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冬奧上央視,甘肅文物出圈了!

2022-02-11     蘭州晨報

原標題:​上完冬奧上央視,甘肅文物出圈了!

蘭州晨報

上了冬奧,被央視關注

又亮相了故宮「何以中國」展

甘肅文物火爆出圈

讓網友直呼

「太上頭了」

甘肅文物上冬奧

為響應「全民冬奧」的號召,甘肅省博物館聯合奔流新聞在冬奧會開幕前夕打造了「甘肅文物上冬奧」系列融媒體產品,產品發布後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其中動畫短片《甘肅文物上冬奧》在甘肅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後,2月9日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轉載發布,進一步提升了甘肅文物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漢代木舞俑穿著冰刀在冰面上翩翩起舞,彩繪木臥狗開著鋼架雪車從高處飛馳而下,銅奔馬也加入滑雪隊踩著雙板越過高台,魏晉畫像磚上的男子也「出山」體驗高山滑雪……《甘肅文物上冬奧》動畫短片選取了甘肅省內的十件文物為原型製作打造的,根據文物外形結合競賽項目特點,讓文物化身運動員,穿戴專業比賽設備,出現在各個冬奧項目的賽場上為冬奧加油。

甘肅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自2019年起甘肅省博物館和奔流新聞(原掌上蘭州)聯合攜手打造了一系列通過文物講好甘肅故事的精品融媒體產品。此前推出的文物表情包成為甘肅首個閱讀量過億的融媒產品,榮獲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全國十佳大獎。

六件甘肅文物

亮相故宮「何以中國」展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全國29家博物館舉辦的「何以中國」展覽於1月26日在故宮博物院開展,展出文物絕大多數為登上過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欄目的各館文物精品。

甘肅文物亮相「何以中國」展

該展覽將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期間,向全球來賓講述「多元一體、連綿不絕、兼容並蓄」的中華文明故事。展覽以「何以中國」為主題,以中華文明的「源」「流」「匯」為主線,分為「源」「流」「匯」3個單元,每單元下設3節,共展出珍貴文物130餘件(套),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書畫、古籍善本、印章等類別,包含何尊、長信宮燈、藏文《四部醫典》等國寶重器。

其中,第一單元「源」從中國地理分析開篇,闡釋中華文明生產力動因,以中國獨特的物質文化,展示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制度體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此奠基;第二單元「流」闡釋了中華文明通過域內各民族的交流融合、與域外文明的輝映互鑒、與自然萬物的對話互動,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輝煌歷程;第三單元「匯」,闡釋中華民族尊仁重禮、家國一體的傳統觀念,追求極致、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文脈綿延、文華盡匯的中國智慧,既集大成地展示了中華文化優秀成果,又鮮明地揭示一切文明歷史都由人民創造、人民享有、人民傳承。因登上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第一季而走紅網絡的甘肅省博物館藏品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驛使圖畫像磚這次也在「何以中國」中C位出場。

展出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展出的驛使圖畫像磚

同時,「晉歸義羌侯」金印、黑釉剔刻牡丹紋六系罐、八斯巴文虎符圓牌等甘肅省博物館的精品文物也在這次展覽上展出。敦煌研究院的鹿王本生故事圖(複製品)也在展出文物之列。

展出的晉歸義羌侯金印

甘肅省博物館展出5件文物,是除了主辦方故宮博物院以外,展出文物最多的合作展出單位。記者2月9日在故宮博物院看到,或許是因為春節長假剛剛結束的緣故,前來故宮旅遊的遊客並不是很多,但是在「何以中國」展廳的門口卻排起了長隊,很多觀眾都是抱著「一次看遍全國29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這一目的來的。故宮博物院的預約小程序上顯示,未來幾天這個展覽的參觀預約已滿額,最近的預約日期也要到6天以後的2月15日。

在每一個展櫃前,都有觀眾仔細觀察、低聲討論、認真拍照,不時為古人卓越的智慧而驚嘆。還有一些歷史知識豐富的人為身邊的陌生人當起了義務講解。可以看出,隨著這些年文博熱的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正愛上了中國傳統文化,並被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折服。

文丨奔流新聞記者 蔡端 盧偉山

動畫丨奔流新聞記者 單國柱 實習生 田瑞峰 丁月蕊

海報丨奔流新聞首席插畫師 李雨桐 插畫師 陳雅楠 劉露露 實習生 杜心雨

圖·視頻丨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鐵梁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楊方銘 奔流新聞記者 盧偉山

編輯丨竇虹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9dbce4eaf10ca4a2190d6d3d4c89a849.html