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第一線】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以「7+1+N」多元化服務體系引領新時代養老新時尚

2020-01-07     活力玉泉

根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於老年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均期望壽命也在逐步提高,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狀態、不同家庭條件的老年人,對日常生活的需求,尤其是照料、養護上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針對這一實際,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結合轄區老年人口占居民比例較高的實際,精心組織,率先落實《呼和浩特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和《呼和浩特市2019年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辦事處投入可觀的資金,新建和改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於2019年12月23日,中心正式啟動並投入使用,將針對轄區內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綜合優質服務。


據了解,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位於玉泉區東北部,東起錫林南路,西至大南街,南起大東園東二巷,北至大學西街和大東街,轄區面積1.45平方公里。下轄五塔前街社區、五塔北街社區、建華南街社區和建華北街社區共4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轄區總人口10330戶、25137人,其中百歲老人1人,60歲以上老年人5863人。據了解,街道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位於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建華北社區,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中心設有悅享薈(烘焙坊)、黨建活動室、書畫苑、日間照料室、助浴間、幸福公益館、睦鄰驛站、友鄰小院、時間銀行、為老餐廳等功能模塊,根據老年人實際所需提供不同領域的專業服務,提升老年人的養老生活質量。


日前,記者跟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現場看到,中心選用了高標準的環保材料,風格明亮,格外顯得時尚而富有藝術感。在中心睦鄰驛站一群老人正在興致勃勃地排練新學的「安代舞」,他們個個神采奕奕、精神飽滿,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是建華北社區全民健身站點負責人,我們站點建立以來,一直沒有固定的場所,以前都在戶外進行排練,隊員們特別的冷、特別幸苦。但是今年政府給我們建了這麼好的養老服務中心,完備的硬體設施,給我們老年人提供了諸多方便,隊員們都非常高興、非常感動。今後,我們會帶動周圍更多的老年人與我們一起來健身,一起享受幸福晚年。」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退休老師、建華北社區居民齊桐鳳老人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隨後,趕上中午飯點,記者來到位於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建華街公園南巷的為老餐廳。在餐廳內,享用美食的老年人除外記者還看到了餐廳窗口穿著馬甲的志願者忙碌的身影。原來社區志願者逯秀和羅愛萍早已接到來自轄區內瑞福祥小區包明權老人家的求助。他們正從為老餐廳打包可口的飯菜準備送往老人家中,把志願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據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民政辦幹部郝志清介紹,「街道該中心是全市首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了規範居家和社區養老的各項工作,更好地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服務,社區攜手中鼎-社康老年綜合服務中心開展了老年人狀況和需求的摸底調查,明確了服務對象,並建立了相應的台帳。根據特困人員(三無)、低保人員、殘疾人、失智、失能、空巢和獨居老人的不同特點,為他們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助急、助樂和康復護理「7+1+N」的多元化服務。現中心已與部分有服務需求的老人簽訂了協議,各項服務正在有序開展中。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帶上身份證來到中心,通過工作人員對申請人的評估後,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即可享受相應的服務。」

下一步,玉泉區小召前街街道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讓老年朋友們了解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概念,服務的內容,今後的趨勢,逐漸認可和肯定居家和社區養老工作。並不斷完善硬軟體設施,進一步滿足社區老人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社區為老服務的能級,全力推進「10-15分鐘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圈」綜合服務體系的建設,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泉媒體記者:佟永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m8IgG8BMH2_cNUgDs1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