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2020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孕育發展和世界安全格局的深刻調整,世界國防科技戰略與政策持續變化,主要國家注重對國防科技未來發展進行深入研判和長遠布局,對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等新興和關鍵技術領域進行重點籌劃和接續推進,加快新興技術研發向作戰能力轉化應用政策制度創新,國防科技在國家安全和軍事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不斷突顯。
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突破和世界安全格局深刻調整,成為主要國家國防科技戰略與政策發展的最大變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快速孕育和發展,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進入了創新突破的關鍵時期。新興技術不僅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而且對國防科技和軍事創新會產生巨大影響。世界主要國家都期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的機遇,加快形成新一輪科技競爭和軍事博弈的新優勢。比如在量子科技領域,有關國家加大投資力度,謀取發展優勢。美國2021財年科技研發預算削減10%,量子信息領域的研發投資卻增長20%,高達2.37億美元。
與此同時,世界安全格局正在多因素作用下進行深刻調整,對主要國家國防科技戰略發展形成重要影響。美國堅持把俄羅斯、中國作為競爭對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採取多種制裁措施,動搖了世界安全穩定的基本架構。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政治和經濟局勢帶來重大改變,同時對世界安全局勢也產生巨大影響,美國「領導力塌陷」,「國家中心主義」成為後疫情時代新的趨勢,地緣政治、供應鏈回縮正在重塑新的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世界安全格局正在調整,對國防科技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主要國家普遍希望利用國防科技助推經濟發展,展現軍事實力,保障國家安全。
二、注重對國防科技未來發展進行深入研判和長遠布局,成為主要國家國防科技戰略與政策制定的主要特徵
2020年,世界科技競爭態勢日趨激烈,部分新興技術領域突破明顯加速,國防科技戰略布局愈發重要。主要國家和地區組織積極利用世界科技創新發展機遇,立足本國(地區)安全發展實際,以較長期發展戰略或軍事技術計劃等形式,對國防科技未來發展進行深入研判和長遠布局,力求獲得穩定而持續的發展指導。
美國將關鍵與新興技術發展作為保持全球領導的重要支撐,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2020年10月15日,美國白宮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概述了美國將如何促進和維護對美國國家安全以及經濟優勢至關重要的相關技術方面的競爭優勢,並詳細介紹了美國為保持全球關鍵與新興技術的領導力而需要採取的推進國家安全創新基礎建設、保護技術優勢兩個戰略舉措。
英國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科技戰略》,為其增加世界軍事影響力提供長期科技規劃。英國國防部近年來跟隨世界國防科技快速發展態勢不斷調整戰略籌劃,先後制定《國防技術框架》《2019年新興和顛覆性技術路線圖》等指導政策,而且從2001以來,連續發布《國防科技戰略》,2020年10月,英國國防部發布《2020年國防科技戰略》,這是公開發布的第五版國防科技戰略。戰略首次提出將五項能力挑戰作為國防科技研發的核心驅動力:一是普適、全譜、多域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二是多域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C4)能力,三是確保英國在灰色地帶的競爭優勢能力,四是研發可跨全域戰勝對手的系統能力,五是開發經濟可行的生存能力。戰略將這五大能力挑戰作為科技投資、制定相關戰略、確定技術優先事項等的首要考慮因素,突出了五大能力挑戰在英國國防科技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澳大利亞跟隨美國、英國軍事科技發展趨勢,注重國防科技能力長遠建設,2020年5月4日發布《國防科技戰略2030》,闡明了國防科技能力、人才與協作文化、建立基礎設施推動創新三個方面的舉措。韓國積極開展國防科技長遠發展布局,2020年4月宣布實施為期十五年的2020~2034軍事技術計劃,重點關注基於自主和人工智慧的監視和偵察,「高度互聯」的情報、指揮和控制,「高速、大功率」的精確打擊,「基於未來驗證的隱形」技術等八個技術領域。日本在防衛戰略中重視技術革新,2020年7月14日公布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提出要推進先進技術革新,加強太空、網絡、電磁領域建設等。
北約科技組織2020年5月4日發布《科學與技術趨勢:2020~2040》報告,分析了未來20年國防科技發展趨勢,確定了最具戰略變革性的八大「新興和顛覆性技術」領域及重要技術組合方式,其中八大技術領域分為兩類,一是顛覆性技術,包括數據、人工智慧、自主性、太空、高超聲速五個領域。二是新興技術,包括量子、生物技術、材料三個領域。該報告將作為北約軍事科技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其制定科技路線圖和開展科研活動提供依據。
三、圍繞搶占未來制高點的關鍵技術領域舉國協同、連續推進,成為主要國家國防科技戰略與政策的主要內容
近年以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孕育發展,人工智慧、量子信息、5G等關鍵技術領域受到主要國家高度重視。2020年,部分國家紛紛制定新興關鍵技術領域或者專項技術領域發展戰略與政策,動員國家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大學等力量廣泛協同,統籌設計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發展,加快搶占未來軍事鬥爭制高點。
(一)量子科技成為當前主要國家戰略重點
2020年3月19日,歐洲應對混合威脅卓越中心發布《量子科學:混合戰中的顛覆性創新》報告,認為量子科技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顛覆性技術,分析了量子科技在混合戰中的潛在應用、作戰影響及當前全球發展態勢,從研發應用、人才隊伍、國內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建議。報告指出,國防和國家安全可能成為最先採用新興量子技術的領域,特別是各類量子計量和傳感技術,有望給軍隊、情報部門和執法機構帶來深遠影響。量子技術的應用可支持新型武器系統、新材料等設計開發,甚至助推新戰略、戰役和戰術概念發展。
俄羅斯政府委員會批准量子通信發展路線圖。俄聯邦量子通信發展路線圖由俄羅斯鐵路公司牽頭制定,提出2024年前將實施120多項措施和項目,包括發展光纖、大氣和衛星量子通信技術,建立商業量子通信網絡和相應專用設備,研發用戶設備,發展量子物聯網,以及形成俄國教育、科學、工業市場和生態系統。該路線圖是俄聯邦項目「數位技術」框架下第二分量子技術戰略文件,第一份為俄羅斯原子能集團的量子計算路線圖,首批試點項目之一是建設全長約800千米的莫斯科-聖彼得堡骨幹量子網絡。
美空軍擬制定量子信息科學戰略。美空軍擬制定一項全面的量子信息戰略,推動量子信息科學的發展,並尋求與量子信息工業部門合作,以指導美空軍制定戰略。為制定該戰略,美空軍研究實驗室正尋找在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產品開發、製造與測試方面有經驗的合作夥伴,協助其開發量子鍾、傳感器、量子輔助定位技術、導航與授時算法以及用於量子計算機的軟體等。此外,美空軍還呼籲制定跨相關研究領域的量子投資計劃,並列出部署量子信息科學系統所需的能力、合作夥伴、技術和組件。
(二)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受到戰略關注
作為世界科技強國,美國從國會、白宮到國防部,對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高度重視,2020年以來,美國國會提出《武裝部隊人工智慧法》《美國提高新興技術生產力的競爭力法案》等,大力呼籲加強人工智慧技術創新。2020年2月26日,美白宮科技與政策辦公室發布的《「美國人工智慧計劃」:第一年度報告》,總結了美政府2019年實施「美國人工智慧計劃」取得的主要進展。美國白宮也把人工智慧發展作為優先事項,2020年8月14日,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2022財年優先研發事項備忘錄,指出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科學等技術領域是美政府的首要研發重點。
(三)先進通信技術受到高度重視
由於5G傳輸和處理的數據量巨大,並將為其他關鍵基礎設施提供重要支持,5G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前景看好。為取5G技術市場主導權,2020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保障5G安全及其他法案》,同時白宮發布《美國5G安全國家戰略》,明確了美國保護5G通信基礎設施安全的框架,以確保美國在5G通信基礎設施開發、部署和管理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該戰略就加強美國5G領導地位作出規劃,顯示出美國力圖用政治手段重塑在5G甚至6G領域的領導地位。
日本在先進通信領域不甘落後,發布「6G綜合戰略」計劃綱要,擬在未來5年實現6G關鍵技術突破。「6G綜合戰略」計劃綱要提出,將通過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手段推動6G技術研發,以在5年內實現關鍵技術突破,2030年實現普及;確保日本具備該技術的全球競爭力,並將6G領域基礎設施(如基站)全球份額在現有基礎上提升30%。該戰略將是全球首個將6G作為國家發展目標和倡議發布的戰略。
(四)太空技術領域依舊是主要國家關注的重點領域
太空是國家實力、經濟繁榮與國家威望的顯示平台,也是重要的作戰域,對美國、俄羅斯等軍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美國不僅成立了太空軍,而且在2020年連續發布太空戰略與政策,突顯了對太空技術領域的高度重視。2020年6月17日,美國防部發布《太空防禦戰略》非保密版摘要,取代2011年的《國家安全太空戰略》。《太空防禦戰略》規劃了美國防部未來十年如何推進軍事太空力量建設,以贏得與中俄等大國競爭對手的對抗。戰略要求美國防部必須改革其太空體系,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和商業創新,以不斷超越對手的威脅。美國白宮也在2020年12月9日發布《國家太空政策》,對太空技術發展進行綜合布局,明確美國在民用太空探索、商業增長和國家安全方面的目標,從國家層面進行宏觀指導。
日本作為技術強國,也加強在太空領域進行謀劃布局。2020年3月4日,日本公布2020財年太空開發相關預算以及新版《太空基本計劃》大綱,日本2020財年太空相關預算為28億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0.3億美元,增長1.0%。新版《太空基本計劃》大綱戰略目標主要包括確保太空安全,為災害和其他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利用太空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以及強化科技基礎等。實現途徑主要是通過提升定位、通信、情報收集等能力,發展太空科學和探測能力,維持並強化發射衛星所需自主能力等。
四、縮短新興技術研發到作戰能力形成之間的較長周期,成為主要國家國防科技戰略與政策調整的探索之舉
近年來,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在商業領域快速發展,並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應用前景。而傳統採辦程序周期長、效率低,極大影響了新興技術的引入,美國國會報告指出,重大採辦項目平均周期要8年,合同簽訂平均周期要18個月,往往「採辦完成的同時技術已經落後」。如何將這些創新技術快速引入,使之快速形成作戰能力,是當前主要國家國防科技發展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美軍近幾年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2020年從政策制度上進行初步固化,反映和引領了世界國防科技應用端發展趨勢。
2020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5000.02指示《適應性採辦框架的運行》,並從政策體系、採辦程序、業務領域等方面對採辦政策作出重大調整。根據新版5000.02指示作為採辦體系運行的頂層文件,僅有17頁,對採辦程序進行總體指導,與其配套的還有分別規範應急能力、中間層、重大能力、軟體採辦、國防業務系統,以及服務6種採辦程序的政策文件,其中,應急能力採辦主要針對緊急作戰需求或其他突發性需求,須2年內直接交付作戰部隊。中間層採辦重點針對新興創新技術快速轉化為作戰能力,且可在5年內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或完成部署,包括快速原型樣機和快速部署兩類。新版採辦政策突出強調了時間和速度,本質上是採用快速靈活的非常規採辦模式,簡化甚至裁剪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規則,適應技術發展速度,將最新技術快速轉化為作戰能力。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綜合網站
圖片 | 網際網路
作者 | 趙超陽 盧勝軍 張代平 蔡文蓉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3R2gXgB9EJ7ZLmJob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