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遵循了烘焙師推薦的咖啡萃取方案,但是並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沒有提供萃取方案,因此萃取就會被許多因素影響,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咖啡的烘焙。
咖啡烘焙是如何影響萃取參數的調整?
在拿到一隻新豆子的時候,你是否直接用你喜歡且慣用的萃取參數,期待可以得到驚艷的咖啡味道? 但在決定研磨顆粒和萃取比例之前,你應該先看看咖啡的顏色深淺,了解咖啡的烘焙度。
無論是目測還是用agtron值測試咖啡的烘焙度色值 ,這些都只會告訴你咖啡烘焙的焦糖化量,它不會告訴你任何關於烘焙的均勻程度,酸質,烘焙速率以及咖啡熟豆的溶解度。所以有時不能靠單一感官進行事情的判斷,而是要從品鑑開始。
不能完全複製烘焙師萃取方案建議?
首先,99.99%的機率,你使用的水和烘焙商使用的都是不一樣的,包括不同的磨豆機,沖煮設備也不同。
甚至 萃取方案也不同,因為咖啡變了,所以我們無法完全使用同一個萃取方案。他們的新鮮度,排氣期以及前一日的可用的萃取方案,在第二天也可能是需要調整的,所以咖啡師、烘焙師都會需要用不同的萃取配方,重新校準咖啡。
烘焙如何影響萃取參數?
當你烘焙咖啡時,咖啡萃取時的溶解度會受到你的烘焙參數的影響。(*溶解度:水與咖啡粉接觸的時候,能夠進入並溶解咖啡中的不同化合物的速度以及容易程度。)
許多人尋找的第一個線索是 咖啡的顏色,淺烘比深烘的咖啡豆較不易溶解。這是因為當你烘焙咖啡時,咖啡豆的體積會膨脹。深烘的咖啡豆內部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膨脹起來,而淺烘只是輕微膨脹。
這種膨脹意味著咖啡豆會產生更多的孔隙,和淺烘焙的咖啡相比,深烘焙咖啡豆的細胞結構已經被明顯地分解。因此, 較淺烘焙的咖啡豆可能需要更精細的研磨,以萃取更多的可溶解物質。
除了咖啡溶解度,還要考慮咖 啡烘焙速度,咖啡烘焙時的快慢也會影響咖啡的多孔性和脆度。大多數烘焙商不會在咖啡信息中闡述咖啡的烘焙時間信息。烘焙時間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好表述的度量,而且咖啡烘焙機不同,咖啡豆的批次不同,大小不同,在烘焙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也都有不同。
另外, 還有咖啡烘焙的均勻程度。如果豆子的豆表豆芯的差值太大,或者內部有夾生的情況,都將會使萃取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再如其他的影響變量,包含水,磨豆機和萃取設備的不同所帶來的變量,都會影響咖啡萃取。
研發你的專屬萃取方案
每一個沖煮設備和萃取參數都是為了要突出咖啡的不同特點。從酸度到醇厚度、風味以及咖啡味道的平衡性等。我們要先學會校準,並制定屬於我們自己的校準參數。
如何校準過濾式咖啡?
現在有兩種校準萃取
a) 甜度高,口感醇厚圓潤,風味強烈
一般參數:中細研磨
較少粉量:11g-15g
較高萃取比例:1:16-19
這種沖煮方式能展現出咖啡各方面特色,因為萃取的非常充分,好的味道會被展現的很棒,但萃取不均勻或萃取過度造成的咖啡瑕疵也會被放大。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淺烘焙咖啡豆。 非常不適合深烘焙咖啡豆,會讓咖啡中的苦味被放大。
b) 口感輕盈,風味溫和,酸質明亮
一般參數:中粗至粗研磨
較多粉量:20g左右
較低萃取比例:1:10-15
緩慢注入,總注水量分別分4次注入。
這種萃取適合大部分的咖啡。它適合不同的烘焙曲線風格的咖啡。這種方法不需要太多的實驗和調整,但在萃取比例上則要使用更多的咖啡粉。這種萃取方式如果應用在淺烘焙咖啡上,萃取出的咖啡變涼後,會導致咖啡變酸,所以 更適合萃取深烘焙咖啡。
校準後的調整
上述兩種方法分別適用具有不同特點的咖啡,但,它也與咖啡的烘焙度有關。
如果一杯咖啡為 深烘,有苦澀、煙燻、燒焦的味道,可以選擇上述第二種風格的萃取方式;如果萃取出的咖啡的味道是 酸質明顯的,有青草和蔬菜般的香氣,輕盈的口感,那就選換第一種風格進行萃取。如果兩者都有,就堅持第二種風格。
無論咖啡是淺、中、深烘焙的程度,我們都應該看重的是咖啡的味道而不僅只是其視覺上的顏色。定下萃取方案後,你只需調整水溫,以達到想要的完美平衡點。
更細的研磨會使更多的咖啡暴露在水中,水就會溶解出更多的咖啡中的可溶解物質。因此,我們可以從第一種萃取風格轉變為第二種,讓咖啡粉顆粒變粗,同時增加使用的咖啡粉量,或選擇減少沖煮咖啡的用水量。
這些調整都是為了將所有的負面屬性被最小化,從而得到一杯理想的好喝的咖啡。 對於烘焙的非常深的咖啡,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一直往b風格調整。
當然,你也可以進行反向校準,逐漸將研磨調細,同時將粉量減少,或者將水量增多,注意,兩者只調整一個參數就可以了。
烘焙風格雖有可能影響咖啡可溶度,但並非絕對,其中有可能造成咖啡可溶度較高的因素有:較低LCD比例、較短美拉德反應時間、較短烘焙時間以及較淺的成品顏色。
每種豆子都會有自己的特性,與沖煮方案結合的不同烘焙手法和烘焙程度會影響每一顆咖啡豆在杯中的表現。
圖文源自JasDaily(JasDaily),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h5AC3UBd8y1i3sJU_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