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內亂」已定,但阿里的車聯網之路依舊「很南」?

2019-09-30   功夫AUTO

作為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成立的合資公司,斑馬承載了兩大千億商業體對車聯網的願景,但也因兩大巨頭的博弈而經歷動盪。

9月27日,在2019杭州雲棲大會智聯網汽車峰會上,重組後的斑馬宣布了宣布全面開放九大核心能力,並與與高通、聯發科技、英特爾、恩智浦以及德州儀器5家晶片企業聯合宣布成立智聯網汽車「芯動」聯盟。

作為「內亂」重組後的首秀,斑馬似乎正迫不及待地向外界展示其下一步征程。

而對於「擁有主權」的阿里來說,斑馬重組後,其車聯網稱霸之夢的阻力仍然不小。

AliOS與斑馬重組,「內亂」已除?

2016年,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共同推出全新的網際網路汽車,雙方共同投資成立的斑馬網絡。

儘管阿里對汽車作業系統的布局並不晚,但發展並不是很順利。

眾所周知,雖然雙方股東層面上汽和阿里對斑馬網絡充滿期待,但斑馬網絡的「內鬥」幾乎沒有停止過。

引起斑馬網絡內鬥的主要根源,便是阿里系與上汽系對車聯網數據及技術和資源的爭奪。

以原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為代表的阿里AliOS的汽車團隊,也是AliOS的初始開發團隊,不滿斑馬網絡獲得兩大股東資源支持和獲得的相關業績,以各種方式干涉斑馬網絡發展,導致斑馬網絡內亂,大批高管離職。

其中,包括斑馬CEO施雪松、CTO黃佑勇、CFO凡莉等人相繼離職,直接影響到斑馬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銷售等等都大大減弱。

在此之後,斑馬的競爭力不斷下降,在上汽車聯網產品上的裝機率,從最初的70%已經下降到百分之十幾。

與此同時,阿里AliOS還獨立與主機廠進行合作開發與斑馬網絡競爭的車聯網。

而隨著阿里AliOS事業部全部整合到斑馬網絡,實際上也是斑馬「內亂」的終結。

在功夫汽車看來,重組斑馬項目對上汽跟阿里來說都是最好的決定,本身業務上就有重合的點,重組之後資源跟技術能夠得到更好利用。

戰國時代,阿里的車聯網之路「道阻且長」

對於阿里來說,它對於汽車作業系統的野心並不小,但要想脫穎而出成為汽車作業系統領域的入口並不是很容易。

首先,阿里AliOS系統難以成為主流,畢竟汽車廠商各有各的想法。

在車聯網快速推進的早期,由於汽車廠商對於車聯網的應用不太熟悉,對這個領域布局存在顧慮,因此他們大多還是會選擇與網際網路巨頭達成合作。

對於阿里來說,儘管現在斑馬智行推出了第三代產品——MARSV3.0,在場景上不斷在完善,但是要想系統被更多汽車品牌廠商採用還是很難。

一方面對於汽車廠商來說,部分車企也想分一杯羹,他們想著"單飛"也在嘗試推出汽車作業系統,譬如大眾集團在今年成立"汽車軟體部門",並宣布要自研vw.OS作業系統;吉利投資成立億咖通。

另一方面,在車聯網技術尚未真正成型之前,車企並不會很專一,他們也需要和不同企業合作試水,比較到底哪家方案更好。

此外,車聯網領域巨頭雲集,阿里要跟騰訊、百度的系統正面較量。

由於車聯網行業是一個技術門檻高的領域,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小的行業。

目前,國內的車聯網領域似乎還是BAT的存在感更高,儘管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他們都還是有推出汽車作業系統。

譬如騰訊車載微信的誕生、百度車載OS 新增AI 場景引擎和車載小程序功能的推出,都可以看出巨頭們對汽車作業系統主控權的勢在必得。

根據各家推出的汽車作業系統來看,在AI算法、語音技術方面,百度領先;在娛樂和社交方面,騰訊更擅長;對於阿里AliOS系統來說它在這幾個方面可能會要弱於百度跟騰訊,這也是它的汽車作業系統在未來需要改進提升的地方。

除了網際網路巨頭騰訊跟百度實力很強勁之外,華為也在加速在車聯網領域的布局。

如今,華為已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台、晶片、地圖的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

事實上,車聯網正成為網際網路巨頭「血拚」的下一個主戰場,而阿里的優勢並不明顯。

寫在最後

隨著架構重組,AliOS已把整體技術資產注入斑馬網絡,可以說阿里已經完全押注汽車行業。

現階段,對於阿里來說,它對於汽車作業系統的野心並不小,但要想脫穎而出成為汽車作業系統領域的入口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