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還是濾鏡?你還記得30年前這部虐心高燃動漫嗎

2022-02-20     天賜動漫配音

原標題:神作還是濾鏡?你還記得30年前這部虐心高燃動漫嗎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阿嘩

30年前的2月18日,一部震碎三觀的動漫在日本的電視台首映了。

暗黑悲慟的世界觀、不死不虐的劇情與突破尺度的畫面衝擊,給萬千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主人公身負血海深仇,倚靠變身能力與意圖滅絕人類的入侵者展開了可歌可泣的鬥爭。

每變身一次,他的身體就向不堪重負的極限深滑一步。這就是——

手抖了,是這個!

宇宙騎士,如今的年下宅可能聽說不多。

它是由日本龍之子工作室製作,於1992年在東京電視台放映的科幻年番。

由於本土首映反響一般,第二年就急於投放海外回本。在中國的電視台播出後,出人意料產生了「牆裡開花牆外香」的轟動效應。

時至今日回頭再看,這種現象引發了兩種截然對立的觀點。

神作黨:劇情賽高!機體賽高!子安武人賽高!小坂由美子神曲賽高!古希臘弒親悲劇的哲學深度!致郁之極的末日氛圍!現在的廢物編劇們,吃我一記反物質炮呀呀呀!

「童年濾鏡」派:趕工之作,人設老土。作畫各種崩,兼用卡用到吐。就一披著機器人太空戰外衣的狗血倫理劇。撐死佳作剛滿,離神作的距離差了兩個天空戰記。

爭議歸爭議,該作在龍之子的歷史上自有其特定地位。

今年是TV版放送30周年。藉助兩年前官方紀念發行的設定集,我們來全面回顧這部已成絕唱的動漫,在靈魂深處聆聽那句熱血又悲壯的——

「Tech Set UP!」

書名:宇宙の騎士テッカマンブレード

包裝:平裝

開本:30cm*23cm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0頁

重量:682g

官方定價:2778円+稅

封面除了迪波威本尊還能有誰!不過這本設定集居然沒有腰封,著實意外。

底部赫然印著:硬科幻動畫(SF)的金字塔!

別激動,這是促銷宣傳,不能完全代表日本方面的真實評價。

與其說官方蓋章科幻番的巔峰,不如說在對沒看過動畫的廣大霓虹宅洗腦說:之所以它那麼經典你還沒看過,因為它是沒人看的SF啊。

D-BOY的前世今生

宇宙騎士全名《宇宙騎士鐵甲人·利刃》。這麼長的名字內有玄機。

它其實是一部重啟之作。

前作《宇宙の騎士テッカマン》(宇宙騎士鐵甲人),作為龍之子繼《科學忍者隊》之後趁熱打鐵推出的科幻動畫,於1975年在朝日電視台放送。

由於誕生的年代正值特攝片黃金年代,所以帶有很多特攝的影子。這個特質也薪火相傳給了92版。

故事講述了地球污染嚴重,已達無可救藥的地步。人類企圖星際移民,又遇上外星入侵。

主人公為報殺父之仇,成為宇宙騎士鐵甲人與外星人展開戰鬥。已經有了熟悉的味道吧?

兩代鐵甲人對比

該作製作陣容強大。請來了設計過初代高達的大河原邦男設計機體,最終幻想御用畫師天野喜孝設計人設,社長吉田竜夫更親自監製。

如此雄心勃勃的作品,卻遭到市場當頭一棒。主題太沉重了,收視率上不去,放映26集就被電視台腰斬。

75版主角在92版的一集裡閃現過

兩年後,吉田竜夫抱病去世。但龍之子的後繼者仍存有重振這個IP的執念。

隨著以初代宇宙騎士為藍本的OVA《暴風戰士奧鋼》受到好評,加上1989-1990年熱映的番劇《天空戰記》陰差陽錯在女性粉絲中人氣很高(本來是好事,但女粉不買模型啊)。

暴風戰士奧鋼的導演大張正已也是92版宇宙騎士主創之一

龍之子認為亟需推出一部面向男性觀眾的硬核科幻作品,以挽回玩具商的贊助。宇宙騎士的重製排上日程。

塵封16年後的1991年下半年,龍之子找到時下熱播動畫《NG騎士》的主創根岸弘和赤堀悟,要他們著手做一部年番,明年2月接檔。

兩人嚇了一跳,企劃才留給短短3個月的時間。兩人只能硬著頭皮去倉庫翻舊設定。

舊瓶裝新酒的好處是:

一,舊作天生有一批粉絲和話題度,新作還能帶動絕版的老玩具再賣。

二,有現成的企劃可供改編。

兩代白卡斯

92版對75版的部分繼承(魔改):

重要的宇宙飛船都叫藍色地球號;

白卡斯(法語意為飛馬),不僅是鐵皮人造型的宇宙航行裝置,還能將人轉化成宇宙騎士;

Tekkaman鐵加曼,來自75版既定的Tech a man。這也解釋了觀眾光看92版會覺得莫名其妙的一點。為什麼拉達姆用英語命名自己的改造產物。

以上還好辦,結局最難辦。一直未見天日的75版原設定,矢志報父仇的主人公最終發現大BOSS原來竟是自己親爹。

-你殺了我爹!-不,我才是你爹。

要不要沿用父子相殘?企畫組意見不一。

最後,寫出天空戰記和櫻花大戰的赤堀悟一拍大腿:光死爹怎麼夠。咱們做動畫的,要講發展,說殺全家就殺全家。

倉促上陣的正統派SF

「贊助商說,真人比例的模型賣不出去。於是設計成了現在的機體。「——機械設計佐山善澤

翻開設定集,仿佛回到了小時候追劇的日子。

試播集加正片,一共50話。自1992年2月18日開播。

導演根岸弘(《NG騎士》、《天地無用》)、編劇赤堀悟、OP作畫大張正己(又一位高達名畫師)、音樂和田薰(《假面騎士》、《犬夜叉》),都是業內響噹噹的標杆。

他們的才華和心血,澆灌了這朵盛開在太空中的孤挺花。

還有森川智之、林原惠美、子安武人,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怪物,啊不,聲優的名字。

不過他們並非國內80後的情懷。動畫由廣東電視台引進國內。由於普通話配音稀缺,一人配多角成為常態。

為男主配音的是國家一級演員張琳老師。他流傳更廣的代表作,要屬國民好老公——灰太狼。

宇宙騎士的故事背景設定在聯合地球歷192年(公元2300年),人類不僅成立了聯合政府。出於開發太空的目的,設立了外宇宙開發機構。

並且建造了離地面300公里、環繞赤道的超級軌道系統。這種環狀靜止衛星即赤道環,配有太空港與雷射炮。

後來成為拉達姆與地球人反覆爭奪的戰略要地。

拉達姆,神秘的宇宙種族,先攻占赤道環將其變成入侵地球的橋頭堡,令人類一時措手不及。

從天而降的拉達姆有多種形態:地面壓制型的四足拉達姆獸、飛天制空型、水生型與開花植物型等等。

虛假的拉達姆是堅比坦克的龐然大物。

真實的拉達姆是肉體脆弱、腦髓高度進化的寄生生命體,把人類改造成宿主是它們的真正目的。

主角,鐵加曼·利刃(Blade)。不知當年有多少小朋友在課本上臨摹過它紅白外骨骼機甲的帥氣造型。

變身水晶、閃光飛鷹、反物質炮。

鐵加曼,是拉達姆利用被征服星球人體改造的侵略先鋒。

利刃原定設計為摧毀而生的強襲型鐵加曼,幸而逃脫,並反戈一擊。

這種滿滿的生化感,加上每次裝著之前先吼「變身」,更有種在看強殖裝甲而非高達的感覺。

難怪利刃出現在遊戲機戰J里時,一些日本玩家一臉懵逼,我不是在玩機器人大戰嗎,怎麼亂入一個奧特曼?

相羽高野,男主D-BOY(宇宙騎士隊的同伴取的綽號,意為Danger Boy,音譯迪波威)。

全家人都被改造成鐵加曼,只有他在精神控制前被父親相羽孝三捨命相救。從此步上以弒親為代價來拯救人類的悲催救世主之路。

不僅如此,鐵加曼的副作用使D-BOY全身組織逐漸受損,變身時間超過30分鐘就會暴走成狂。

聲優方面,D-BOY是森川智之第一個主役角色,江湖自此誕生「吼爆兩個麥」的傳說。

宇宙騎士隊,主角天團,亦是抵抗拉達姆的中流砥柱。

對D-BOY來說,他們不啻新的家人。沒有這個新家的包容和慰籍,D-BOY撐不到漫漫復仇的最後一刻。家庭成員包括——

D-BOY的靈魂伴侶、領航員亞紀;

熱血派戰鬥隊長、藍色地球號駕駛員諾亞爾;

年齡、身高、體重、三圍(咳咳,這個真沒有)

蘿莉通訊專家米莉;

王牌技師本田大叔;

偽娘工程師雷賓;

還有全隊的主心骨、算無遺策小諸葛的外宇宙開發機構負責人弗里曼。

設定集最重要的部分,即用全書半數以上的篇幅,回憶梳理TV版49話的劇情主軸和世界觀。

並按播放順序刊登出場人物、機械的設定資料,以展現這場波瀾壯闊又慘絕人寰的太空歌劇。

第1話「天駆ける超人」,懷舊的畫風,復古的色調。讓人緬懷童年的同時,也不由得產生一絲疑惑。

單看畫面和機甲人設,你決想不到這是比EVA僅僅早了三年的電視作品。

過分質樸的人設,八十年代遺風濃厚,無疑影響了當時日本觀眾的接受度。

要知道,美少女戰士引入大陸比宇宙騎士晚幾年,以至於年幼的我長期以為是兩個年代的作品。

事實上,它倆在日本同年播出。時尚度爆表的前者,收視自然碾壓後者。

慘烈的作畫質量對比,決不是一句受眾和風格不同能解釋的

對此,機器人大戰的老牌畫師湖川友謙有話說,他甚至不願回憶宇宙騎士。

「我不被允許按我的意圖作畫,我對這部作品沒有好的印象。」——人物設計湖川友謙

說白了,周期緊張、人手不足和成本考量,促成了宇宙騎士的三趕傳說。

一是企劃趕。舊版宇宙騎士鐵甲人的很多創意和命名以致敬為名拿來就用,全不顧故事背景翻天覆地。

二是作畫趕。大量工作為省錢外包,甚至遠到韓國。「崩壞騎士」的名號流傳開來。

許多觀眾看過預告期待滿滿,等到正片大呼OP欺詐。

女主的臉沒有一集重樣的

三是設定趕。動畫都開播了,拉達姆的廬山真面目還沒敲定,只能一邊挖坑一邊填坑。

拉達姆的母星起源和社會形態更是直到兩年後的宇宙騎士2才最終補完。

戶口本騎士

「所謂人類,就是會在高興的時候感動,也會在悲傷的時候感動,這就是《宇宙騎士》最大的主題。」——根岸弘

同D-BOY、藍色地球號一起在第1話出場的,還有第一個小boss鐵加曼· 達加(Daggar)。

看決定稿這造型,就知道是個龍套

他本是和相羽全家一起被拉達姆抓獲的阿爾戈斯號的船員。

由於D-BOY意外出逃,其他鐵加曼還在沉睡,提前裝著的他成了追擊D-BOY的炮灰。

此君攻擊輸出有限,只靠一張雷射弓撐場面。在依賴詭計纏鬥了7話後,被主角光環,那個,反物質炮轟殺至渣。

第12話「赤い戦栗エビル」,鐵加曼· 伊比路(Evil),利刃的宿敵出現。

也就是D-BOY的孿生弟弟相羽新也。全片第二號悲劇男。

由於從小對哥哥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被拉達姆改造後極端放大。

作為拉達姆方的前線鐵加曼的隊長,攻高機動強,各方面能力均衡並可進一步強化。

後來的特典《燃えた時計》補完了背景,原來相羽兄弟的母親由於新也意外引發的一場事故遇害,新也自認為從小感受到父親的冷視。

當父親試圖將他從拉達姆的禁錮下解救出來時,拔槍的動作又一次深深刺激了他,由此產生了對父親、還有父親的寵兒D-BOY的扭曲敵意。

伊比路的聲優不是別人,正是變態專業戶子安武人。

當時的子安武人恰逢事業的瓶頸期。這個敏感、孤傲又滿懷執念的潛意識兄控角色簡直量身定做,為他打開了一扇門,驅使他在紳士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拉達姆視D-BOY為心腹之患,不僅在於正面戰場受挫。

更嚴重的是憑藉對D-BOY的逆向研究,地球聯合防衛軍開發出了高達,那個,素路鐵加曼。

武器為山寨反物質炮的費米粒子炮和雷射槍。

素路鐵加曼在92版TV里只能算打打下手,後續的幾次拉達姆戰爭才是他量產化後的大舞台。

相羽美雪,相羽兄妹最小的一位,由於體質無法承受而被拉達姆放棄。

美雪取自編劇赤堀悟太太的名字(這大哥神麼惡趣味),她所裝著的鐵加曼·萊比亞(Rapier)也是最孱弱的一個鐵加曼。

雖然身體狀況不斷惡化,她仍然一路從月球找到地球,苦苦尋訪哥哥D-BOY,送來了拉達姆的重要情報——

拉達姆母艦降落在月球背面。

遍布地球、看似無害的開花植物竟然是素體鐵加曼的培養皿。

待到總攻一聲令,他花開後百花殺。 百萬強襲透地球,滿城儘是鐵加曼。

當年不諳世事的我看到這段就一愣一愣的,拉達姆你這麼放虎歸山真的好嗎?

一度以為拉達姆身處第五層,下一盤大棋。故意放走美雪暴露機密會有什麼驚天陰謀。

事實證明想多了。在做一集想一集的周播體制下,咱就別太較真邏輯性了。

第25話「新たなる悪魔」,三大鐵加曼在伊比路的率領下集體亮相,準備一舉殲滅D-BOY與防衛軍基地。

鐵加曼· 阿克斯(Axe),近戰型鐵加曼,D-BOY兄弟之前的武術教練。

鐵加曼· 蘭斯(Lance),參謀型鐵加曼,阿爾戈斯號的船員之一。

鐵加曼· 蘇度(Sword),護衛型鐵加曼,D-BOY未過門的大嫂。

從這些設定可以看出製作周期有多麼倉促。EVA的TV版集數僅為宇宙騎士的一半,連NERV帶使徒設計了差不多二十個機體。

宇宙騎士的機體算上素路鐵加曼,也只有十個出頭,和魔神英雄傳等子供番的機海戰術相比更不在一個量級。

第26話「死をかけた戦い」,哭得好大聲的一集。

相羽美雪為了保護哥哥和人類,絕望抵抗後又慘遭凌虐,悲壯自爆。

儘管本集製作畫面崩得離譜,以至於設定集都不敢放大截圖。

但憑藉又燃又虐的劇情,依然賺了不知多少再也看不到美雪變身的少年們的眼淚。

此戰堪稱拉達姆戰爭的轉折點之一。

從此敵方鐵加曼不再集團作戰,開啟了葫蘆娃救爺爺——一個一個送的歷程。

從第41話「エビル·蘇る悪魔」到第48話「壯烈! エビル死す」,海山問我幾時歸的悲涼意味越來越濃。

D-BOY與弟弟新也開始了最後的宿命對決,不惜進行超進化競賽。一個賭上身體超負荷,一個以失憶為代價。

最後,伴隨著「假面舞會」 的BGM,兩個頂尖鐵加曼於太空展開華麗的死斗。伊比路略勝一籌,終因超進化的副作用而功虧一簣。

其中第46集「時の止まった家」值得說一說,它升華了宇宙騎士的一個主題——執著與忘卻。

當導演根岸弘把全是苦情回憶戲碼的劇本拿出來時,遭到了其他製作方的一致反對。

理由很明確。之前的第45集已經是一集混時間的總集編了,再不安排一場酣暢淋漓的打鬥對觀眾無法交代。

整整一集文戲

根岸弘力排眾議,甚至拿圓谷英二的賽文·奧特曼作說明,沒有對人性和戰鬥意義的反思鋪墊,就沒有震撼人心的大結局效果。

最終,我們看到了至今仍為粉絲津津樂道、充滿哀傷情愫與不屈鬥志的點睛一集。

經歷了戰友的護送與犧牲,在亞紀身處教堂的祈禱聲中,D-BOY登上月球,迎來了最終boss,自己敬愛的長兄相羽健吾。

他也是鐵加曼·歐米伽(Omega),和拉達姆母艦融合成為操控各地拉達姆的主腦。

D-BOY懷著對拉達姆的滿腔怒火,發射出超進化粒子炮。

夕陽下,遺忘一切的D-BOY坐在輪椅上,他唯一能記起些許的只有陪伴在身邊的亞紀。看到這一幕,弗里曼說:

「忘卻不該做為逃避痛苦的手段。只有他被允許這樣做。如果真的有神的話,這就是神給他的補償吧。」

在虐心的道路上急剎

「當時沒有想著怎麼為粉絲服務,只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製作。」——製片人植田

本書收錄了當年TV製作組提交的企畫書,包括時代背景、拉達姆種族、主角團隊、地球陣營關係圖以及入侵者組織架構等等,和後續的播出內容已非常接近。

企劃案寫著播出對象:中小學生。你是認真的?

改動較明顯的是鐵加曼系統的再設定。

另有神曲REASON的歌詞完整版。

主題歌的演唱者小坂由美子,為劇集貢獻了金屬搖滾感的唱腔與強勁的音色。

每次音樂一響,我們就仿佛飄向了蒼茫的赤道環與包圍著它的深邃太空。

這位歌手的音樂生涯也頗具話題度。發表過的4首單曲,居然全是宇宙騎士的片頭曲和片尾曲,之後便悄然隱退。

有的傳聞說她自創唱法把嗓子唱壞了,有的說她退圈做主婦。她如一顆璀璨的流星划過樂壇,就像燃燒過生命的D-BOY一般。

除了92TV版,本書還收錄了宇宙騎士世界觀下的全部SP和後續時間線企畫。

譬如TWIN BLOOD,出自宇宙騎士LD的特典動畫。以接近劇場版的作畫質量,再現了D-BOY和伊比路的第一次對決。

造型設定捨棄了TV版的機甲風格而改為更靠攏EVA的生物風格,戰鬥場面也更加重口,暴力十足,血漿四濺。

另一部特典「燃えた時計」,通過與哥哥最終戰敗北的相羽新也的臨終追憶,補完了相羽兩兄弟的童年糾葛。

MISSING LING,一部胎死腹中的劇場版,一段令宇宙騎士老粉情感複雜的廢案。

特徵就是虐上加虐,虐無止境。撕完戶口本,再撕結婚證。

原劇情設定在兩年後,D-BOY已成植物人,拉達姆再度入侵。

心力交瘁的亞紀自願(其實是拿槍逼著弗里曼)參加地球鐵加曼計劃,卻陷入遭社會排斥的素體鐵加曼受害者的集體痛苦中去。

此時,D-BOY被拉達姆喚醒並腦控,淪為敵人的王牌。亞紀不得不轉身同愛人展開飽含血淚的對決——

MISSING LING的構思在本書中僅有一頁介紹,如今網絡流傳的片段都是當年放出的預告片剪輯而成的。

這部虐得如痴如醉的OVA據說已製作三分之一,終於連主創們都看不下去了,緊急叫停。

大人,時代變了。男主要麼宅廢黑要麼吊炸天,女主不萌一臉血沒人看。您還大和撫子昭和男兒呢,換個套路。

製作組趕緊撥亂反正,出爐了宇宙騎士2。

雖然承襲了MISSING LING中素體鐵加曼與人類之間族群衝突的故事線,但風格轉變之巨足以令老粉吐血。

主角變成了天真軟萌美少女,D-BOY不但原地滿血復活,還耍酷堪比戴墨鏡叼牙籤的發哥。

儘管罵聲一片,銷量喜上眉梢,製作組樂呵呵在原定三集的基礎上又多做了三集。

時代真的變了。隨著社會精神的內卷化加劇,開拓太空的史詩型作品不再吃香。

宇宙騎士,連同龍之子工作室,漸漸沉寂。

歷史地位?不如在你心裡的地位

設定集的最後部分,是對主創團隊長達十幾頁的訪談。

回憶起製作歷程的緊張、贊助商的壓力和人手的短缺,有動容,有感慨,也有吐槽和遺憾。

「很多海外粉絲知道利刃讓我吃驚。這部動畫今後會超過30年,40年,50年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吧。」——和田薰

他們坦承這不是一部大熱作品。在日本的初映並未獲得預想的成功,其影響力甚至沒能超越被腰斬的75版,並為時至今日還有粉絲記得感到格外欣慰。

幾位主創萬萬想不到的是,本作的知音全擠在海的另一頭呢。更有壓倒性的好評。

豆瓣評分逆天的9.1。

打分者竟無一人打3星以下。IMDb目前的評分8.1。

D-BOY更屢屢和劍風傳奇的嘎子爭奪史上最悲壯男主角的稱號。

常有人問,為什麼宇宙騎士在日本不火?

其實不妨從另一個角度想想,為什麼它能在中國火爆一時?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80後成長的年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電視壟斷了娛樂渠道。

雖然引進的日美動漫不在少數,也不乏大尺度的漏網之魚,但科幻機甲史詩類作品卻屬於空白。(高達:老子就是吃了在本土太火的虧)

書里關於EVOLUTION·TOY出品的12cm可動模型的廣告頁

除了被美國人魔改的太空堡壘三部曲,也只有廉價引進的宇宙騎士值得銘刻在一代嚮往星辰大海的孩子的記憶中了。

其次,不得不說說中日間的文化差異。

與對方混沌糾結的戰爭善惡觀不同,千年來經歷了抗遼神劇抗金神劇抗蒙神劇抗清神劇抗日神劇一代代洗禮的我們,早已習慣了二元對立的價值觀。

宇宙騎士簡單粗暴的敵我處理,在日本完全是子供番向的。足以讓小孩子掩面跑開的手足相殘與畸高戰死率,又比青年向還青年向。

92版老設定資料集的部分復刻頁,放在書末

定位的模糊,註定了作品的不倫不類。然而,他們的劍走偏鋒,在我們卻是人間正道。

古典通俗小說長期以來催淚虐心的處理手法,比如楊家將七子去六子回,隋唐演義英雄氣長壽命就短,梁山好漢十去六七的種種橋段。

給我們奠定了「流血流淚、英雄本色」,「獻了青春獻子孫、萬古流芳一完人」的審美取向。

評書人嫌撞死李陵碑的楊老令公還不夠悲,加了一大家子殉國

D-BOY的悲情,引發的是我們的共情。

對日本動漫自身而言,宇宙騎士的出現和凋零,象徵著以機動戰士高達為代表的第二次動畫新浪潮的褪去。

D-BOY的孤獨是究極的。因為他從始至終處在自我割裂之中,我究竟是地球人,還是鐵加曼?為什麼我無論站在哪一邊,都在與同胞作戰?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時代的拷問。

經濟泡沫後的日本新世代不再仰望星空,轉而關門探索自我。他們不在乎能飛得多高,而是喃喃自語我是誰。

這預示著以新世紀福音戰士為代表的第三次動畫新浪潮的先聲。

30年間,相比EVA的無數次復刻與再創,宇宙騎士這部承前啟後之作近乎被世人遺忘。

紮實的劇本、流暢的節奏、合理的設定,中日兩國的ACG愛好者都有共識。

如果你想懷舊一把,又覺得設定集太貴且沒中文,除了重溫老番,可以去玩玩機戰J。

製作人寺田貴信無疑是宇宙騎士的親爹飯。他不僅安排D-BOY在遊戲里登場,還賜予了超高迴避、超高傷害、超高機動三大特技,足以讓你體驗一把千軍萬法割草無雙的快感。

純主觀打分

裝幀

平裝,無封腰。封面設計中庸。

印刷

中規中矩的膠版紙印刷。奔著線稿和設定圖的朋友可能會失望,大量內容都是TV截圖,原畫有限且版面偏小。

內容

回顧非常全面。從世界觀到歷代機甲,從TV特典到OVA,從周邊到製作回顧,能想到的都有。

特別是TV版逐集回溯,將宏大敘事和原稿融入其中一集集展開。這種拼全記憶碎片的編纂方式,兼顧了老粉的情懷與新粉的科普。

最大的遺憾是收入的都是完成稿,老版設定集的大量備選稿未能入選。

性價比

日版書普遍價格嚇人。不到3000円的定價堪稱扶貧,提醒我們這確實是一部三線動漫。當然國內販子又是另一回事。

綜合推薦指數:

小眾作品,還有什麼選擇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f77df3962e0c6ba4f92ec6a2419d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