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三江,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因三條大河貫穿全縣而得名

2023-06-13     樂玩日誌

原標題:柳州三江,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因三條大河貫穿全縣而得名

三江侗族自治縣,全縣總人口36.55萬人,侗族人口古57%,是廣西惟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全國五個伺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

侗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在歷史上曾有過內部遷徙.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說侗族的祖先是從廣西的梧州一帶遷從到柳州.然後再分別搬至現在的地方:

二說是從湖南洞庭湖畔遷來黔東南一帶的;

三說是由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或吉水縣遷到湘西再到黔東南和桂北一帶。

三江縣始建於宋崇寧四年 (1105年).名懷遠縣,縣治設於老堡。

明洪武十年11377年) 廢縣,置三江鎮巡檢司,「三江」地名自此見諸史記。

洪武十三年 (1380年) 廢司,復懷遠縣。

萬曆十九年 (1591年)移縣治于丹陽鎮 (今丹洲),仍名懷遠。

1915年,根據榕江、潯江.融江三條大河貫穿全縣的地理特徵及曾置三江鎮巡檢司的歷史事實,將懷遠縣更名為三江縣,相沿至今。

三江縣位於廣西最北端,湘、黔、桂三省交界處,東連桂林龍勝縣,西接貴州從江縣,北靠湖南通道縣、貴州黎平縣,南鄰融安縣、融水縣。

該縣的獨峒鄉位於侗族聖山 一 三省坡的南端,縣城古宜鎮距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兩條國道穿境而過.鄉鎮公路暢通無阻,枝柳鐵路縱貫南北,融江水運四通八達。

三江自然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

這裡擁有中國保存最完好、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木建築群,共有侗族風雨橋120座,鼓樓200座,以及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築群。

三江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程陽橋、芭團橋、馬胖鼓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遠產名錄2項(侗族大歌、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這裡還擁有集「款文化」•歌舞文化。 等豐富文化內涵與奇特建築藝術於一身的侗族「鼓樓文化°。

三江,被譽為世界「樓橋之鄉〞

侗家獨特的吊腳樓,風雨橋.鼓樓以及寨門,戲台.井亭等,每一個都地稱藝術珍品。

在三江的崇山峻岭中,常會見到這些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世界木建築大觀」的木建築群落,數量之多,式樣之繁,造型之美,技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最讓人稱絕的,是那些侗族建築工匠身懷的絕技,他們不用設計圖紙,不用一顆鐵釘,僅以簡單的工具和長期積累的豐露經驗,就能建造出行式各樣精美的建築,這不得不說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

以上就是樂玩君的柳州旅遊攻略,下一篇,繼續給大家分享的旅遊經歷。

我是樂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如果你覺得我的旅遊小貼士對你出行決策有幫助,就請關注我的主頁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e0e57609d87d60abf096fde275331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