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密檔虎門銷煙,道光帝嚴令禁絕鴉片,真實原因為何令人唏噓?

2023-10-24     八月未完

原標題:晚清密檔虎門銷煙,道光帝嚴令禁絕鴉片,真實原因為何令人唏噓?

虎門銷煙是清王朝在近代歷史中首次和西方的一次交鋒,雖然在其後的鴉片戰爭中清軍慘敗於英軍,但是虎門銷煙的意義卻不容置疑。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道光皇帝之所以會嚴令禁絕鴉片,背後的真實原因其實非常複雜,而且道光皇帝對鴉片幾乎一無所知。

實際上鴉片的流入並非清朝所獨有,早在宋朝時期鴉片就已經在中原地區出現,明朝時期在民間就已經有一定的流傳。

此外,清朝首次下令禁絕鴉片的也並非是道光皇帝,而是他的父親嘉慶皇帝,在嘉慶執政期間就曾下令禁止鴉片輸入清朝,但效果並不明顯。

道光皇帝繼位之後也曾重申嘉慶生前的禁令,只不過第一次禁絕鴉片道光皇帝只是認為,鴉片之物害人不淺與他「以德治國」的理念不符。

因而道光皇帝的第一道禁令效果也十分有限,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之所以會發生林則徐主持虎門銷煙,則是因為道光皇帝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禁令。

道光皇帝繼位之後,雖然一直宣揚仁政,但不久就爆發了張格爾叛亂,這場叛亂規模浩大,其實也是乾隆年間「大小和卓叛亂」的後續。

雖然清軍最終平定了張格爾叛亂,但是光是軍費一項就花費了一千餘萬兩白銀,大清國庫內最後一點存銀也徹底耗光。

為了籌措銀兩,道光皇帝可謂煞費苦心,下令宮內宮外一應事務全部從簡,紫禁城一年的所有花銷加在一起甚至都不高於二十萬兩白銀。

道光的厲行節儉阻擋了很多人的財路,於是眾人為了牟利便開始欺上瞞下,道光皇帝也徹底淪為朝臣心中的笑柄。

當時內務府為了中飽私囊,大幅度的提高了各種花銷的款項,道光皇帝給衣服打一塊補丁需要數兩白銀,向吃一碗幾文錢的麵湯片甚至要一千五百兩銀子。

如此一來清朝的國庫不僅沒有日漸充盈,反而變得越來越窘迫,而道光皇帝便注意到了鴉片的另一大危害,那便是每年巨額的白銀流失。

使用白銀的歷史雖然在中原地區源遠流長,但是中華地區其實並沒有大型銀礦,白銀真正的推廣是在明朝時期白銀大量流入之後。

清朝時期,西洋商人對銅錢並不認可,因此雙方交易的主要貨幣便是白銀,而光鴉片流入一項西洋商人便可以從清朝賺走數百萬兩白銀。

在道光皇帝以及相當一部分清朝權貴的認知之中,鴉片其實是洋人土地中的泥土加工而成,因此用「泥土」換走白銀令道光皇帝十分惱怒。

於是道光皇帝下令了第二道禁煙令,要求各地官員務必兢兢業業地保住手中的白銀,而且這一次的禁煙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就連各地縣令都接到了專門的命令。

然而第二道禁煙令並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各級官員陽奉陰違,一面虛報功績請求封賞,一面對西洋商人視若無睹,更有甚者還同流合污。

起初道光皇帝還為各地上表的「捷報」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已經成功的禁絕了鴉片,但是謊言僅僅維持了三年就被無情戳破。

在三年之內,清朝的鴉片泛濫情況不僅沒有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道光初年每年流入的鴉片約有萬餘箱,而第二道禁煙令執行仨年後卻激增到了兩萬餘箱。

在御史上表的奏摺中,道光皇帝發現每年光是鴉片的輸入就需要付出一千餘萬兩白銀,這令一直為省錢而節衣縮食的道光徹底爆發。

很快道光皇帝下達了第三道禁煙令,而這一次力度可謂空前絕後,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有兩名王爺被革除爵位,其中還有一名地位極高的鐵帽子王。

隨後道光皇帝親自點將,要求一向倡導「實學」的林則徐到廣州執行禁煙令,轟轟烈烈的虎門銷煙也因此拉開了序幕。

參考資料:《清實錄》、《清史稿》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dd40d157d716c90c9d3128a18ded2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