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奶奶和38歲的媽媽,同去幼兒園送孩子,孩子的稱呼太扎心

2019-12-01     龍寶育兒

早結婚和晚結婚,中間差著一代人。這是老人嘴邊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女性意識的覺醒,成家和立業之間已經沒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更多的年輕人,在立業方面找到了成就感,相對而言,成家就顯得不那麼重要,生孩子更是當成了一種緣分,尤其是女人,很多女性結婚時都三十多了,事業上一打拚,就讓自己成了大齡媽媽,但你知道嗎,很多女性在這個年齡段,已經當上了奶奶。

38歲的奶奶去幼兒園接送孫輩,不是稀奇事

寶媽小琴接女兒放學,就經常看到一個打扮時髦的大姐來接孩子,學校是5點15放學,不到點不開門,家長們就聚在一起聊天,時間長了,她們也就互相認識了,小琴就好奇地問,這是您的頭胎還是二胎啊?

結果大姐一聽噗嗤笑了,我是來接我的孫女放學呢,我都42了,早就是奶奶輩的人了,小琴當時的表情一定很誇張,因為她張嘴想說話,但卻詞窮了,這也太年輕了吧,42歲就已經是4歲女孩的奶奶,合著38歲就當上了祖母?

大姐爽朗地笑了,你不是第一個誤會的,我結婚特別早,生孩子也早,就多出了一代人,唉,沒辦法,我領著孫女出門,經常是我孫女喊我奶奶,旁邊小朋友喊我阿姨,開始我還解釋,後來就不解釋了,人家這麼叫我,顯得我年輕不是?還真別說,大姐保養得當,心態又年輕,看起來真不像個奶奶,說是孩子的媽媽,大部分人都會相信的。

38歲的媽媽送孩子上學,被孩子的稱呼扎心了

同樣是38歲左右的女性,這位媽媽就有點扎心了,她去送孩子上學,前面有位媽媽要走,幼兒園的孩子們就說「阿姨再見」,她以為是跟她打招呼,就說「小朋友們再見」,結果小朋友們回復她,婆婆再見!

第一次被小朋友稱呼為婆婆(當地是奶奶的慣用稱呼),這位媽媽的感覺是五雷轟頂,當時都反應不過來了,但隨後,她就放平了心態,也是快40歲的人了,可以接受步入大媽的行列,但是她卻不接受心態的變老,她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

這位媽媽在外形上看,的確有點憔悴,但卻不至於步入奶奶的行列,可能是早上送孩子,沒有打扮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有點顯老,估計化個妝,孩子們就會稱呼她為阿姨了。

相同年齡段的女性,為什麼有的看起來年輕,有的看起來老很多?

同樣是38歲左右的女性,一個是奶奶卻被稱呼為阿姨,一個是媽媽卻被稱呼為奶奶,都說童言無忌,孩子是最不會掩飾的,那麼,同齡的女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

1、生孩子的早晚,的確影響女性的氣色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3-30歲之間,越是年輕的女性,在生孩子方面越占據優勢,比如父母的優點更容易被孩子遺傳下來,寶寶成長發育得也會更好。同時,年輕就是本錢,產後恢復起來也會更快,很多媽媽回憶,生頭胎的時候,身材很快就恢復了,跟沒生過一樣,可是生二胎的時候,恢復起來就慢了好多,不但長胖了,肚子上贅肉也來了,臉上的皮膚也鬆弛很多,這就是歲月不饒人。



2、注不注重打扮,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師

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你肯定聽說過,所謂懶女人,並不是不愛幹活,而是不注重打扮和保養自己,總是覺得化妝和保養很麻煩,出門也不注重防曬,久而久之,臉上的色素沉澱,皮膚老化,這樣的女性,總是被別人老得快,所以媽媽們再忙,也要抽個空好好對待自己。

3、經歷的好壞,也會影響女性的顏值

有的女性,生活得順風順水,有疼愛自己的老公,有慈愛的父母,也有懂事的孩子,她沒有什麼煩心事,看起來就很年輕。但有的女性,家庭生活不幸福,命運還很坎坷,早早地經歷生活的苦難,看起來就更顯老一些,心境和心態,其實全寫在一個人的臉上了。

太早當奶奶,有利有弊,要自己衡量

很多人都羨慕年輕的婆婆或者丈母娘,40歲左右就三代同堂了,真的是人生的贏家,但是太早當祖母或者外祖母,有利也有弊,需要自己衡量,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優勢:顯得年輕,還有足夠的體力來照顧第三代人,能夠讓兒女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另外,跟年輕人之間的代溝小,更能有共同語言,不會被嫌棄有代溝,等到孫輩長大了,老人還能有足夠的時間享受老年生活,不至於感覺力不從心。



弊端:女性太早結婚,可能受教育程度就不會太高,在教育問題上,容易跟兒女產生分歧。另外,很多女性都是在不成熟的情況下結婚生子,覺得最好的時光都貢獻給了帶孩子和家庭,所以兒女結婚後,他們更想享受生活,並不想帶孫輩,這一點上也容易產生分歧和隔閡。

結婚早的父母,子女結婚的時間也會相應提前,父母還處於貪玩的年紀,可能並不是特別成熟,對孩子的成長和一些教育上需要規避的地方,也不如一些晚婚晚育的父母。

您羨慕38歲就有第三代的人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聯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C-Ww24BMH2_cNUghZ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