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鄉愁在成都哪裡買

2020-08-04     成都Big榜

原標題:你好,鄉愁在成都哪裡買

在成都,開得多、分布廣的四川特產隨處可見。

路人走過連看都不往裡面看一眼,只有遊客們會一頭扎進店裡精挑細選,精明點的還要掏出手機跟電商產品比個價。

但凡跟特產沾邊,就給人一種刻板印象:都是騙騙外地人的,Local真不愛這個,東西貴還不好吃……

但這套價值評判標準,在這三家特產店面前失了效。來自天南地北的特產商店,在成都的街巷深處扎了根,販售當地人最惦記的那一口鄉愁

「黑土地」的20年

成都萬年綜合農貿市場內22號

營門口金魚街2號附4號

黑土地三個字自帶東北濾鏡,光是這個店名就給人深深的信服感,將純正東北味拿捏地死死的。

摸索進萬年農貿市場,在經過了幾家肉攤位、干雜店之後看到了它的鋪面。

這家開了20年的特產店,只有70歲的老楊一個人守鋪子。店不大,靠牆兩排貨架一眼就望到頭了。臨近飯點,老楊一個人在鋪子後面的灶台邊,忙活著做自己的晚餐。

老楊是幾年前才從東北過來幫兒子看鋪子的。2000年那會兒他兒子小楊辭掉了老家穩定的工作,來成都開了這家東北特產雜貨店,常年和家人分隔兩地。

後來去金魚街開了新店,人手不夠,退休的老父親就跟著過來幫忙,一個人操持著老店的一切。早上起床開鋪,晚上八點打烊,吃住全在店裡。

店裡賣得東西基本都是實實在在的農產品,聽老楊說,本地東北人都愛上他們家淘貨,想要做家鄉菜,來店裡逛一圈就成了。

當然店在菜市場裡,客人也不僅是東北人,不少住附近的居民也時不時上這兒買些食材嘗鮮。

東北產的大米和麵粉,都是當地的品牌,在商超基本見不著。

老楊瘋狂安利店裡的五穀雜糧:「咱們東北愛吃玉米碴子,早上起來熬個粥,老人孩子都愛,還有營養。」

另一邊山珍堅果也算是店裡爆款,燉小雞的榛蘑,大小興安嶺產的秋木耳松子榛子……這些乾貨雖然擺在最高的貨架頂層,但都有各自忠實的愛好者。

東北人大多喝不慣南方地區產的白酒,從原料到口味都有太大差別,所以好喝一口的人也愛上黑土地提幾瓶價格親民的紅高粱酒再走。

做菜的醬料也是在成都根本買不脫的類型,什麼大豆醬十三香都是北方做菜離不開的基礎味型。

東北酸菜成功引起吃貨好奇,店裡賣的酸菜有好幾種,問老楊每個有點啥區別,老楊沉思了一小會兒打了個總結:「都好吃,買回去試試,你肯定還要來!」

有個冷知識,東北也愛吃罐頭,甜的鹹的,萬物皆可罐頭。

店裡的魚罐頭、水果罐頭、黃瓜罐頭本懶人看到都想入手。最後提了罐黃瓜走,拿回去切吧切吧就是一道下酒菜,一點都不輸西餐廳火腿拼盤上配的酸黃瓜。

臨走買了一袋方便裝的冷麵,老楊順手就在口袋裡塞了一根每周空運送到成都的新鮮黃瓜,說回去就著冷麵一起吃了就是一餐飯了。

臨走時候老楊煮的餃子剛出鍋,他朝我招招手說:「閨女要不留著吃頓餃子再走?」不好意思地婉拒之後,他又在我手裡塞了塊綠豆糕,東北人的熱情也太可愛了!

黑土地老店大多賣的是干雜食品,老楊說兒子打理的金魚街店,鋪子更大,賣得品類也更豐富,新鮮的瓜果蔬菜、血腸、驢肉、醬雞骨架、拉皮、紅腸……都能買到。

而我下次更想挑戰一下自己做大煎餅!

新疆特產成都旗艦店

蜀源路26-28號

華新下街217號

知道這家開在西門的新疆特產純屬意外。之前在公司附近的新疆特產閒逛,萌生了想要寫在稿子裡的念頭,老闆和老闆娘拒絕三連,最後安利這家,因為規模最大,東西最多,他們小店的不少東西還是在這裡進貨的。

跟著導航摸索到了店門口,派頭確實不同,有種家大業大的感覺,門頭寫著的成都旗艦店更是透出不凡。

提到新疆特產,最先會想到的無非就是新鮮的牛羊肉,來自雪域高原的乳製品,14小時以上超長日照下孕育出抿甜的瓜果。

等進到店裡才發現,我想得還是太簡單了。偌大的鋪子堪比一家小型超市,品類不僅只有吃喝,甚至還有棉被和工藝品

這家點從14年開到現在,在蜀源路和華陽擁有兩個鋪子,它們甚至還有自己的淘寶店,只不過品類沒有店裡全。

我到店裡的時候老闆剛好出去拉貨了,店裡不少東西都已經賣空。店員說除了當地人愛上他們店裡買東西,不少附近的住戶也時常來。

進門先看到冰櫃里的天潤酸奶和一架子啤酒。奪命大烏蘇倒不少見,烏蘇的黑啤和小麥白啤比較稀奇。聽說有不少商戶的酒水飲料還都是在他們店裡進的。

裝玻璃瓶里的沙棘汁、石榴汁都是零添加的天然果汁,老人小孩都可以喝。

大棗、葡萄乾、巴旦木、杏脯、牛肉乾這些都算是意料中的常規產品。店裡的核桃已經被賣到一顆不剩。

冰櫃里的肉也所剩無幾,羊蠍子、羊排都是受歡迎的產品。處理好的肉糜分成牛肉和羊肉兩種,可以當成包子餡料用,做成臊子也很香。

天山麵粉有不少當地人都會來買,喜歡提回去自己在屋頭做麵食。

還被按頭安利了一款當地調味品牌出的番茄醬,真正用番茄熬的醬,沒有複雜濃郁的添加調味。

懶人最愛肯定還是已經加工完的大盤雞和炒米粉,簡單加熱就能吃的方便食品。複雜一點的,自己可以在裡面加點新鮮材料,再一起煮煮就能上桌,省去了好多準備步驟,味道還有保障。

駝掌據說全成都可能只有他們家才有。真的是駱駝的掌,可以跟熊掌相媲美的名菜!想要嘗鮮的朋友注意了~

店裡的酒就差不多占了一面牆。

伊力特出的白酒就算沒喝過也都聽過。但新疆當地的紅酒品牌確確實實是第一次看到。

尼雅和駝鈴算得上是新疆當地比較知名的紅酒品牌,在盛產葡萄的地方,原產地釀酒,品質值得期待一下。反正我是已經被種草了~

最出人意料的應該是棉被,從新疆拉來棉花在四川加工之後,在店裡售賣,25元一斤的價格也太划算了一些!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齊全的特產店,從吃的到用的,一應俱全。

一家三口撐起的「廣東味道」

解放西街1號附20號

解放西街兩邊都是好吃的小店,走過廣東特產的時候,已經審美疲勞了,差點錯過這家不起眼的雜貨鋪。

擺在店門口的冰櫃最先吸引人注意,乍一看沒什麼特別,停下來想買個冰飲料卻發現了:清補涼、冬瓜茶、馬蹄爽……這些廣東特色飲品的名字。

平價的快樂讓人像回到小時候!只賣二塊五毛的冬瓜汁,雖然只是甜甜涼涼的糖水,但就是清爽不膩。

按頭安利維他菊花茶,之前去玩的時候基本一天要喝兩盒,跟檸檬茶比起來,菊花茶味道清爽很多~

店鋪兩邊牆邊靠著貨架,賣得主要是干雜和醬料,中間堆著的箱子裡是各種散裝的小零食。我們逛得太快,都沒好好發現,但總覺得裡面應該藏了不少「寶藏」。

我們就站在店門口隨便看了兩眼,最後就提了三袋新鮮番石榴回辦公室。

在往店裡走,老闆娘和小朋友在一起搓麵糰,包「炸粿」。老闆一個人在店後的廚房忙碌。

廣東那邊所說的「粿」有點類似於「糕點」的概念,有負責且龐大的分類體系。因為這個粿包成三角之後要油炸所以就先叫它「炸粿」了。(有更準確學術的名字歡迎留言來科普)

(圖源:網絡)

剛剛好,我們去的時候店裡炸了一盤出鍋,4元一個的價格也合適,就買了幾個嘗嘗。聽老闆說,他們附近住了不少廣東人,都愛上店裡來買特產。

他們家的「炸粿」有咸甜兩種味道,甜的是芋泥的,鹹的有肉香。測評了之後,我們內部更偏愛咸口的。吃之前建議打熱,不然容易被油打悶。

第二天又路過了他們家一次,前一天天包的炸粿賣得只剩零星幾個,而店裡則在晾剛剛才做好的龜苓膏

在特產零食雜貨之外,店裡不定期會做些當地小食來賣,讓人每次去都有驚喜的感覺!

除了干雜,他們家的冰櫃才是寶藏地。無論是燉老火靚湯還是煮潮汕火鍋都能找到合適的食材。

還有凍的各種海鮮。

我最喜歡的廣州酒家冷凍蒸點也可以在他家買到,只要自己在家蒸一蒸,味道完全不熟廣式早茶餐廳。

雖然廣州酒家有電商,但是單品的冷鏈配送費要20元,如果只買一兩盒嘗鮮的話直接在店裡買更划算,雖然店裡品類不是很全。

(蒸燒麥買家秀)

逛完這幾家接地氣又實在的小店,不難發現,也不是所有特產店都是專門豁人賺智商稅的。

也有確確實實好逛、好買又好吃的特產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Opt3MBd8y1i3sJsh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