被老師性侵半年後患上了性病 。
2.心理上的壓抑痛苦
我們的觀念里性侵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正如前文所述,即便男孩說出來,親人也可能會不相信,因而社會的壓力對於男性被侵害者而言是雙重的。受社會教育的影響,在被侵害後,很多男孩也與女孩一樣認為自己是骯髒的,不值得愛的。
他們內心的這些痛苦難以表達出來,長時間的感到壓抑、痛苦。
即便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出來,他們相比女孩,會更大幾率地受到恥笑,而家長們對於他們的遭遇會更多地選擇忽視或者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鼓勵:「你是男孩子,你要堅強。」
而這樣做,無疑只會讓他們感覺孤立無援,內心更加壓抑痛苦。
3.長遠看會影響其成年後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
孩子被性侵後,會害怕和別人有親密的肢體接觸,甚至會排斥和家人親近。
同時,有研究表明,男童被性侵後雖然不一定會改變以後的性取向,但是會影響其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
在記錄片《被性侵的男孩》中,一位從小被表哥性侵的受害者有這樣一段獨白:「如果那個夜晚他沒有進入我的房間,或者,我可以享受青春,我可以跟無數我羨慕的普通男孩一樣,結婚、生子。」
4.情況嚴重者會導致自殺
2017年7月,美國知名樂隊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頓自縊身亡,時年41歲。查斯特從7歲開始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性侵,一直到13歲。
他曾表示,自己多年來一直有輕生的念頭。
女性被性侵一樣,男性被性侵後也會產生羞恥、痛苦、恐懼、噩夢,不少會患上抑鬱症,他們大部分精力都在抗爭,然而總有些人堅持不下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在呼籲保護女孩的同時,也要關愛男孩,由於男孩被性侵更具隱蔽性,維護權益面臨更大的困難,需要我們家長做的更多。
1. 普及性教育知識
還是那句話,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卻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對男孩也一樣,告知孩子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被輕易碰觸;不要迴避,使用正確的名稱(如陰莖,而不是「小雞雞」、「小弟弟」)讓孩子認知身體的部位。
告訴孩子,如果不想別人親你、抱你,可以大聲拒絕,無論對方是誰。當然,做到這一點,父母們首選需要尊重孩子對身體的感覺,孩子不願被抱、被親時,我們需要接納,而不是說,「寶寶,沒關係,這是XXX,他/她不會傷害你。」
如果實在不知道如何開口,可以藉助繪本或者一些短視頻,如繪本《不要隨便摸我》、《不要隨便親我》、《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系列。
2、拒絕開襠褲,從小注意隱私
在中國,一些家長,特別是老人,以男孩為榮,喜歡拿男孩的小雞雞開玩笑,讓男孩子在無形中感覺到,有小雞雞是一件值得炫耀和驕傲的事。
而且,大人越流露出欣賞的態度,孩子的這種優越感和驕傲心理還會因這種誇獎繼續誇大,越愛在別人面前表現,也可能更加喜歡暴露「小雞雞」。
這個時候,很容易導致男孩子被傷害、被玩弄卻不自知。
家長要從根源上杜絕這一惡習的發生,不要給孩子穿開襠褲,其次,不論是自己還是孩子,都要建立一個健康的性觀念,對任何「摸小雞雞」的行為說不!
此外,家長還要培養孩子不隨地尿尿的習慣,讓孩子從小擁有羞恥心,明白在別人面前露出「小雞雞」是一種不正確的舉動。
3、爸爸需要做更多
上面提到的性啟蒙繪本,由父親和孩子一起閱讀效果更好,同性之間,孩子會增添更多的信任,同時爸爸陪讀,氣氛也會比較輕鬆,孩子也更易於接受。
給男孩洗澡這件事也應該由爸爸來做,一起洗澡其實是很好的性教育場景, 進一步提醒孩子,不能在眾人面前露出自己的生殖器,也不能讓別人隨便看和觸碰自己的身體,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當然,爸爸也可以多和男孩玩一些小遊戲(比如撓痒痒),在遊戲的過程中,告訴孩子,肢體接觸的界限在哪裡?什麼樣的行為是正常的,而什麼樣的又是過分舉動。
5、如果發生,不要沉默
真誠地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平安無憂的長大,但如果真的遭遇不幸,請記得相信孩子說的話,同時不要保持沉默。面對兒童性侵,沉默就是縱容。
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家醜」,說出去丟人,對孩子來說,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重要的是我們的處理方式。
請不要指責孩子「你為什麼不跑」、「你怎麼不喊救命」……不要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要第一時間帶孩子去醫院做身體檢查,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心理老師的幫助;同時也要訴諸法律途徑,讓壞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無論是女孩還是男孩,在成長的道路上,都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精心呵護。
我們在保護女童的同時,也請給予男童更多一點點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