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計算設備和「AR」眼鏡的區別

2023-06-25     VRPinea

原標題:空間計算設備和「AR」眼鏡的區別

什麼是空間計算設備,

它與主流的「AR」眼鏡又有哪些區別?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6月25日訊)蘋果CEO庫克在WWDC 2023上高調宣布:「Apple Vision Pro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spatial computing)。向VR/AR領域本來水波不興了好一段時間的水面,投下了一枚名為「空間計算」的石子。目前,我們尚不能準確判定,這枚石子激起的漣漪會波及多遠、多久,但毫無疑問的是,其泛起的水花已經開始對行業產生了影響。

蘋果Vision Pro提出的空間計算是什麼?

自從蘋果在6月6日凌晨的WWDC 2023上發布了空間計算設備Vision Pro之後。就有很多的科技媒體,開始把它稱之為AR眼鏡。甚至於還有一些智能投屏眼鏡廠商開始打起了「空間計算」的廣告語。蘋果Vision Pro到底是不是AR眼鏡?當然不是!

(庫克在WWDC 2023上介紹Vision Pro)

在這裡,首先必須闡明一個觀點,空間計算=AR/VR/MR合一。從目前蘋果Vision Pro的功能展示畫面來看,可以簡單歸納出Vision Pro的三大特點:

第一,通過攝像頭拍攝(VST)後直接在頭顯螢幕顯示現實場景。

第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遮蔽現實,在頭顯螢幕上單獨顯示虛擬場景。

第三,能夠在現實場景之上,疊加虛擬信息。

(Vision Pro虛擬信息與現實場景共存)

具有這三大特點的設備是什麼呢?毋庸置疑,這就是典型的AR/VR/MR三合一設備。所以,從定性上來說,空間計算包含AR,同時,空間計算在功能性上還高於AR。那麼,新的問題也就出現了,既然蘋果可以做一個AR/VR/MR三合一的空間計算設備,為什麼不按照最初的規劃,一步到位直接做個AR眼鏡呢?

很簡單,因為哪怕是蘋果,在現階段也沒辦法直接製造「真·AR眼鏡」,只能退而求其次,折中做個空間計算設備。或者更直白一些,蘋果Vision Pro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算是變相承認了,蘋果同樣無法攻克目前AR眼鏡的某些核心技術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一體式高性能集成與日常佩戴的天然矛盾。

(影視作品中的「真·AR眼鏡」)

空間計算和AR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硬體技術

從硬體技術的角度來說,AR眼鏡目前主流的光學方案就三種:自由曲面方案、BirdBath偏振方案、光波導方案。其中自由曲面方案相對成熟,但由於光學模組體積龐大,基本已經屬於過去式了。目前比較熱門的是BirdBath偏振方案,採用該方案的AR眼鏡主要有Rokid、Xreal、雷鳥、HUAWEI Vision Glass、玩趣星空等品牌。但這些品牌的「AR」眼鏡,都只能說是智能投屏眼鏡,真正的AR功能極其有限。至於光波導方案,目前消費者市場上的成熟產品還為數不多。

(BirdBath光學結構示意圖)

同時,用戶在佩戴AR眼鏡的狀態下「看」真實世界,應該是透過鏡片,就能直接看到現實空間,也就是OST(Optical See-Through)。但蘋果Vision Pro依舊是採用VST(Video See-Through)的透視方案去實現真實世界的再現。

蘋果為什麼要選擇VST方案,而不是直接做AR眼鏡呢?這裡話分兩頭,主流的BirdBath偏振方案,目前來說,基本上已經觸及了技術發展的天花板。大家可以去對比一下Rokid、Xreal、雷鳥等品牌最近兩代產品的區別。無非就是螢幕用的更好一點、規格更大一點。但真正的升級,只能說是小步快跑,而並非大步流星。

另一種光波導方案的「真·AR眼鏡」,則需要等待光波導顯示方案成熟,以及Micro-LED顯示屏的生產效率提升。再回過頭來看,蘋果Vision Pro未來的升級可能性遠不是BirdBath偏振方案可以比擬的。無論是Micro-OLED的升級,還是M2之後系列晶片的疊代。都還有著較為充裕的發展空間。

(Apple Vision Pro)

呈現方式

在現有的產業鏈方案中,最為困擾AR眼鏡的問題,其實就是視場角(FOV)。BirdBath偏振方案的視場角實際只有對角線52°左右,這也是很多智能投屏眼鏡為什麼要做等效幾米多少英寸螢幕的核心原因。

然而,對於通過VST功能實現AR效果的VR頭顯來說,90°以上的視場角都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了。不過,之前的VR頭顯,最大的問題就是螢幕不行。LCD螢幕在清晰度上有著天然劣勢。蘋果Vision Pro所採用的Micro-OLED螢幕則恰好彌補了這一點。

(Vision Pro螢幕像素點)

未來趨勢

相比來說,無論是通過OST還是VST去實現AR功能,小夥伴們更關心的可能是空間計算設備以及AR眼鏡到底可以用來幹嘛。或者說,在未來哪種方向更加有機會獲得市場認可。

我們先來看看作為市場主流的BirdBath偏振方案能用來幹嘛,核心功能說白了就是一個投屏,無論是影視投屏還是將電腦螢幕投入到眼鏡之中。而且BirdBath偏振方案未來的可能性將是極其有限的,因為它陷入了一個怪圈:一定要做成眼鏡;如果做成眼鏡,必然會控制重量,那就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呀;一個鏡架、兩根鏡腿,既裝不下高精度的攝像頭組,也放不下高性能的算力晶片。

(AR眼鏡結構示意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蘋果第一次推出XR頭顯產品,就是這麼一個大傢伙,能做的工業設計遠遠超過以眼鏡形態出現的AR設備。但就未來發展趨勢而言,蘋果的空間計算設備和AR眼鏡本質上依舊還是兩條路的產品。從目前業界主流的觀點來看,以VR形態出現的頭顯,最終的可能是在長期並存之下逐步取代電腦。而AR眼鏡則更像是手機+AI助手轉移到眼鏡之上的算力設備。

結語

在蘋果Vision Pro正式發布之前,有太多雙眼鏡關注著它了。從業者們渴望蘋果這個巨無霸,能夠為稍顯頹勢的XR行業注入新的能量。

結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吧,雖然沒能帶來完全顛覆性的產品。但是蘋果Vision Pro的面世,無疑是在宣告空間計算設備的臨界點已經到來。就是不知道「真·AR眼鏡」的臨界點還有多遠了。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e0c762ccdc0f4eb584467fa76d47f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