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談幾次戀愛才能找到真愛?

2022-06-05     壹讀

原標題:到底談幾次戀愛才能找到真愛?

這裡大家可以對我們推送的內容,發表讀後感想或者意見,說說你相似的經歷等,也可以向壹讀君問出你的困惑,壹讀君也會摘選有意思的內容進行回復。

規矩還是一條:不論你是提問或者吐槽,請在留言中加上#壹堆飯#三個字,因為大家太熱情了,你的信息可能會淹沒在海量回覆中,壹讀君會不定時進行關鍵詞搜索以防錯過。

1

絕對匿名:#壹堆飯# 一定要匿名,我跟男友進行一些親密行為的時候,發現他看日本小電影。我覺得真的很不尊重我,這算不算一種精神出軌?

壹讀君:有些情侶在親熱的時候,喜歡用動作小電影「助性」,這屬於一種挺正常的性偏好,用得好的話可以更充分喚起性衝動,讓雙方獲得更好的性體驗,遠遠談不上精神出軌。

但使用這個「輔助道具」時, 必須注意伴侶的感受。

不恰當地用小電影助性,有可能讓伴侶誤以為自己性魅力不足,產生不被尊重感。正如你感受到的,如果你真的不太能接受這個行為,不妨直截了當說出來。 性體驗以快樂至上為原則,快樂的底層邏輯必須是雙方性喜好達成一致。

2

匿名:#壹堆飯#壹讀小君君 求助求助!本人大學剩一年了,最近和談了兩年多的同班女同學分手,分手第二天她就和一個男同學(學生部門的同事,之前一直有在聯繫,生日之類的還送禮物)牽手去圖書館了,後面還專門給他買藥,晚上約出去散步……兩個人做著這些親密行為,面對質問她還一直否認,甚至還甩一句「我和你分手了,不關你事」。我很不解,想問問壹讀君怎麼看這種行為?

壹讀君:面對這種行為,壹讀君一般選擇「不看」。

壹讀君能理解你可能有點不甘心,畢竟你們的戀愛關係雖然已經斷了,但你的情感慣性可能還留存。但你真的沒必要去質問,對方否不否認也根本不重要,這個答案從來都是明白擺著。

你要相信一個普遍的真相: 沒有真正的無縫銜接,只有伺機而動的蠢蠢野心。

「不關我事」「不關你事」是對失戀受情傷人士最好的保護,至於前任和誰無縫銜接、他們的關係有沒有問題,這是那個被銜接的人該操心的事。

專注過好自己的日子,少琢磨人類迷惑行為,人才能真的快樂。

3

匿名:#壹堆飯#有錢人多還是窮人多,感覺人均百萬就自己很窮,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

壹讀君:謝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普通人多。

4

匿名:#壹堆飯#請匿名,謝謝每次看到有趣的視頻就會叫老公過來看,但他都表現的很反感,看都沒看就說沒興趣。他有視頻給我看,我會去看,然後跟他推薦類似的、也做得很好的視頻讓他去搜索,他就會拒絕。溝通過很多次,他總說沒興趣,說我控制他,他也不肯改變。為此我很苦惱,很沮喪。求解決辦法,求安慰。

壹讀君:夫妻之間喜好不同是常見的,但一般不妨礙兩個人恩愛地相處。因為親密關係大多都是在互相欣賞、起碼是互相看得起的基礎上,求同存異地延續下去。

就看視頻這點小事,對方還能擴大化到「控制欲」這個層面,要麼對方就是一個「凡事必須上綱上線」這樣認真處世的人,要麼可能是沒有那麼尊重你的喜好和感受。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僅僅討論一種可能哈,在這段關係里你的姿態有一點過於討好,而對方並沒有付出對等的熱情,導致你們出現了「熱臉貼冷屁股」這麼一種情況?

壹讀君與其說點什麼安慰你,不如鼓勵你更關注自己的情緒、自己的興趣。至於男人喜歡什麼, 你管他呢。

5

失去夢想變成大雞腿:#壹堆飯# 壹讀君,化妝時要用散粉定妝,長期使用散粉會導致呼吸類疾病嗎?如老師因為長期使用粉筆就容易患塵肺病。每次化妝都在想這個問題,求解答

壹讀君:以普通人每天用散粉化妝一次、補妝幾次的頻率, 得塵肺病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風險不大,但一次性撲粉太多可能會嗆到。

人體呼吸器官有很強的防禦功能。首先,鼻毛格柵和鼻咽通道就能阻隔空氣中30%-50%的粉塵,大於10μm粉塵的入肺之旅,幾乎止步於上呼吸道壁;2μm一10μm範圍內的粉塵,會黏在氣管管壁的粘液膜上,隨著痰液被咳出;小部分小於2μm的粉塵,有機會進入肺泡,但其中大部分又會被支氣管的纖毛細胞移送出去,最終進入肺泡間隔、還導致生理病變的塵粒微乎其微。

塵肺病的發病,得是人體常年累月處於小顆粒粉塵的環境中,吸入粉塵量過大,呼吸器官防禦功能受損,才會導致的肺部病變。

6

匿名:壹讀君,你好!我是一個每天奶娃哄娃的新手媽媽。生孩子前,我和老公兩個人生活,感情很好,生活自在。孩子出生後,婆婆來了一個月,爆發了幾次矛盾。我不能接受的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幾點:重男輕女;沒有邊界感和距離感,私人空間和二人世界少了許多;明里暗裡希望我事事以老公和兒子為先,做個隱形人;強勢入主生活,擅自決定生活中的各類事情。婆婆不是壞人,主要是觀念不同,頻繁的無畏的爭執影響家庭和諧、夫妻感情。但是我們現在的經濟能力又難以同時支持房貸、養娃和再租一套房子,我的父母又不願意到我生活的城市幫我帶娃。我該怎麼辦?想聽聽壹讀君和過來人的建議。感謝!

壹讀君:這個世界上,真·壞人還是少數,但因為立場利益有衝突、脾性秉性不相投而相處不來的大有人在。親戚相處本就難逃「遠香近臭」的定律,親生血脈都避免不了,何況是姻親關係。

解決當下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婆婆從哪來請回哪去,找個育兒嫂帶孩子。如果這個辦法行不通,但婆婆只是短期和你們生活,大不了就以退為進:

當婆婆面千依萬順、把「媽辛苦您了」掛在嘴上想起來就說;對婆婆那些實在不能接受的行為,儘量不當面衝突,而是讓老公去調節。 老公才是婆媳之間最重要的緩衝帶,把和婆婆生氣、對付婆婆那點精力全用來攻略老公,拉攏老公站定自己陣營, 把所有唱紅臉的工作都丟給他去調節。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有點綠茶,但生活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用點小心機在灰色地帶周旋一下,也是讓生活更舒服點的實用哲學。

那麼問題就只剩一個:老公智商和情商夠用麼?

7

匿了吧:#壹堆飯# 壹讀君,我最近很困惑,就是和初戀女友相戀快5年了,最近三年都是異地戀,現在我們越來越感覺有點不需要彼此了,平時也不怎麼發消息。即使很多天沒見面,再見面好像也不是特別開心,能請你這個「旁觀者」幫我指點指點嗎?到底是感情淡了還是談戀愛久了就會這樣。匿了吧!

壹讀君:戀愛談久了多多少少會變得平淡一些, 但隨著強烈激情的褪去,彼此的「需要感」反而提升了,就像魚離不開水、人類離不開氧氣,平時感受不到,但缺一會兒就得進ICU。

「旁觀者」不好指導啥,當事人冷暖自知,心裡都跟明鏡似的。

8

已匿:#壹堆飯#求匿。一毒菌,我因為心裡恐懼而婚後還沒性生活怎麼辦呢?我是那種平時不怕疼不怕苦,摔傷手術都是血都沒什麼的,但就是接受不了性生活和打針(嚴重暈針,打針如果不躺著打一定會暈倒)。老公也拿我沒辦法,一直沒有性生活。我就是很害怕有東西入侵我體內的那種感覺,恐懼到會腦袋一片空白。我是不是要去看心理醫生,怎麼才能克服?

壹讀君:成年人怕打針真不一定是矯情,可能患有「針頭恐懼症」。

針頭恐懼症(trypanophobia),又被叫作尖端恐懼症,屬於物體恐懼症中的一種。患有這個恐懼症的人,會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對針頭、甚至一些尖端物品產生非常強烈的、異乎尋常的恐懼心理,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害怕到暈厥。

針頭恐懼症(trypanophobia),又被叫作尖端恐懼症,屬於物體恐懼症中的一種。患有這個恐懼症的人,會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對針頭、甚至一些尖端物品產生非常強烈的、異乎尋常的恐懼心理,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害怕到暈厥。

而初次性生活和打針,因為都有類似「刺入」的共同特點,所以 對針頭的恐懼很可能被轉移到對某香蕉狀物體的恐懼上。

尖端恐懼症本身倒不是大毛病,但既然影響了夫妻生活,最好看下心理醫生做個脫敏治療。

9

cici:#壹堆飯#毒毒,有一個靈魂拷問我必須要問,我們到底談幾次戀愛才能找到真愛啊?有沒有什麼理論指導?

壹讀君:能問出「談幾次戀愛才能找到真愛」這個問題,證明你可能在親密關係里持 「戀愛宿命論」的愛情觀。

心理學家Knee在1998年提出了關係內隱理論,將人們的愛情觀分成了宿命型和成長型。大多數人對愛的信念是相對穩定的,不會輕易改變。

宿命型:相信愛情是命運的安排,命定之人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擁抱自己。

成長型:好的伴侶是培養出來的,愛情是共同成長的關係。

宿命型:相信愛情是命運的安排,命定之人會踩著七彩祥雲來擁抱自己。

成長型:好的伴侶是培養出來的,愛情是共同成長的關係。

持有前者觀念的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通常對伴侶有很多具體的想像或要求,十分迷信一見鍾情,甚至極端地認為只有「天選之人」和「不適合」兩種情況。這就導致他們很容易因為他人某一點滿足了自己「對的人」的想像,而頻頻陷入短暫的迷戀,又總在進入關係後發現對方又不完全是自己想要的人而草草結束關係,進入下一個尋找「真命天子/天女」的輪迴。

愛情宿命論的信徒,好像終其一生都在苦苦尋找那個「對的人」。 而時刻抱著「找到」真愛理念的人,恰恰是不太容易找到「真愛」的。

點擊圖片閱讀 | 願天下電視劇沒有背景虛化

點擊圖片閱讀 | 從王心凌到楊冪,為什麼女明星都偏愛露左臉?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e33a8fcaa72eedc6c5e6d2b1d44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