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上汽大眾途觀L:依舊穩健,更加實用

2023-08-23     車訊網

上汽大眾剛剛推出途觀那年,我曾試駕過。隔了幾年改款,我恰好在拆車坊,不僅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體驗,還把它拆的「七零八落」,擱在2012北京車展當中的車訊網展台上,成為當時的一個熱點。再往後,途觀升級為途觀L,我因故始終無緣體驗,直到今年,才與它相見。雖然有些遲,可感覺挺不錯,大致上可以總結成8個字:依舊穩健,更加實用。

與最早的途觀定位於緊湊型SUV不同,途觀L是一款中型SUV,目前在售車型分為300、330和380,指導價19.98-26.08萬元。其中,性價比最高的是300車型,排量1.5T,目前在廠家主導的限時優惠活動中,售價16.99萬元。

如果只看指導價,把途觀L與本田、豐田和別克的同級車進行對比,途觀L在性價比方面,小有優勢。

不過,合資車的優勢,大都不在性價比,而是在於設計與技術。接下來,分成外觀、內飾、空間與動力4個方面,與您分享試駕見聞與感受。

1,外觀——體感覺很大氣,細節刻畫比較豐富。

只看中網部分,讓我想起前不久參加「昂然見新疆」自駕游活動時,所駕駛的途昂。事實上,我很喜歡途昂的外觀,魁梧、大氣、力量感十足。途觀L的定位比它低一級,尺寸上也小了一號,但依舊具備大氣之感。

中網與前照燈聯為一體,日行燈的造型與下方黑色+飾條所構成的裝飾件,搭配和諧。

車身上的細節刻畫同樣比較豐富。首先是腰部的筋線從翼子板延伸到尾燈,將前後車門上的門把手貫穿起來;其次是裙部的飾條,前與車頭裝飾件相呼應,後與尾槓相連,再加上後窗上揚、尾窗尾翼,以及車頂行李架,共同營造出動感外觀。

帶有自動感應和位置記憶功能的電動尾門,是全系標配。尾門看上去很飽滿,沒有做出太多傾斜,這似乎是大眾汽車一貫的風格——為了不犧牲車內空間,即使外觀顯得保守一些,也在所不惜。如果您追求流行,不在乎空間,它有X車型等著您。

尾燈點亮之後的效果,遠遠勝過燈罩的造型。前後轉向燈均為流水設計,顯示出一些時尚的味道。380TSI加四驅標識告訴人們,這是一輛途觀L的高配——2023款380TSI自動四驅R-Line旗艦版7座。

車輪分為18英寸和19英寸兩款,我試駕的這輛車是高配,車輪19英寸,匹配235/50R19輪胎,裝車胎是韓泰輪胎的萬途仕(Ventus S1 EVO3 SUV),這是一款高性能胎,具有不錯的濕地性能,在電商平台上單條售價899元。

底盤部分,前端的底部進行了全面覆蓋,把發動機倉包了個嚴嚴實實。

懸架為四輪獨立,前懸架是麥弗遜式,後懸架是多連杆式。排氣管照例朝向地面,這是幾十年來大眾未曾變過的設計習慣。至於尾槓上的排氣口,僅僅是個裝飾。

2,內飾——中規中矩,觸控操作需要有個適應過程。

與外觀細節刻畫較為豐富不同,內飾顯得中規中矩,似乎有些缺乏想像力。與14年前我第一次接觸途觀相比,這輛新車的最大亮點,是有個懸浮式液晶中控屏,當然,這也是眼下幾乎所有汽車的流行。

內飾材質帶給我的感覺,比內飾設計更好一些,比如腰線部分的皮質應用,多少帶來一些檔次感與溫馨感。

車門內飾板更是採用了雙色皮質,一深一淺,搭配出來的效果,挺別致。門把手依舊較粗,用起來很順手,車窗控制鍵也還是傳承多年的全車一鍵升降。

在試駕中,讓我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都是方向盤。所謂最滿意,指的是方向盤的手感很好,粗細適中,握著很舒服。

所謂最不滿意,指的是方向盤上面的多功能控制鍵,全部採用觸控式,觸感較為模糊,不低頭看的話,很難判斷究竟是按上了,還是沒按上。此外,還時不時地誤操作。總之,不如威然車上的實體鍵好用,需要有個適應過程。

儀錶盤是一塊10.3英寸的液晶屏,左右兩側還各有一道豎狀圖標,分別用於水溫和燃油的顯示。液晶屏部分與中控屏聯動,有數種介面任選。

當儀表屏處於傳統的「雙圓」介面時,中間區域用於多功能顯示,比如行車信息、娛樂信息、電話信息和導航。

除了「雙圓」介面,還有以下兩種介面,一個是全畫幅導航,另一個是行車輔助。介面更改十分簡單,只需按一下方向盤右手處的一個控制鍵。

中控台部分,最上端是中控屏,中間是出風口,隨後是空調控制面板,最下端是電源區。

中控屏是一塊12英寸的液晶屏,車聯網、4G網絡、OTA升級、車載Wi-Fi熱點、手機映射、語音控制等,都是全系標配。其中,手機映射支持蘋果與百度,語音控制的範圍是導航、電話和多媒體,不支持空調、天窗和車窗。

車輛的信息以及各種設置,都在中控屏里完成,此外還有一些時下流行的網絡功能,本想試一下其中的音樂播放,但車機要求我首先得用手機登陸,這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事兒,於是放棄。

空調操作也是觸控式,與方向盤上的控制相同,由此帶來的麻煩也與之相同。第一是操作必須低頭確認,否則很難知道操作是否準確;第二是有可能誤碰——試駕中,感覺越來越熱,低頭看,才發現空調關了,回想一下,可能是剛才掛擋時,無意中碰了一下。

我雖然吐槽途觀L的觸控,實際上,與電動車相比,它還算好的。在最近一年試駕過的電動車當中,幾乎無一例外,都把各種控制鍵進行減配,集成在中控屏里,廠家確實省了不少錢,給消費者帶來的麻煩,也不少。

在電源區里,12伏電源、USB接口和Type-C接口,各有一個。手機無線充電的位置,也在這裡。

中間平台不算寬,單看局部,有點兒像緊湊型車。前端是操作區,中間是杯架,末端是中央扶手。

在操作區里,右側是自動泊車、全景影像和發動機啟停的控制鍵,左側是駐車制動控制鍵,下方的旋鈕用於選擇駕駛模式。

中央扶手下面的中央儲物盒,容積比較小。杯座的設計值得稱道,一是有扇推拉門,顯得挺精緻;二是裡面不僅有2個杯座,還有一個長條槽和2個卡槽。建議日後改款時,將其中一個卡槽加寬,就更完美了——因為高速公路的通行卡早就變得很厚了。

車頂處,帶有照明燈的雙化妝鏡、眼鏡盒和全景天窗等,都是全系標配。最為主要的,是它一如既往地安裝了電動遮陽簾——物理遮陽,怎麼著也是個非常靠譜的東西。

3,空間——比較寬敞,車內猶如一張雙人床。

座椅面料為仿皮材質,雙色搭配,與內飾其它區域的顏色相同。前排座椅具有12向電動可調、加熱、通風等功能。前排寬度1445毫米,在中型SUV當中,這只是個比較普通的成績。駕駛席高低調節範圍約70毫米,以適應不同身材的駕駛者。

第2排座椅寬1425毫米,高950毫米,椅面進深500毫米。有些車為了讓伸腿空間變大一些,將椅面縮至480甚至470毫米,給乘坐帶來一些不適之感,途觀L沒有投機取巧,依然保持著比較厚道。事實上,該車軸距2791毫米,後排座的伸腿空間還算不錯。

中間位置的地板有凸起,凸起高度約為150毫米。出風口下方是後排獨立空調的操作面板,再往下是USB和Type-C接口,這幾樣東西都是全系標配。

第3排座椅寬1235毫米,高855毫米,椅面進深355毫米,椅面距地板220毫米,座椅較為平直,舒適體驗不太好,無法與中大型SUV當中的7座車型相提評論,比如途昂。

對於家庭車第3排的侷促,我比較能夠接受,因為我自己有輛途安,僅僅是個緊湊型車,也是3排7座,第3排的樣式也是如此,空間還略小於途觀L,儘管如此,每當全家老少三代外出,短時間應付一下,毫無問題。有人對第3排不屑一顧,認為形同雞肋,可實際上,有總比沒有強,沒有的話,要麼開倆車,要麼有人就得去坐公交,反而更不方便。

第3排座椅後面的行李廂容積為173升,具體尺寸是:進深465毫米,寬1170毫米,中間位置的高度是620毫米。

經常出差的人最喜歡攜帶登機箱,也就是20英寸的行李箱,可以鬆鬆快快地放入2個。如果是大箱子,比如26英寸的行李箱,寬度雖然夠,但高度不夠,只能放1個。

將第3排座椅收起,行李廂變大許多,此時的進深是1075毫米,最小寬度1000毫米,最小高度715毫米。

我用4個24英寸行李箱和2個26英寸行李箱試了試,可以很輕鬆地全部放入,總計6個。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因為,此前試駕某款同級車時,即使硬塞,也勉強放入5個箱子,無論如何也沒法容納第6個箱子。

行李廂的地板下面,存放著遮擋簾,簾下是工具和小尺寸備胎。其中,遮擋簾讓我很感慨——德系車比較注重此類細節,而且不會在這方面節省成本。

畢竟,多數情況下,第3排座椅會閒置,此時便可把遮擋簾拿出來,使外人無法觀察到行李廂里的存放,對安全有利——後排車窗儘管是隱私玻璃,但只要不是在太陽底下,趴在窗邊仔細看,還是可以窺探到車內的。

剛才說到 ,我自己有輛途安,它同樣具備與之類似的遮擋簾,而且,在行李廂側壁的卡扣上,設計了帶有磁鐵的裝飾片,確保美觀。考慮之周全,工藝之精細,令人讚嘆。

後兩排座椅都能夠分段摺疊,摺疊方式為椅背向前放倒,放倒之後,地板基本平整。

此時,後部地板全長1.71米,以後排出風口為起點的全長是1.95米,堪稱「雙人床」。兩人駕車出遊,在車裡過夜,綽綽有餘。

剛才提到的那6個行李箱,全放進去,連第2排的椅面都沒能占滿,空間如此寬敞,恐怕超過了一些人的想像。

說到這兒,跟您分享一件趣事:2008年,我曾有過一次搬家,找了幾個搬家公司,都說接不了——因為奧運。於是,我把途安的第3排座椅放平,第2排座椅拿掉(有快拆),自己搬。

途安是MPV,途觀L是SUV,定位雖然不同,但它們都有「多功能」的含義,都具備這種優勢。

4,動力——較為強勁,平順性比較好。

發動機蓋內側鋪有隔熱層,由液壓杆支撐。2.0T發動機是EA888,分成低功率版和高功率板,我試駕的後者,最大功率162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

與之匹配的,是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擋把為傳統樣式,喜歡操作感的人,對這個設計應該感到滿意。根據廠家數據,該車最高時速200公里,0-100公里加速7.7秒,百公里綜合油耗7.75升(WLTC標準),使用95號汽油,油箱容積62.5升。

在試駕中,所獲得的主要感受是:

1,平順性相當好。

一連開了4天,一半是市區,另一半是郊區,經歷了擁堵路況、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完全沒有發現頓挫,非常平順,感覺很舒適。

2,高速狀態下穩定性很好。

這是德系車的主要優勢之一,畢竟,德國有部分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對於車輛的穩定性,比其它國家的車,恐怕要更為關注一些。

3,方向令人滿意。

在底盤系統當中,懸架受到的關注,恐怕多於方向。可實際上,方向的技術含量同樣很高。大眾汽車是較早使用電動轉向助力的廠家,在這方面有著深厚的積累,其路感、回饋等,均十分清晰、精準,從而讓駕駛很享受。

4,動力令人滿意。

最大功率雖然是162千瓦,不算低,但最大設計質量高達2380千克,因而比功率只有0.068千瓦/千克,在我接觸過的同級車裡,位居中游。不過,它的實際表現勝過數據,尤其是中段加速,最為凌厲,從而使超車變得很輕鬆,令人滿意。

在單人狀態下,我用標準駕駛模式,記錄到的加速成績是:0-100公里8.2秒,40-80公里4.5秒,80-120公里6.5秒。

用一腳油門到底的方式起步,頭一秒略有遲疑,隨後源源不斷。如果用常規方式加速,遲疑基本消失,加速過程比較線性,很舒服。

發動機轉速方面,時速80公里約1600轉,時速100公里時接近1800轉,時速120公里約2000轉。

車內噪音方面,我記錄到的數字是——怠速34分貝,時速80公里57分貝,時速100公里60分貝,時速120公里62分貝。

在這兒,羅列兩組數字,作為對比。

1,某款中型電動SUV,靜止41分貝,80公里56分貝,100公里59分貝,120公里63分貝。

2,某款中大型轎車,怠速43分貝,80公里59分貝,100公里61分貝,120公里64分貝。

這兩款車的售價,都比途觀L貴,由此可見,途觀L在這方面更具亮點。

駕駛輔助方面,途觀L裝備的是L2級駕駛輔助,主要內容包括:車道居中保持、車道偏離預警、前後雷達、主動制動、前方碰撞預警、全速自適應巡航、併線輔助、疲勞提示。

在高速公路上,我開啟自適應巡航與車道保持,沒發現控制突兀,表現很溫和,尤其是車道保持,在彎道上挺平順。

駕駛模式分為標準、經濟、運動、個性化、雪地、越野、越野個性化,有個單獨的旋鈕進行設置,操作很便捷,只可惜此次試駕為常規路,沒能對其全時四驅、雪地模式和越野模式進行體驗。

說到四驅,跟您分享一件往事:10年前,我曾對數款SUV進行爬坡測試,坡道是按國標修建的,在57%非鋪裝坡道上,途觀不僅爬的輕輕鬆鬆,坡中再起步也很輕鬆,而同期的其它幾輛車,有的爬不上去,有的坡中停車後,就再也無法起步了。

油耗方面,我駕車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從北京到天津,這條高速前半段限速90公里,後半段限速110公里,由於路上車多,最快勉強開到100公里,且時間很短,故平均時速僅為82公里,抵達時,儀表顯示平均油耗5.5升。

市區油耗的情況是,某天晚高峰,嚴重擁堵,平均時速僅為19公里,比我平時騎自行車上下班還慢,最終儀表顯示油耗11.8升,這是此次試駕出現的油耗最高值。

這次試駕開始時,加滿油,歸還車輛時,共行駛600公里,總平均時速38公里,總平均油耗8.6升,儀表顯示續航里程還剩140公里。事後根據再加油得知,儀表顯示與加油量吻合。

最後的總結:

本文開篇時,我曾談到,這是我第一次試駕途觀L,腦海中對它的記憶,還停留在途觀時代。

通過這次接觸,我認為它在動力、平順等方面,依舊保持著當年途觀的長處;在外觀方面,變得很大氣;在空間方面,實用價值提升了不少。

很顯然,這是一款特別適合中年人的車型,因為他們對舒適、平穩、大氣等,較為關注,而這些剛好是途觀L的擅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eb50d3a518168fc490c3a910e60c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