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的三星,如何在中國市場「翻身」?

2024-10-15   北京商報

10月15日,Canalys 與IDC如期發布手機市場三季報,兩家數據不再「打架」,三星位列第一、蘋果第二、小米名列第三。OPPO、vivo則分居四、五位。穩居第一的三星,在中國市場一直不太吃香。究其原因,還是性價比「卷」不過同行。由於快速的技術疊代、「技術下放」,所謂的高端性能,往往短時間就變成標配,三星手機很難跟得上這種頻率。

穩坐第一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三星手機出貨量5780萬部,雖然同比下降了2.8%,但市場份額依舊以18.3%排名第一。蘋果AI吸引了不少人,出貨量同比增長3.5%,但依舊以17.7%遜於三星一籌。

三星穩居第一,還是靠的「組合拳」。得益於 Galaxy AI 驅動的機型組合,以及新款Galaxy Z Fold6 和 Galaxy Z Flip6 ,三星在高端市場的份額持續增長。

除了依賴大本營韓國之外,三星在美國、歐洲,以及南美、東南亞新興市場都很吃香。其策略就是在發達市場賣高端產品,在新興市場賣平價產品。以印度為例,三星 Galaxy A 系列通過線下渠道,F 系列通過大型在線零售商Flipkart,M 系列通過亞馬遜等平台,都俘獲了不少消費者。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對北京商報記者評論稱,在世界範圍內,三星的地位很難撼動。以單季度出貨量5000萬部為門檻,只有蘋果、三星兩家達到標準,拉開國產品牌一個身位。

具體到蘋果、三星的對比,蘋果長期以來定位高端,如今卻缺失高端產品,顯得有些名不副實。而三星是高、中、低端通吃,沒有這種擔憂。如果蘋果仍然腳步遲緩,或許和三星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輸在速度

不過在中國市場,三星地位一直不高。據IDC 統計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摺疊屏市場份額顯示,三星僅占3%左右的份額。2023年全年,中國摺疊屏出貨量約700.7萬部,其中三星以11%的份額排名第四。

性價比絆住了三星。在高端機領域,三星的大摺疊FOLD系列價格在14000—15000元區間,而Flip小摺疊也在8000元水平。其直板機 S系列,起售價在5000—6000元之間。綜合來看,三星品牌定位瞄準蘋果,價格比國產同行高出一塊。

在平價手機領域,目前在中國大陸,三星在售的有C系列、A系列,前者在1500元左右,後者約2500元。這兩個系列顯然不是三星在華的重點,在宣傳、經營上投入的資源均甚為有限。

橫向對比,無論是高端、平價產品,三星或許都「卷」不過國產品牌,後者「性能下放」的速度實在太快,上一年還算是高端的配置,隔了一兩年,就變成了標準配置、普通配置。

舉例來說,驍龍8+旗艦晶片在推出一段時間後,就廣泛被運用到了2000—3000元的手機中,例如IQOO Neo8,一加Ace 2等。在螢幕解析度上,2K螢幕前兩年還是高端的標誌,但隨著技術成熟,紅米K60系列也採用了2K螢幕,而1.5K螢幕則被用在千元左右的手機中。

從影像方面看,大底傳感器、光學防抖也愈發普及。例如小米civi系列便搭載了IMX800大底主攝,支持光學防抖。另外在充電效率上,不少千元級別的手機也支持120W閃充,甚至150W秒充。

在業內觀點看來,三星並不輸在技術,而是輸在速度。這種技術下放的腳步三星很難趕上。丁少將認為,國產品牌快速技術下放的基礎,是成熟完備的產業鏈,在短時間內,就能把高端技術價格打下來。而三星手機要兼顧全球各個市場,不能完全按中國的頻率走。

例如在新興市場,其安卓手機很多還是內存8GB起步,晶片是驍龍7起步,充電還是45W功率。消費者對高性能還沒建立認知,手機廠商全用新技術,明顯是費力不討好。

專家觀點認為,與國內同行卷性能,並不適合三星手機,三星的優勢在於全品類家電。在手機之外,音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也積累了一定口碑,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勝,還是要認清自身優勢,不能「死磕」手機一條產品線。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三星中國,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