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撫州人,大概都嚮往「安居樂業」,而「房子」是安居樂業最主要的象徵。
然而,高房價讓許多在撫州的 小夥伴「住房夢」破滅,或者需要辛苦奮鬥很多年,才買得起平價區的一層平價房子……
可是!圈圈今天要說的是堪稱撫州「最幸運」的一批人:
他們只需要花50塊不到的月租
就能住進條件優良的屋子裡
2007年以來 ,隨著撫州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不少無房可住的城鎮低保戶紛紛住上了廉租房,乾淨整潔的新樓房,讓他們徹底告別了過去惡劣的居住環境。
從撫北路拐個彎走進晏殊大道,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潔的大馬路,還有兩旁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樓房,這裡就是廉租房較為集中的地方,利民嘉苑和二仙橋花園兩個廉租房小區的所在位置就在這兒了。
清晨的街邊,小賣部老闆正在忙碌,路邊等車的人正要出門奔忙,這裡的一切都那樣喧囂又安寧,卻在不時間喚起了誰的記憶…...
門衛周叔叔是因為文昌里改造被分到了利民嘉苑北區,平常沒什麼事情,就在南區當起了保安。周叔叔告訴圈圈,這裡住的大多數都是因為文昌里拆遷改造搬過來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單位里拆遷給下的安置房。
走進利民嘉苑南區,道路兩旁是蒼翠的樹木、綠油油的小草,在這綠樹成蔭的美景中,幾名年長居民坐在樹下聊天,不時傳來朗朗笑聲。
參天的樹木下光影交錯,這裡一年四季都是綠色,讓人搞不清春夏秋冬。
遇到好天氣,邀上三五老友,結伴出行,菜市場、超市、逛街或者去嗦碗粉,做什麼都行。
這裡交通便利,7路公交直達小區門口。
周邊大大小小的側門,輕鬆連接幾個小區。
聽這裡的居民說,利民嘉苑農貿市場正在改造,所以南區和北區中間的利民路上有很多買菜的小商販。
這些蔬菜都是小區附近村民自己家種的。
許多生活在這個片區的居民,因為「就近原則」便選擇到這裡來買菜。
不過,從利民路拐個彎,悅居農超市場的二樓已經開放了。
附近居民們輕車熟路地從小門去向二樓買菜,遇到熟人,打個招呼,然後收穫滿滿,各回各家。
「你想買的這都有!」
附近村民自產自銷的農副產品。
還有副食店,包羅著琳琅滿目的日雜用品、五花八門的調味佐料。
出了菜場環望四周,這裡的街頭看似冷清,可是小區裡面的喧囂卻絕不會少。
走進利民嘉苑西區,門口有個頭髮花白的縫紉師傅,一台縫紉機,一門縫紉手藝,如今撫州的縫紉師傅實在不多了。
「這裡很不錯,清靜又乾淨,附近就有超市和車站,很方便。」正在樓下愜意吃早餐的阿姨告訴圈圈,她入住利民嘉苑北區已經6年了,很喜歡這裡的環境。
在這裡,老人們常坐在路邊談天說地,家長里短成了平日的談資和調味劑。
屋裡屋外都放著躺椅,老去的日子裡,日光下的躺椅是最舒服的生活,這也許就是老城區的魅力吧。
一路走過,小區道路整潔,路邊綠化成片,有供居民們休息的長椅,也有鍛鍊用的健身器材。
七十多歲的鄒爺爺住在北區已經六年了,住進廉租房,為鄒爺爺減輕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以前租別人的老房子,要30塊錢一個月,屋頂會漏水,晚上如果雨下得特別大,還得用傘擋著,現在日子好過啊,廉租房只要1.1到1.2元一個平方,每個月還有補貼,條件也好得多了......」
因為原來的住處文昌里拆遷改造,他分房分到了利民嘉苑北區,在順利搬進來之後,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分到這裡什麼東西都有,以前西門口這一片都是田,這些房子都是鋼筋水泥一點點做起來的啊!」鄒爺爺說,如果不是廉租房好政策,他這輩子恐怕都住不上新房子。
圈圈發現鄒爺爺後面還有一排矮矮的房子,據鄒爺爺說,後面藍色的矮棚子是電動車車庫,有人看守著,小區居民們平常需要充電停放都在這一塊,費用是35塊錢一個月。
雖然年紀大了,經常自己一個人生活,但是鄒爺爺依舊很愛惜他的家。每每想到過去那不能遮風避雨的危房,鄒爺爺都格外珍惜現在的生活。
唐代杜甫有詩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其實,有房住只是百姓最現實的夢想,將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才是最大的願望。
提起二仙橋,知道的人都會感慨以前這一帶有多好玩,而如今,二仙橋早已隨著它的消失成為歷史,風光不再。
二仙橋位於撫州市城區西郊,現臨川四中附近,是花崗岩石砌成單孔石拱橋,式樣古樸,年代無考。相傳很久以前,二仙橋一帶風光秀麗,橋下水面較寬,可過鹽船等商船,過往人流量大,人氣旺。
巷子口的板車師傅正在忙碌著。
這條長長的巷子,已看不出曾是紅磚瓦房、風光一時的小村莊。
牆邊堆積起的,長著青苔綠草的紅磚,倒別有一番野趣。
在二仙橋花園北區,圈圈遇到了楊婆婆。因為女兒在城區這邊工作,走不開,所以楊婆婆夫妻倆只好過來和她一起生活,平時夫妻倆就在附近這一片區域做做清潔工作。待人和善,一臉慈愛的笑容,看得出來,71歲的楊婆婆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相信許多人,都在這片區有著一段難忘的回憶,或喜、或悲、或好、或壞。
在二仙橋花園南區,三五一群的老年人坐在小區門口一側閒談,好不安逸。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住上這麼漂亮的房子,不過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多多關注我們的老年生活,小區裡面的老年活動室設置了卻沒有開放,活動也沒有舉辦過,我們也不想坐在這裡的,車來人往的大門口也不安全……」門口一群阿姨們看到圈圈來了,略顯激動地反映。
這些阿姨們在二仙橋花園南區生活六七年了,一大群好姐妹同樣是從文昌里那邊搬遷過來的。「我們住在這裡是很開心的啊,之前旁邊垃圾處理站前面一大塊空地很髒,附近臭氣熏天,我們門口都不能坐人的,出門都要憋著氣,現在真的比之前好多了,空氣清新,大家也不會再躲著走了。」
眼前這種和諧的氣氛以及整潔的環境,讓人想像不出來她們所描述的情況,圈圈走到旁邊的垃圾處理站瞧了瞧,發現確實挺乾淨的,周邊環境明顯改善了許多,相信以後還會越來越好!
物業服務的好壞,直接影響居民的幸福指數。
認真逛了一大圈,不得不說,這些小區周邊的配套真的很完善。
這裡的時間很慢,幸福很長,景色很美,人也善良。
因為孩子們的歡笑,這裡顯得更加溫情。圈圈想,他們長大了必定會懷念廉租房裡快樂的生活吧。
受益於廉租住房的低保戶居民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低保家庭享受到了此項福利。撫州人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老去的人,老去的樓房,時間飛逝,平安健康,即是幸運。
舊的故事過去了,新的故事又開始了。正如鳥會飛,人會走,時光還在奔馳,故事未完待續……
願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繼續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