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10月,「狂飆」起來了嗎?

2023-11-08     汽車公社

輿論場喧囂熱鬧,華為與小鵬的「吵架」,處處映射著如今汽車市場的現狀——競爭、內卷。

相對於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充當著時代先鋒的角色,新概念、新功能等層出不窮。而硬幣的另一面,傳統車企也在積極追趕,尤其是經受過一番「市場毒打」之後,他們也開始找到不少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門道。

新能源、智能、舒適、混動……為了賣好車,傳統車企們無不在積極回應著市場和消費者們的需求。在眾多車企之中,曾經的「SUV之王」長城,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積極分子。

最新數據顯示,長城汽車10月銷量達13.13萬輛,同比大增31.04%;1-10月累計銷售99.54萬輛,同比增長10.29%。而除了整體銷量的提升之外,這裡值得一提的還有,長城所有銷量之中的車型構成。

據了解,僅10月份,長城汽車新能源的銷售超過了3萬輛,同比增加178.90%,占到了總銷量的22.85%。雖然相比於比亞迪的全系新能源化還有差距,但可以看到的是,長城在新能源上的發力,開始初見成效。

日拱一卒,超越自己,長城給自己定下的主要基調似乎就是「穩」之一字。但如今回過頭去看,依舊會禁不住疑惑,哈弗新能源、歐拉、魏牌新能源……四處出擊的長城,真的有能力在各個「戰線」上,與所有的新老造車勢力爭鋒?

換句話說,新能源汽車時代里,長城各自為戰的品類創新,能否形成有效的合力、凝聚力、穿透力,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

Hi4、蜂巢、毫末……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里,只有掌握了技術,才能更有話語權。顯而易見,如今的汽車市場上,混動趨勢、智能趨勢就是確定的未來方向。即使相關產品推出的有些滯後,但長城還是看到了這一點。

首先是混動技術。畢竟被比亞迪DMi「摩擦」了這麼久,長城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混動技術品牌對於如今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的重要性。所以,長城推出混動Hi4技術的目的,昭然若揭。

Hi4,H(Hybrid)代表混動,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驅系統。

簡而言之,長城就是藉助了前後軸的雙電機串並聯,以實現四驅的性能。另有Hi4-T混動系統,專門用於坦克品牌。

如今,哈弗梟龍MAX、哈弗猛龍、坦克400、坦克500等車型均已經搭載全新Hi4技術。而且按照這一勢頭,長城必然會助推全系品牌配置Hi4,包括更高端的魏牌新能源。

與比亞迪的DMi相比,Hi4的成本還是高出了太多,先天上就處於競爭劣勢。只有形成足夠的規模之後,才能將這套系統的成本攤薄。

而至於長城是否能從Hi4技術本身實現「降本」,恐怕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驗證。至少,有總比沒有強。

其次是動力電池。要知道,占到整車成本30%~60%的動力電池系統,不僅會對純電車型的定價造成極大影響,就連混動車型的定價,也與之息息相關。

這一角度來看,長城想要走全系混動、全系新能源化的路子,就必然繞不開動力電池。所以,蜂巢能源能夠助力長城「升級打怪」嗎?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前三季度的動力電池裝車量上,蜂巢能源排在了第8位。其4.41GWh的成績,占到了市場份額的1.73%。

乍一看,似乎還不錯,蜂巢能源於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足以解決長城動力電池的後顧之憂。但根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蜂巢能源的凈利潤分別為-7.01億元、-11.54億元和-22.5億元,妥妥地負「債」前行。

那麼問題來了,逐漸擴大的虧損,是否也會轉移到長城身上,拖累其新能源戰略進程呢?

最後,但也同樣重要的智能化部分。毫末智行之所以敢於喊出「中國量產自動駕駛第一名」的口號,就是因為長城的前裝支持。

好的一點在於,有長城做靠山,毫末智行可以得到穩定的營收,並得到寶貴的路測數據,持續對自身算法模型進行升級,最終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但壞的一點,有毫末智行加持的長城,並沒有打出顯性的「智能」標籤。

換句話說,與小鵬、華為搞的那一套智能駕駛相比,長城依託毫末智行所做的努力,並沒有被消費者廣泛認知,也沒有被廣泛認可。甚至成本方面,還在不斷疊加。

這樣的情況下,長城如何破局?是應該繼續信奉技術的長期主義,還是應該「斷舍離」?

誰是長城的新支點?

有技術儲備終歸是好的,這樣打起「仗」來,至少有武器在手,不至於赤手空拳。而在新勢力們的「教育」下,消費者的「胃口」變得更「刁」了。但話又說回來,對於一家車企來說,銷量才是最大的底氣。

如果說,曾經的哈弗H6,撐起了長城銷量的一片天,那麼現在這個重擔,必然會落到更符合新能源汽車時代潮流的其它車型身上。

會是誰?

毫無疑問,作為長城品類創新的成功案例,坦克品牌的銷量增長、口碑、以及產品力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不俗的態勢。尤其是在硬派越野的細分賽道上,坦克300的「勢不可擋」,讓長城看到新的突破點。

截至目前,坦克品牌累計銷量突破了33萬輛,連續34個月中國越野SUV銷量第一。其中,坦克品牌的10月份銷量達到了22105輛,同比增長73.33%。

別的不說,就新疆道路上坦克300恐怖的能見度而言,長城絕對是樂開了花。而且隨著Hi4-T混動技術的加持,坦克品牌的勢能還將進一步釋放,進而再次成長。

但同時又十分棘手的一點在於,硬派越野的市場就那麼大。比亞迪方程豹虎視眈眈,奇瑞捷途、東風猛士圍追堵截,長城能否在其它友商的激烈炮火中,堅守住陣地,實現自我品牌躍升,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坦克品牌擁有不小的不確定性,那麼魏牌新能源能夠撐起來嗎?

魏牌高山的出現,令人們看到了長城魏牌品牌升級的契機,但並沒有出現銷量爆發的跡象。換言之,魏牌新能源當然重要,作為長城高端品牌的踐行者,高山這樣的豪華MPV車型,必不可少。

只不過,既然是高端,就意味著價格不會便宜,至少要比哈弗品牌車型要貴。市場需求價格更低的高性價比產品,長城則需要魏牌新能源立足中高端,兩者相悖的情況下,長城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才是困難之處所在。

如此這般,皮球踢來踢去,似乎又回到了哈弗品牌的腳底下。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哈弗品牌的銷量達78698輛,同比增長23.43%,約占長城總銷量的60%。其中,哈弗新能源銷售9212輛,雖同比環比均有增加,卻是僅占到哈弗品牌總銷量的11.7%。

數據最為真實,哈弗新能源滲透率,依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而在這一點上,其實也決定著長城整體基盤的穩定與提升。

不難發現的是,長城已經在加大力度推動新能源轉型的進程,包括Hi4、動力電池、智能等技術的布局與創新。但在這個「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時代,長城或許還需要捨棄一些東西,變得更「狂飆」一下,更張牙舞爪一些。

長城財報顯示,前三季度,長城汽車的歸母凈利潤為49.95億元。如此成績與江淮汽車前三季度的凈利1.8億相比,簡直不要好上太多。僅從這一角度來看的話,長城的賺錢能力確實「有點東西」。

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里,長城究竟是想「增利」,還是「增量」,已經沒有剩餘太多時間,做出選擇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f955bfe8b0b988821f9613b8285e77b.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